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輝
摘 要:弗蘭茨·梅林(1846-1919)是19世紀下半頁至20世紀初德國和國際工人運動史上杰出的政治活動家。他是第二國際和德國社會民主黨優秀的領導人,德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第二國際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作為馬克思恩格斯思想重要的繼承者,梅林對馬克思主義尤其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傳播、闡釋和捍衛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梅林所處的時代正是歷史唯物主義被攻擊和歪曲的時代。他說:“資產階級世界今天對待歷史唯物主義,差不多就像它在前一代對待達爾文主義,半代前對待社會主義一樣。它辱罵歷史唯物主義,而不了解它。”針對這種現狀,梅林通過對歷史唯物主義進行解讀,描述其主要特征來為歷史唯物主義進行辯護,以此保衛馬克思主義。梅林的辯護卓有成效,列寧評價他“不僅是一個愿意當馬克思主義者的人,而且是一個善于當馬克思主義者的人”。深入了解梅林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解讀闡發,對當前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梅林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解讀;馬克思主義時代
一、梅林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解讀
1.對歷史唯物主義創立過程的闡述
面對資產階級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誤讀與攻訐“說它是少數幾個‘聰明的煽動家所杜撰的‘幻想”,梅林鮮明地指出:“唯物主義歷史觀也服從于它自己所制定的那個歷史運動規律。它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在較早的時代,它是不會被任何最有天才的頭腦憑空想出來的。只有達到一定的高度時,人類歷史才能揭開它自己的秘密。”這就指出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產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揭開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學說,它本身的產生與發展也服從于這個歷史規律。同時,梅林將歷史唯物主義放在哲學史中進行考察。他看到了歷史唯物主義與之前的自然唯物主義之間的關聯,反對將二者徹底割裂開來的非歷史主義態度。而且他注意到歷史唯物主義是在以往唯物主義的基礎上的一次大飛躍。他說:“歷史唯物主義是越過全部以往唯物主義向前跨出的有決定意義的一步;由此而產生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于唯物主義的全部以前的階段占有批判者的地位。”
2.梅林對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解
梅林對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規律的認識與總結主要來源于馬克思1859年版《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及《共產黨宣言》等文獻。內容涉及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原理、階級斗爭理論、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意識與社會物質基礎之間關系等方面。關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原理,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揭示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運動。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絕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絕不會出現的。梅林評價到:“在這不多的幾句話里,把人類歷史的運動規律那么清徹見底、那么明白無遺地表述出來,這是在任何其他文獻中找不到的。”關于階級斗爭理論,梅林強調在《共產黨宣言》等眾多文本中,階級斗爭理論都是唯物史觀最為重要的理論之一。我們的時代,資產階級時代,卻有一個特點:它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分裂為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關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梅林指出馬恩對時代的分析包括對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認識,都是建立在對“它們的歷史生存條件來發展”這樣的認識基礎上的。馬恩超越了一切理論家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最后,關于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意識與社會物質基礎之間的關系,梅林具體地、歷史地分析了宗教、道德、國家等形式自身的反作用和價值,并反對“政治依附于經濟”的錯誤觀點。
3.關于對科學方法論的理解
梅林說:“歷史唯物主義并不是一個封閉的、以最后真理為其終點的體系;它只是研究人類發展過程的科學方法。”針對資產階級學者職責歷史唯物主義是“空洞的公式”,梅林指出,歷史唯物主義對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毫無成見地進行研究;它簡直把它從基礎起直到頂端,從它的經濟結構向上到它的精神概念來加以研究。同時他認為,在唯物主義歷史觀被當做刻板公式來加以濫用的時候,它就會同哲學史上所有其他的刻板公式一樣走向對真理的歪曲。梅林已經看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征,那就是它的理論本身也處于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歷史唯物主義已經有了一個堅固而不會動搖的基礎了;但這樣說,既不是說,它迄今為止所贏得的一切結果都是無疵可摘的,也不是說,它不必再求改進了。
4.對唯物主義的歷史辯證法內涵的解讀
梅林認為歷史唯物主義并不是機械的理論和“沒有意志的玩物”,梅林肯定了觀念的力量。“歷史唯物主義只是指出了這個精神發展的法則,而它認為這個法則的根源,……就是直接生活中的生產和再生產。”同時梅林也指出,只有把這種歷史觀在辯證法的意義上也就是將其與唯物主義“革命的、批判的”結合,社會歷史領域中的歷史辯證法才能真正地確立起來。與觀念的反作用一脈相承的,梅林肯定了社會歷史領域中思想觀念的反作用。社會決定國家,但是國家反過來也影響社會;經濟事實是最后的決定因素,但思想觀念也能影響經濟事實;決不能因為意識形態不能發生獨立的作用,就以為意識形態不發生作用。
二、梅林闡釋歷史唯物主義對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啟示
包括梅林在內的一批重要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在面對資產階級理論家的攻擊時對歷史唯物主義進行了堅持不懈和卓有成效的捍衛。然而,他們的理論也存在著一些重大理論缺陷,這些理論缺陷影響了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解讀,也使他們不能很好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梅林等人所做的努力,無論是其理論貢獻或是其理論缺陷對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首先,梅林作為出色的馬克思主義者,傾盡畢生心血傳播、捍衛馬克思主義,尤其是在闡發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他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產生的必然性,對歷史唯物主義當中重要的理論精華諸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原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原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等等加以強調,展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永不過時的魅力。
但是,以梅林為代表的第二國際理論家們也存在著忽視唯物辯證原則的理論缺陷。在馬克思那里,辯證法不是對黑格爾唯心辯證法的簡單“顛倒”,也不是一般意義上將“物質”與“絕對精神”置換,而是從現實生活出發,用從事一定物質實踐活動的、活生生的人對黑格爾的自我意識的顛倒。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一條中,馬克思既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又批判了舊唯物主義的直觀性。通過對黑格爾唯心辯證法的批判,馬克思賦予了辯證法以現實的基礎,通過對舊唯物主義的批判,馬克思把能動的原則導入了舊唯物主義純粹受動性的經驗中。梅林等第二國際理論家們卻忽視了這一實踐辯證法的特殊意義。
同時,在對科學實踐原則的理解方面,梅林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強調了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們沒有正確的理解“感性的人的活動”或者說“物質實踐”。因此,人的實踐活動是馬克思唯物史觀區別于一切舊唯物主義的根本特征之一。通過將實踐作為一種能動的“客觀的活動”進行理解,馬克思才克服了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缺陷。第二國際理論家并未能真正理解這一深刻涵義。
當今時代,世界范圍內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分歧呈現出隱蔽和多元化的特征。目前,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意識形態的斗爭已經不是針鋒相對的形式,這種時代變化所帶來的新特點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課題。面對時代賦予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使命,我們應該吸收梅林以及其他第二國際理論家們在理解和解讀馬克思主義過程中的寶貴經驗和失誤教訓,全面把握和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引領當今社會思潮,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具有生命力的時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梅林.保衛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p7
[2]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P82
[3]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P251
[4]梅林.保衛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p29
[5]梅林.保衛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p14
[6]梅林.保衛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p74
[7]梅林.保衛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p36
[8]梅林.德國社會民主黨史:第1卷.北京.三聯書店.p318
(作者單位:南京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