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關注越來越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還需要教師不斷地更新小學語文教學方式。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生本教育理念改善教學方式,這樣就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
1.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是指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作為基礎,將生命作為根本,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萬物的真善美,繼而獲得一定的認知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多數教師不理解生本教育理念,未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自然而然就會影響生本教育理念的滲透。
2.偏離原有理念
在時代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社會之中,小學語文教學環節往往會因為社會、政治等客觀因素而變化。雖然大多數小學都開設有思想政治課程,但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不足,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從小學語文閱讀的實際教學效果來看,教師還沒有在教學中對“人”進行詳細的探討,整個教學理念已經逐漸偏離了原有的生本教育理念。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
1.情境教學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采用強有力的措施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情境教學的應用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進入學習,讓學生更快地進入文章所描繪的場景中來,使學生主動去閱讀和理解文章內容,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2.感悟作品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情感方面去引導學生,讓學生主動從作品中獲得相應的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能充分把握作品中的情感意義,這樣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情感。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學習上升至精神層面,這樣能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3.積累知識
語文學習本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逐漸積累語文知識,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需要扮演好引導的角色,適當地給予學生閱讀上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將語文閱讀作品中的重點知識牢牢掌握,這樣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逐漸將傳統教育理念轉變為生本教育理念,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徹底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并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逐漸積累語文知識,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這樣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編輯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