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瓊
雙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以“尋需見進”四段教學模式為樣板,深入課堂教學改革,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
老師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注重能力與素質(zhì)培養(yǎng)為目標的教育思想。根據(jù)新教材的內(nèi)容與要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思疑、解疑”能力。教師們大膽地把“尋需見進”四段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經(jīng)過摸索,交流討論,我校低年級形成四段八步、中年級形成四段八步、高年級形成四段九步的“尋需見進”四段多步教學方法。同時注重現(xiàn)代教育教學手段和技術的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把講授、自學、合作討論、交流結合在一起。
學生的興趣來源于好奇,有好奇就有新奇。學生對新文本有新鮮感,有很多好奇的地方,于是教師從低年級開始,充分讓學生說出心中的疑問。這就是我校課堂教學模式第一段,即“尋”。思維常常由疑問開始,學生通過課前預習,把不明白的地方在課堂上提出來形成問題,從而有了課堂教學模式第二段“需”的愿望。文本載體身負重任,“需”是師生通過對文本的解剖后,學生的悟、感和收獲。能否達成目標,“思疑”很關鍵。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順利進入“見”的環(huán)節(jié),各抒己見就會根深葉茂,有了深入的思考與透徹的分析,問題的解決就易如反掌,這樣便讓學生自己解決了問題。學生把愿望變成現(xiàn)實,目標達到了,收獲多,語文素養(yǎng)也自然提升,即“進”顯而易見。
“尋需見進”四段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且需要教師的“主導”。教師的認識先于、高于學生。學生本身知識有限,單靠自學是有困難的。因此,在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教師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在明確教學目標上起主導作用。沒有目標的學習是盲目的學習,教師在進行每一課教學時,要注意優(yōu)化教學目標。在設計訓練技巧上起主導作用。教學是門藝術。不同凡響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獨具匠心的技巧設計,不僅使學生愛學、樂學,而且可以化知識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訓練中,教師要精心設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把握要領,提高聽、讀、說、寫的能力。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領悟和運用技巧,教師要抓住訓練中的點點滴滴加以歸納、綜合、提煉,并在總結中滲透學習的本領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雙路小學語文教師堅持以“尋需見進”四段多步課堂教學模式為樣板,積極尋求最適應自身教學的方法,在這條探尋的路上收獲了豐碩的果實。
編輯 趙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