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磊
當前中國經濟的總量與結構都處于調整過程中,經濟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發展新動能加快形成。經濟的短期波動和長期增長,取決于供需兩端發力和供給側改革的力度和效果。宏觀經濟與貨幣金融形勢具有同向聯動關系。具有規律性的表現是,經濟增長放緩、產業結構轉型、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都會引發金融體系面臨的更多的不確定性,對貨幣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表現在,企業杠桿率偏高,金融市場出現一些波動,宏觀流動性管理面臨新挑戰,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新金融業態風險潛藏,國際資本流動頻率和幅度都存在相應變數,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有上升趨勢。截至2015年第4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27萬億元,已連續17個季度反彈;不良貸款率1.67%,連續10個季度反彈。針對當前社會經濟狀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16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的要求。就貨幣政策而言,2015年的提法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松緊適度,2016年的提法是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這二者存在細微的差異。
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來之不易
總體看,盡管國內外經濟增長都面臨下行壓力,金融市場也都存在一定波動,但總體看,中國的社會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總量平穩較快增長,利率水平維持低位。可以說,在需求側和供給側兩端發力,很好地助推了“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的戰略目標。
一是貨幣信貸總量方面快速增長,為實體經濟增長營造了良好環境。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幅自2015年7月起上升至13%以上;2016年1—2月,貨幣供應延續增長勢頭,M2同比分別增長14%和13.3%;而M1同比增長更快,1月同比增速為18.6%,為2011年1月以來的新高,2月份同比增長17.4%。金融機構貸款2015年下半年以來增長較快,2016年1—2月份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分別為15.3%和14.7%,分別比上年同期高1.4和0.4個百分點。2016年1—2月,社會融資規模量為4.21萬億元,同比多7930億元。
二是在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著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2015年,中央銀行放開了存款利率上限,正式結束了存貸款利率管制,這就對貨幣政策調節社會流動性和融資成本提出了新要求。人民銀行根據流動性供求格局變化,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多種工具,保持了流動性總量合理充裕,促進流動性供求大體均衡。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從效果看,貨幣市場利率中樞處于低位,2016年2月份,銀行間同業拆借和質押式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2.09%和2.10%,比上年同期低155個和152個基點。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也處于低位。貸款利率明顯下降,2015年12月份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27%,比上年下降1.51個百分點。以上數據說明央行有效管理了改革所帶來的市場波動風險。
三是通過信貸政策“補短板”。人民銀行積極運用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再貼現和抵押補充貸款,通過中期借貸便利向金融機構投放中期基礎貨幣等工具和渠道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和棚改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2015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共六次調整了存款準備金率,其中五次定向降準的目的主要用于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支持重大水利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其他提高效益和支持擴大消費。
四是有效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確保了人民幣在合理均衡狀態下的基本穩定。2014年美聯儲釋放加息信號后,人民幣存在貶值壓力。2015年人民幣對美元貶值4.46%,2016年再度貶值1.30%。與此同時,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保持穩定,目前對CFETS和BIS貨幣籃子匯率指數小幅升值。從基本面和預期看,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基礎。2015年貨物貿易逆差5961億美元,2016年1月順差633億美元,創月度新高,構成了匯率穩定的基本面基礎。
根據需求管理與供給側改革新要求實施穩健適度的貨幣政策
2016年靈活適度的穩健貨幣政策主要任務是:靈活運用各類貨幣政策工具、加強預調微調,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既要防止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現總需求的慣性下滑,同時又不能過度放水、妨礙市場的有效出清,同時還要做好系統性風險防范工作。
根據經濟周期性波動保持貨幣總量穩定。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優化政策組合,加強和改善本外幣全口徑宏觀審慎管理,從量價兩方面保持貨幣金融的穩健和中性適度,確保經濟平穩運行,切實降低全社會杠桿率。
高度關注金融市場波動,高效管理流動性風險。針對2015年以來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波動和跨境資本流動的高頻特性,以維護經濟安全和金融穩定為出發點,高度關注跨境金融風險傳染,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再貼現等政策工具,保障金融體系流動性總體穩健和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全面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服務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總體要求,通過差別存款準備金動態調整、支農支小和扶貧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信貸工具,著力支持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和精準扶貧,降低融資成本。繼續發揮好信貸投向的結構引導作用,盤活存量,改善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加大對國民經濟重大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針對中國經濟轉型中的結構性問題推動金融體制改革
針對金融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2016年將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
進一步推進貨幣政策框架轉型。適應金融深化和創新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調控模式,加強預期引導,強化價格型政策工具調節和傳導機制,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加快改革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制,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統籌監管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統籌負責金融業綜合統計,實施針對各類投融資行為的功能監管和以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為目標的行為監管,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
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完善市場化匯率形成機制。培育市場基準利率和收益率曲線,健全市場化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以及央行政策利率體系。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穩定,有序實現人民幣貨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深化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改革,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完善金融供給體系,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促進供給體系的轉型和升級。在金融改革方面,深化國有銀行和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發展民營銀行,發揮金融控股公司作用,推動金融業綜合經營。在金融市場改革方面,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制化建設,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和科技金融。服務“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推動金融業走出去,穩步提高人民幣國際化程度。
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規范統一登記、結算、支付、清算等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征信和評級機構。大力發展農村移動支付系統。
整頓規范金融秩序。綜合施策,維護金融穩定,加大打擊非法集資力度,做好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作者: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
責任編輯:沈 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