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我國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目標,特別是義務教育。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我們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要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然而教育一直是作為地方政府的事權與支出責任。國家也在積極的推進義務教育均等化,隨初見成效,但進程緩慢,義務教育不均等問題仍然很嚴重。要想實現(xiàn)真正的義務教育均等化,政府的投入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因素,但地方政府財力有限,而且差距較大。教育只有作為中央政府的事權是和支出責任將是最終的解決方法。本文首先分析義務教育均等化現(xiàn)狀,然后在充分調研和訪談的基礎上,為實現(xiàn)義務教育均等化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事權;支出責任;義務教育均等化
一、定義
義務教育均等化—是指居民享受義務教育服務大致相同,主要是指居民在享受義務教育的過程中,所擁有的機會均等,標準均等以及結果均等。
財政轉移支付—是以各級政府之間所存在的財政能力差異為基礎,以實現(xiàn)各地公共服務水平的均等化為主旨,而實行的一種財政資金轉移或財政平衡制度。其實在很多的研究中都是指出要通過轉移支付來實現(xiàn)義務教育均等化,它關系到公民的生存權與發(fā)展權,不均等的影響更為深遠。在國家短時間內無法做到實現(xiàn)全面的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的前提下,我們認為教育均等化問題是更為重要的,在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緩慢推進過程中,我們要突出義務教育的均等問題。
二、義務教育的現(xiàn)狀以及義務教育均等化存在的問題
我國已經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很多年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收入以及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現(xiàn)階段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已經不成問題,義務教育的機會均等實質已經基本實現(xiàn),但區(qū)域間、區(qū)域內的標準均等、分布均等以及結果均等問題依舊的突出。“擇校”“陪讀”“學區(qū)房”等問題仍然很嚴重,國家也在重視和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等,近年來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雖然初見成效,但進程緩慢。
三、針對義務教育均等化的對策和建議
(一)將義務教育作為中央的事權和支出責任
近年來,在財稅改革問題上“營”改“增”是比較熱門的話題,但對義務教育均等化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的現(xiàn)象,“營”改“增”的實質是擴大了中央的財政能力而縮小了地方的財政能力,地方政府只能靠一些零散的,稅基不穩(wěn)定的稅收維持支出,教育一直是作為地方的事權,雖然有中央的轉移支付,但都是主要還是要依靠當?shù)氐呢斦芸睿數(shù)胤截斦杖肟s小的情況下,擴大教育投入的可能性小,實質上的義務教育均等化問題就不可能實現(xiàn)。在“營”改“增”不可逆轉的情況下,中央加大對教育的均等化轉移支付也勢不可擋。一直以來,涉及國計民生的教育問題沒有提出要作為中央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僅僅靠地方財政投入和中央的一部分轉移支付根本不能解決教育均等化的問題,特別是義務教育的均等化,所以要實現(xiàn)義務教育的均等化,應該將教育作為中央的事權和支出責任,統(tǒng)一的中央財政撥款,通過轉移支付的形式,交由地方政府管理,作為教育的專項資金。義務教育的轉移支付只是涉及義務教育均等化的財政投入方面,但這是最基礎,最直接也是最容易達到的一個措施。義務教育均等化,首先要投入的均等化。
(二)優(yōu)秀義務教育的理念與模式的廣泛推廣
現(xiàn)在我國的義務教育一般還是堅持就近入學的原則,但是跨區(qū)域上學,擇校等現(xiàn)象仍然很普遍。究其根本是什么呢?最主要的還是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教育理念與模式,在不同的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水平不一樣的,所以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對于具有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與模式的學校的追捧。一般一個區(qū)域內只有一兩所優(yōu)秀的學校,學校接受的學生數(shù)量有限,導致供需矛盾尖銳。那么我們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這就是要求我們對于優(yōu)秀的教育領導者以及他們的教育理念與模式的研究與推廣。
以一個市為例,分成四個區(qū)。在每個區(qū)建立一個教育集團,比較好的學校通過辦分校的方法來對其好的教育模式的推廣,分校基本堅持在這個區(qū)內均勻分布,最終取代那些模式不好的學校。這樣有利易與學生家長接受,同時實現(xiàn)就近入學,提高教育質量與均等化。每個區(qū)都是如此,以此類推,最終實現(xiàn)一個市的教育模式普遍化與義務教育的均等化,而且是較高質量的均等化。
(三)提高義務教育行業(yè)的工資待遇,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在對許多學校的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這樣問題,那就是教師普遍反映工資待遇過低,老師的積極性不高。在生源較少的學校,教師的動力與成就感就更少,工作積極性在不斷的惡性循環(huán)下去。現(xiàn)在由于國家重視推進義務教育均等化,而且結果也初具成效,各個學校的硬件設施已經達標,硬件條件已經非常好了。教師在義務教育階段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教師這個職業(yè)積極性的高低對教育質量,對推進義務教育均等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以后教育經費的使用可以加大教師工資這方面,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四、總結
一直以來義務教育作為區(qū)域性的公共服務就被的特別的重視,教育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義務教育均等化是必然的趨勢,近年來隨著收入的提高,在家長的迫切需求下,教育不均衡的現(xiàn)象愈演愈烈,教育均等化形式嚴峻,然而政府的投入是最關鍵的因素,轉移支付是最基礎也是最必要的手段。還有就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我們發(fā)現(xiàn)優(yōu)秀教育模式的推廣以及提高教師待遇在義務教育均等化當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希望本文的政策建議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對推進義務教育均等化起到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郝家龍.基于教育公平的區(qū)域教育資源配置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11)
[2]俞云,陳東平.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及其路徑[J].重慶社會科學.2010(12)
[3]王新民,南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評價體系構建及應用—基于我國31個省域的實證研究.[J].軟科學.2011(7)
[4]曾紅穎.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體系及轉移支付效果評價[J].經濟研究.2012(6)
作者簡介:
李艷,女,安徽肥西,安徽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在讀研究生,財稅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