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鄧
摘 要:隨著網絡的興起和網絡虛擬社區、網絡游戲等的普及,伴隨而來的涉及虛擬財產案件也愈來愈多,已經成為各國國家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卻在很長時間內無法得到法律明文保護,近些年來,諸如韓國等諸國已經開始審視并逐漸承認虛擬財產的法律地位,但我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仍然沒有明確的官方態度,盡快構建網絡虛擬財產保護的法律體系,已經從各界不斷涌現的呼聲中反應出來。
關鍵詞:網絡虛擬財產;法律保護
一、虛擬財產的概述
(一)虛擬財產的定義
關于虛擬財產的含義,學界存在著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指存在于網絡游戲中的,能夠為用戶所支配的游戲資源,主要包括:游戲賬號(ID)、游戲幣、虛擬裝備等。而廣義上認為網絡虛擬財產是網絡用戶在網絡運營商所運營的虛擬架構世界環境中一切社會關系的客體,它并不是僅僅局限于網絡游戲中。它存在于網絡環境中,能夠為人所擁有和支配并且具有一定價值數字化、非物化的網絡虛擬物,主要包括網絡游戲賬號、游戲金幣、虛擬裝備以及網民的電子郵箱、網絡尋呼等一系列的信息類產品。
(二)虛擬財產的特征
網絡虛擬財產具有空間虛擬性、技術限制性、可交易性以及價值性的特點。在網絡虛擬財產存在的虛擬空間與期限內,已經體現了它的財產價值,并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實際的物質利益。概念中使用“虛擬”二字,不是指這種財產的價值是虛幻的,更不是指此種財產的法律性質是虛幻的,而是為了與傳統的財產形態適當的區分,表明虛擬財產因網絡虛擬空間而存在。虛擬財產與傳統形態財產的價值來源存在于不同的形態領域。因此“網絡虛擬財產是一種應該得到法律保護的財產”的呼聲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同。虛擬物品的交易,直接表現出了虛擬物品在現實世界中的價值,我們應該承認虛擬財產的價值并予以保護。
(三)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的必要性
一是虛擬財產的價值性特征決定了它是應當受法律保護的對象;二是虛擬財產的立法保護是完善我國法律體系的需要;三是司法實踐表明保護虛擬財產的必要性。
二、虛擬財產法律保護的現狀及不足
(一)目前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仍然沒有推出針對性的單獨立法對虛擬財產予以保護,使得實踐中無法可依。我國關于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滯后性相對嚴重,目前缺乏針對性的立法,只能從《憲法》和《民法通則》上有關于公民合法財產的條文中尋找對網絡虛擬財產保護的法律依據。而絡虛擬財產侵權類型中,我國《侵權責任法》第2條規定中吸收了社會發展中逐漸成熟的各種權利類型,但仍然沒有包含網絡虛擬財產這一部分的內容。而現行有關網絡虛擬財產的多是關于網絡安全的規章或是管理辦法,缺乏比較成熟的網絡法律體系,因而加快針對這一問題的專門性立法是實踐的需要,也是解決糾紛,規范網絡發展的需要。
(二)司法存在的問題
網絡虛擬財產糾紛主要發生在游戲運營商、游戲玩家、第三人(此處第三人指游戲運營商和游戲玩家以外的人)之間,按照糾紛主體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糾紛主要發生在運營商和玩家之間,這類糾紛主要分兩種。第一種是因為游戲玩家的網絡游戲數據丟失而導致虛擬財產毀損的糾紛。第二種糾紛主要基于運營商停止了網絡游戲的運營。第二類糾紛主要集中發生在玩家與第三人之間。根據糾紛發生的原因主要分為:因第三人盜取玩家的虛擬財產而產生的糾紛以及因虛擬物品交易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而產生的糾紛。
近年來,我國因網絡虛擬財產引起的案件層出不窮,然而由于缺乏統一的法律依據,最終的判決結果各不相同。因此,只有建立統一的法律保護體系,才能更加有效地處理好此類案件糾紛,保護好網絡虛擬財產權利人的權益。
三、虛擬財產法律保護的完善建議
(一)法律保護完善建議
1.民事法律保護
對虛擬財產進行保護的實體問題,可以在現行民法和合同法框架內,具體適用債權等相關方面的法律規定,同時通過出臺有關規定,確定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地位及認定方法,做到有法可依。例如我國憲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條修改為“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這一合法私有財產的概括規定為民法財產的解釋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因此從立法角度,解決與虛擬財產有關問題,先完成對虛擬財產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其為一種私有財產,而后利用現有的相關民事法律調整涉及虛擬財產權益關系的行為。
2.刑法中盜竊罪的犯罪對象作擴大解釋
盜竊罪作為一種財產犯罪, 法律對犯罪對象未作具體規定, 傳統刑法理論一般把盜竊罪犯罪對象界定為公私財物。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刑事立法對公私財物所有權的司法保護范圍也相應的由一般有形財物擴展至無形財物。
3.網絡虛擬財產的價值評估
建立網絡虛擬財產價值評估機構,發布統一的網絡虛擬財產評估標準,為各種虛擬財產提供對應于現實價值形式的評估,在糾紛發生時提供確定賠償數額的依據。
4.制定虛擬財產行政法保護
網絡經濟己經逐漸獨立形成了產業,專門制定一部《網絡信息法》或《網絡虛擬財產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應明確規定網絡虛擬財產的定義、性質、范圍、網絡虛擬財產關系主體、客體、內容,對侵犯網絡虛擬財產的行為定性,對與網絡有關的各種相關糾紛進行規范,確定哪些行為構成犯罪而哪些是一般的民事侵權。建立健全的網絡虛擬財產交易機制和交易平臺,以杜絕交易過程中的欺詐行為,保護網絡游戲用戶的合法權利。
(二)司法保護完善建議
一般民事損害賠償案件中,實行“誰主張誰舉證”一一也就是受害人要證明加害行為與危害事實之間有前因后果的客觀必然聯系。而在網絡游戲虛擬財產糾紛案件中,由于前述多次提及的運營商與網絡使用者地位不對等的情況,我們建議其因果關系采取證明責任倒置的方法來規制一一也就是說,由運營商就其管理行為與損害后果間沒有因果關系承擔證明責任,能夠證明的可免除其賠償責任,反之,則推定有因果關系,需承擔相應責任。
參考文獻:
[1]高梅:“試論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載《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3月第2期
[2]武宵宇、胡潤:“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載《法制與經濟》,2011年4月
[3]劉秀娟:“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載《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2月第1期
[4]李潔:《論網絡虛擬財產上的權利及保護》,2012年4月
[5]陳雷:《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及其法律保護》,2012年4月
[6]王茵:《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問題研究》,2012年12月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