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富勇
一、教師素質的提高是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增強的前提
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師是對小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啟蒙教育的師者。當前,我國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師的隊伍現狀不能令人滿意,尚不能夠滿足思想品德課教學發展的需要。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小學思想品德課專職教師人數非常少,絕大多數的思想品德課教師都是兼職的,與此同時,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師在外出進修與學習方面的機會,與語文課與數學課的教師相比,要少很多。這樣在師資水平不到位的情況下,要想保證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是比較難的。從現實情況來看,對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師的素質要求是非常高的,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道德踐行的表率,而且還需要具備很強的組織學生活動的能力和心理疏導能力。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增強的關鍵
小學思想品德課與其他課程的最大區別在于,這門課程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情操,為使學生未來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小學思想品德課知識傳授僅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個方面,絕不能以偏概全,使小學思想品德課成為學生品德提高的唯一途徑,更不能把小學思想品德課教成單一的知識傳授課和考試課。換而言之,就是在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培養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體性。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法,就是要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法,要增強討論法、談話法和活動法的比重。討論法的運用,應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設置討論的內容,鼓勵學生大膽地對道德知識提出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看法,積極思考,在相互碰撞中產生自己的主見,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什么是應該提倡的,什么是應該反對的。
三、家庭教育是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增強的必要延伸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家長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如果家長的一言一行是一個反面的不道德的教材,可能在學校里面小學生接受的再多正能量也會被消耗殆盡。因此,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課教學需要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一是要利用家長會等形式來爭取家長的理解與認同。學校定期會組織家長會,家長會不僅要向家長傳遞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也需要家長談學生在家庭中的情況,這是一個信息交流以及家長與教師相互協作的過程,如果雙方協調一致,形成正確的道德教育合力,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就很容易。
編輯 姚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