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艷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及重要性愈發凸顯。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效率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呢?下面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結合本節課學習目標及任務,在教師的引導下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對學生思維、習慣、能力等全面培養和提升的過程,是完成教學內容、實現學習目標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學習方式。
1.要有主觀性。首先,教師要樹立讓學生進行充分自主學習的主觀意識,在教學理念和方法上要有徹底的調整和轉變,要做到先學后教、不學不教,從主觀意識上引導學生實踐。其次,學生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意識,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要有自主的思維,不吃等食。
2.要有目的性。明確了目標就有了方向,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結合學情,在自主學習新知前明確學習方法和要求,要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不但要知道做什么,更要知道怎么做。
3.要有實效性。首先,學生要做好課前的預習及相關準備,包括資料收集、學具準備等。其次,教師要合理掌控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及時機,做好巡視。最后,學生要具備基本的梳理、概括、總結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能進行深入的思考。
二、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改以來大家極力倡導和推崇的新型學習方式,是最能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一種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交流、探討、互動中產生學習效應。
1.要有科學性。首先,要有合理均衡的分組。其次,要合理把握和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備課中可以預設合作內容,教師也可針對實際隨機組織合作。
2.要有合作性。在組長的組織下,組員團結一致,人人要有參與和合作的意識,要有責任感;教師也要積極參與,要心中有數,要發揮引導和點撥的作用。
3.要有務實性。合作要有實效,不走過場,可以交流學習收獲,可以交流問題和看法,過程要規范、有序,保持積極的態度和熱情。
總之,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們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是學生主體地位的直觀體現,是建立務實有效課堂教學的必備因素。只有做好這兩方面的工作,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還給學生,回歸自然。
編輯 趙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