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東
一個社會化的,永恒的話題。一道幾代人,幾十代人上下求索,常解常新的課題——德育。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是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近幾年來,我校德育工作繼續以《小學生德育綱要》為依據,遵循學校實際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切實轉變觀念,積極貫徹新課改理念,在明確新課程德育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充滿生機的學校德育工作的模式,走出了一條德育實踐的新路。
一、建“文化特色墻”,創設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校是文化的載體,在這里我們應該讓孩子們時時處處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讓他們在來源于生活的文化中耳濡目染。
以我校為例,走進哪個教室,教室布置都煥然一新,墻壁上布置有偉人畫像、名人名言、《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規范》等。以各班后面的黑板報為陣地,圍繞學校德育活動主題,定期由學生更換內容,表現形式各種各樣,各具特色的教育內容異彩紛呈。
二、重視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習慣
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決定命運。教育的真諦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礎,我校一直嚴格執行學校德育日常管理,督促少先隊做好值周工作,堅持逐日檢查,每周一評制度,評出先進班級,促使各班強化對學生的管理,有力促進良好的校風、學風的形成。我們深知播下行動,收獲習慣。而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宜早不宜遲。因此,本學期我們加大力度從學生的用膳習慣抓起。學生懂得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能夠從自身做起,消除壞習慣,讓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好行為常駐自己的身邊,伴隨自己茁壯成長。
三、讓讀書成為師生成長的習慣
德育的歸宿是啟發人的道德智慧,使人明理。除體驗感悟生活能讓人明理外,書籍也是寶貴的營養。因此,我們倡導“讓讀書成為每個人的習慣”。“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為使每位教師做到身正為范,我校通過不同形式的活動加強師德建設,同時鼓勵教師自訂雜志提高道德素養,業余時間每人讀好一部教育理論專著,做好筆記。
道德教育的根本是正其心,關鍵是正其念,重點是致良知。心正則行正,心美則身美。而我們所從事的工作就是在孩子心靈的田地上播下良知的種子,淋浴著信仰的陽光,開出美德的花朵,結出善行的果實,讓我們一同努力,為我們教育的一批批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讓他們做個完整的現代中國人。
編輯 孫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