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木拉提?司馬義
摘 要: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學校管理變革是必然的趨勢。提高中小學管理效能,推動學校的穩定健康發展,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的潮流。有針對性地提出中小學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解決問題的若干對策研究,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中小學學校;管理體制;問題;對策
從學校的管理組織機構來看,可以分為學校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咨詢機構及監督反饋機構,本文將有側重地進行探索。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實行了三十年的中小學校長負責制,其對提高中小學教學質量及效益都起到了較大的作用,但同時也顯現了一些突出的問題。此外在中小學管理體制中,安全管理機制及倫理價值問題,近年來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對中小學學校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研究,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
一、中小學學校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分析
1.對中小學校長負責制的認知錯位
首先,校長負責制本身就存在著一些弊端,因此許多教師對校長負責制的內涵和意義產生了錯位和偏差。校長負責制作為一種制度,卻沒有充分的相關法律依據,因此才有了對校長負責制不同的理解。其次,校長負責制沒有充分的配套規范作支撐,缺乏規范性和統一性,出現無據可依的現象。因此,校長自身素質的高低影響著學校管理執行效果的好壞。
2.教師在學校管理中實際參與度低
教師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的參與度不容樂觀,集中表現為“不參與”“知情”“參與意見”等程度,不能體現教師的主人翁地位,同時也是學校管理體制中的漏洞。首先,學校領導對教師參與學校管理不夠重視,忽視了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的權利;其次,從教師角度而言,大多數教師的參與意識淡薄,認為學校管理是學校領導和管理者的事,與自己無關。同時,教師的教學任務重也是教師難以參與管理的阻礙之一。
3.缺乏完善的安全危機機制
近年來,中小學安全事故屢見不鮮,學生被侵害事件見諸報端,讓人痛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由此可見中小學校園安全管理機制的缺乏。中小學對學校的安保投入不高,導致安全預警遲緩,容易發生意外。通過調查發現,師生的危機意識也較為薄弱,對安全事故的警惕性不高也增加了其危險性。此外,學校的安全教育不到位,對安全事故的宣傳和教育缺失,為校園安全埋下了隱患。
4.學校管理功利性突出
在制定學校管理目標中,學校為了完成任務而盲目作出選擇,忽視了對學生的長期的培養。一味地重視管理技術上的效率,而忽視了價值、倫理、道德和文化,以“犧牲”學生成長為代價,將“升學率”作為單一的管理目標。這種行為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與長遠發展。
二、中小學學校管理體制存在的對策分析
1.明確校長負責制內涵,建立校長職業化機制
要從思想上改變以往對校長負責制的一些錯誤看法,認同“校長全面負責,教職工民主管理”的概念。校長負責制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教師、家長和社區的參與,只有加快建設校長負責制一系列配套管理措施,才能真正讓校長負責制發揮積極的作用。同時,要認真審核擔任校長的資格,并建立有效的校長激勵—監督機制,逐漸培養出職業化的校長,促進中小學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和發展。
2.提高教職工民主意識
教師是學校管理和監督的重要一環,應該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讓教師積極參與到中小學的管理中來,積極引導教師的正確行為。此外,培養教師民主意識與管理能力的形式要豐富化,不能采取單一的灌輸方式,而是要更多地進行交流,通過案例分析、課題探討等多種方式,喚起其民主意識,提高教師的管理水平和監督能力,為學校民主管理運行創建良好的環境奠定基礎。
3.建立有效的安全預警防控機制
從心理上,首先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識,以預防為中心,防范和減少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學校應制定出完善的應急預案,降低突發事件可能帶來的危害。同時要強化安全培訓和實踐,從新生開始就進行安全知識教育普及,開展多種安全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學校內外資源,提高廣大師生的安全意識。從物質上,要加強校園基礎設施建設,例如配備良好的現代化安保系統,加大安保人員數量等。
4.倫理道德制度化
管理不僅是一門技巧也是一門藝術。倫理道德制度化是中小學管理體制改革和發展的必然產物。倫理道德制度化有助于師生道德的養成及對道德正氣的弘揚,有利于學校公正目標的實現,為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提供生存的土壤。學校能從校訓、校歌中建設有益的精神文化,從規章制度中建設優秀的制度文化。將情感與制度結合起來,體現學校尊重、平等的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丁遠波.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管理模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
編輯 孫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