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璐
摘 要 在經濟全球化和數字信息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中,網絡技術的發展催生出了一種新型的支付結算工具--電子貨幣。本文基于對中國國內電子貨幣發展的視角,分析了其在我國發展的現狀,論述了其對央行產生的影響,并提出了應對策略。這對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又好又快發展和中國人民銀行發揮職能作用有著現實意義。
關鍵詞 電子貨幣;中國人民銀行;影響
一、引言
20世紀90年代后,伴隨著電子商務逐漸步入了人類的視野,就急切需要我們應用一種不同于以往的貨幣支付形態與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相匹配。一種新型的貨幣形態應運而生,即電子貨幣。隨著市場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互聯網的開放普及,電子貨幣的地位已日益顯著。
二、我國的電子貨幣發展現狀
1993年我國正式推進了電子貨幣建設的工作。雖然我國電子貨幣的起步稍較落后,但卡基和數基電子貨幣發展速度均較迅猛。據統計,2001年全國銀行卡發卡量共計3.34億余張,銀行卡賬戶余額也上升至3741.96億元,全國各地受理客戶所開設的網點達12.97萬家;到03年,全國累計發行銀行卡數量為18.69億張,人均持卡數量為1.48張,其中IC卡約為13億張。截至06年,各大金融機構發卡總量已經達到了10.3億張,而發卡的金融機構也升至175個;2013年,發卡總量升至38.3億余張,而IC卡數量已發展至了約30億張。但就網絡上的虛擬貨幣而言,從現階段角度來看是很難實現社會上的大規模流動的。總體上來看,我國的電子貨幣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
三、我國電子貨幣的發展限制因素
首先,社會公眾對電子貨幣的信用度還不夠不高。往往追捧的都是以80 90后的目標客戶。很多人認為電子貨幣功能拓展性較強,操作復雜,從而舉棋不定。當然,相信隨著全球數字化浪潮的涌入以及電子商務的客觀需求,政府會不斷加強數字信息方面的知識普及,讓人們充分了解到電子貨幣發展前景、應用領域及其巨大的變革作用,使這不再成為阻礙因素。
再者,電子貨幣自身存在的通用性與系統安全問題。就通用性而言,目前國內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眾多,在使用中是否具有通用性對其自身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執政機關需加快對電子貨幣支付結算程序規范措施的完善,以確保使用者的權益。就系統安全性問題而言,犯罪集團竊取用戶信息,惡意透支與濫用,制造偽卡,甚至植入病毒。這不但需要政府有力的制裁,更需金融機構提高防偽與加密技術,開發更好的網絡安全控制技術,從而最大限度保障信息財務安全。
其次,有關于電子貨幣的法律框架體系尚未建成。目前我國針對電子貨幣的成文條款較少,并沒有對發行主體進行明確的界定,導致很多的企業肆意發行,加大了政府的監管難度。也未明確給定在交易支付結算的過程中所涉及的當事人雙方和軟件開發商、通訊線路經營商等多方的權利義務關系。這樣極易導致交易安全性降低和違法行為發生,不利于其發展。
四、電子貨幣對中央銀行的影響
(一)對央行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的影響
伴隨著電子商務平臺的日益開放,電子貨幣的進入使全球性的貨幣資金得以在瞬間內進行轉移,這樣迅速的資金流動無疑會極大地沖擊著金融市場,影響著一國的貨幣流通速度以及貨幣供應量,而使得央行實施的貨幣政策在短期內難以保持獨立性。
其次,貨幣政策包括了“三大法寶”。就法定存款準備金來說,電子貨幣替代了網絡銀行的部分準備金要求的儲蓄,使存款準備金的作用力度明顯下降,同時通過貨幣乘數進而引起貨幣供應變化。就再貼現率而言,借助升降再貼現率能有效控制商業銀行的放貸規模及能力,并且電子貨幣能提供成本更低的融資渠道,所以各金融機構都會積極自由地發行電子貨幣,而減少再貼現、再貸款業務,凸顯了再貼現的被動性,但若當面臨贖回風險時,再貼現率便重新成了其選擇的對象。就公開市場操作來看,電子貨幣對現金的部分取代將帶來央行資產負債不足,使得央行靈活應對外匯市場能力受限,也讓外匯市場受到較大波動。
(二)對央行貨幣發行權的影響
央行控制著市場經濟中貨幣的供應量,進而有效調節市場利率,影響著國民經濟的運行,但現在各金融機構都在發行電子貨幣,并且其具有適用領域的開放性特點,這為國外電子貨幣的流入提供了可能,所以沖擊著央行的貨幣發行壟斷權地位。
(三)對央行鑄幣稅的影響
鑄幣稅作為一國的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即紙幣流通面值超過了所用成本的價值收入。電子貨幣在生活中的支付應用取代部分現金,減少了鑄幣稅收入,也大大降低了鑄幣稅在GDP中的占比,削弱了人民銀行的資金基礎,從而限制了央行獨立性和其制定實施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也增加了管理成本。
五、電子貨幣對中國人民銀行影響的對策分析
(一)加強同其他國家的貨幣當局的交流協作
面對電子貨幣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深化,推動我國央行積極對外尋求合作,以減少電子貨幣對金融市場穩定性和貨幣政策有效性造成的沖擊,降低大量資金外流的可能性。另外,還需連同他國對電子貨幣國際流動的規范性運作建立有效的法律機制,嚴密打擊國際犯罪活動,且建立完善國際統一反洗黑錢組織機構。
(二)積極創新央行的貨幣管理體制
作為一個新型結算幣種,要求建立起全國性的電子貨幣應用體制和法律監控體系,以防范金融危機和管控流通風險。也需提升監督管理機構的監管水平。在市場對現金貨幣的需求量大幅下降的局勢下,央行需沖銷擴張的儲備資產,采取相應的貨幣政策。
(三)建立完善的電子貨幣發行以及流通風險管控機制
人民銀行需明確現行風險,尤其是需嚴格管控非金融機構的發行主體。再者,需要對其發行行為進行限制,穩定電子貨幣的幣值。還要充分對現行的電子貨幣監管體制加以調整和補充,加強對發行市場的監控力度,完善系統風險控制防范體系。這既可以有效控制電子貨幣大量的取代現金的局面,也能提高貨幣政策工具實施的靈活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秦藝妮.我國電子貨幣發展現狀及問題[J].中外企業家,2007(5):54-56.
[2]尹龍.電子貨幣對中央銀行的影響[J].金融研究,2000(4):34-41.
[3]王小瑞.電子貨幣對央行貨幣政策的影響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1(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