田其東
作文,既是一種綜合的腦力勞動,又是一種能力,它是“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的具體體現,也是表現“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的重要方式。因此,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但“作文難教,作文難學,作文難寫”的現狀又明白地告訴人們,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塊最難啃的骨頭。造成作文教學“三難”的原因很多。訓練滯后,要求太粗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作文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法捷耶夫在《和初學寫作者談談我的文學經驗》一文中說:“任何藝術工作的過程都可以假想地分為三個時期:(1)積累素材時期;(2)構思或醞釀作品時期;(3)寫作時期。”小學生作文也不例外。寫文章需要材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材料,再高明的作家也寫不出文章來,何況小學生乎?我國古代文藝理論家劉勰說:“文之思也,其神遠矣?!庇辛瞬牧?,還必須通過思考進行“內化”。怎樣組織材料,選擇怎樣的字詞句來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怎樣開頭,怎樣結尾,哪些材料先寫,哪些材料后寫,哪里該詳寫,哪里該略寫等都必須做到深思熟慮。積累材料需要時間,“內化”材料也需要時間,因此,寫一篇文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就是作文的實際。
其二,作文的要求太籠統,沒有作文訓練的具體指導?,F今作文材料只規定了作文的內容和要求,一般格式為“寫什么內容,要做到哪些要求”,至于怎樣立意,怎樣積累材料,如何做才能達到要求,則只字未提。雖編有課外讀物《小學生同步作文訓練》,一則因經濟條件的限制,許多農村小學生皆未訂購。因此,教師不知該怎樣指導,學生也不明白該如何練習,師生都心里無數,就只好感嘆作文難教、難學、難寫了。
作文訓練的前置細化,有利于突出作文教學這一重點,也使突破作文教學這一難點成為可能。師生明白了作文的要求及方法,教學中,教師才會有目的地進行指導,學生也才會有意識地學習和模仿。這樣,就能更好地發揮“課文是最好的范文”的作用。學完了一個單元再作文,學生既有充裕的時間去運用較好的方法積累和“內化”材料,同時,也留給了學生相互交流、探討的空間。這樣,既有具體的習作指導,又有充分的習作準備,水到則渠成,何愁筆下不生花?如此,作文教學難道還會是無言的結局嗎?
總之,作文訓練的前置細化,符合小學生作文教學的實際,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也有利于作文教學水平的提高。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