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肖
近日,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在香港發布了《2016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報告》,顯示房地產企業兩極分化程度還在加深。
地產行業進入大鱷爭食的時代,在融資、拿地、銷售等方面都面臨嚴峻挑戰的中小房企,生存境遇愈發艱難。有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已有約35家中小房企破產重組或被整合并購。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小房企完全沒有生存下來的機會。有一些轉型較早的中小房企屢屢逆襲,走上了適合自己發展的差異化競爭之路,已在細分市場中成為主角。
比如格力地產(600185.SH),最近的發展勢頭就可謂迅猛,5月11日,在競爭白熱化的上海,其一舉擊敗了龍湖、招商、保利等實力大房企,以19.65億元的價格搶下一塊宅地。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得益于格力地產轉型較早,在生命力和市場表現都不錯的海洋經濟產業、口岸經濟產業提前進行了布局,并和房地產業務形成了互動。格力地產的轉型之路,或可成為其他中小房企轉型發展之鏡鑒。
發揮自身優勢,爭做海洋經濟產業排頭兵
中小房企生存困境問題早已顯現。2013年,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就曾預計,隨著房地產行業過了“彎腰就能撿錢”的火爆時代,中小房企悠閑自得的日子將一去不返,30%左右的內地房企將被淘汰。
也就是在那一年,格力地產啟動了內部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以城市綜合運營商為目標,搭建新型產業鏈,延伸出海洋、口岸、現代服務業等產業格局。
特別是在海洋經濟板塊,得益于天時地利,格力地產搶先開拓,早在2013年5月就成立了珠海洪灣中心漁港發展有限公司,正式確立海洋經濟板塊。
所謂“天時”是指國家海洋經濟戰略持續升級。早在2012年國務院印發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就已經提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今年3月,海洋經濟首次被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所謂“地利”,是指格力地產的大本營珠海,擁有領海基線內海域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海洋面積、島嶼數(146個)、海岸線長度均位居珠江三角洲地區之最。珠海被定位為粵港澳海洋經濟合作先行區、廣東海島綜合開發實驗區。
在國家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珠海無疑具有發展海洋經濟、構建海上絲綢之路的先天優勢。而格力地產背靠大股東珠海市國資委,在承接海洋經濟項目上自然也有先天優勢。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格力地產海洋經濟板塊發展迅猛,陸續成立了6家專業公司,先后承接了珠海市洪灣漁港,香洲港區域綜合整治,香爐灣沙灘修復,大萬山島、外伶仃島、廟灣島開發等30多個項目。
目前,從沙灘修復到港灣治理,從通關中心到海島開發,從游艇碼頭網絡搭建到海洋產業鏈條鋪設,格力地產逐漸形成了集冷庫冷鏈、物流配送、海洋科技、休閑旅游、遠洋捕撈等于一體的海洋經濟產業格局。
今年1月,格力地產30億非公開發行股票獲審核通過,其中有近2/3的募集額將投向海洋經濟板塊項目,包括珠海市洪灣中心漁港工程和香洲港區域綜合整治工程。
有付出才有收獲。業內人士表示,海洋經濟產業板塊之于格力地產,猶如一顆正在孕育的“金蛋”,一旦進入收獲期,其對于格力地產的業績將有裂變性的拉升。
與房地產板塊業務結合,拉動整體業績
“格力地產在轉型中所選擇的擴展板塊,具有較好的生命力和市場前景,將其與傳統的房地產業務結合起來,將很容易帶動整個房地產板塊的業績。”有業內人士曾如是評價。
目前,在房地產板塊,格力地產除了扎根大本營,開發了格力廣場、格力海岸、平沙九號、格力香樟等知名地產項目外,其觸角還延伸到了重慶和上海。
其中,在重慶兩江新區打造的總建筑面積約111萬平方米的總部基地項目,以生態型城市綜合體為架構,打造總部、住宅、配套三大功能分區。
在上海,除了5月11日剛剛拿下的上海松江泗涇宅地外,2014年格力地產還拍得上海浦東新區黃浦江南延伸段前灘地區兩幅地塊,是上海前灘國際商務區腹地內僅有的少量住宅存量土地。并且,隨著上海自貿區擴容,兩地塊已被納入自貿區范圍內,地塊價值得到了大幅提升。
雖然格力地產走出珠海外拓的步子并不大,但是有業內人士曾經給出深刻剖析:上海海洋經濟產業已經十分發達,重慶口岸經濟在經濟發展中占比也很大,格力地產外拓布局的棋子與其新興產業板塊有著深度的關聯互動。
比如,格力地產的特色游艇碼頭建設,包括格力海岸游艇碼頭、香洲港游艇碼頭等多個游艇碼頭,形成近珠海海域重要的游艇碼頭網絡,輻射珠三角及港澳主要城市。
格力海岸游艇碼頭是珠海首個住宅游艇碼頭,是珠海觀光、旅游、休閑海上快線的核心組成部分,目前已納入珠海市旅游業游艇整體規劃。
再比如洪灣漁港項目,除了擴大并完善珠海市漁港碼頭服務能力、推進漁業生產外,格力地產還將打造漁家特色的海洋旅游休閑度假區,提供休閑旅游、海鮮餐飲一條街、流動漁民博物館、主題酒店、會務會展等商務和休閑服務。
還比如海島開發,格力地產堅持“生態第一”以及“一島一品,突出主題特色”的開發原則,力求形成一島一特色的海洋旅游經濟可持續開發模式,實現海島盈利的多樣性。
其中,大萬山島定位于打造南中國海島酒店標桿,外伶仃島致力于舊漁村改造,廟灣島志在打造中國版的“馬爾代夫”。
綜上可見,格力地產這些海洋經濟板塊項目與房地產板塊形成了良好的業務結合。
據悉,未來,格力地產“大海洋、大金融、大健康”戰略將與房地產板塊更加緊密結合,在地產項目配套中植入海洋經濟、大健康、互聯網等產業,可以給客戶提供更高品質的生活。
總結格力地產的轉型發展之路,緊抓宏觀政策機遇,以地產業為根基,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延伸產業鏈,培育多元產業聯動布局,形成獨具特色的差異化競爭力,這是其他中小房企轉型發展中值得思考和借鑒的。
已經插上有力翅膀的格力地產,在房地產業的轉型升級大潮中,未來能飛多高多遠,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