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璃蔧
摘 要: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會直接影響英美文學作用英漢翻譯的效果,也是當前英文文學作品翻譯中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在簡單分析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基礎上,提出中西文化差異視域下的英美文學作品英漢翻譯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中西文化差異;英美文學作品;英漢翻譯
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展現著歷史發展的印跡,富含民族的濃郁韻味。不同的國家由于其發展背景不同,國家之間存在著較大的文化背景差異。對比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有助于在尊重文化、理解文化的基礎上,更好的實現文學作品的翻譯,表達出作者的實際思想內涵與傳播價值,明確中西方文化知識的重要性,促進現代文學藝術的快速發展。文章將結合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行簡單探討,提出英美文學作品英漢翻譯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以期能夠對現代文學作品翻譯工作帶來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中西方文化差異分析
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風俗文化差異,價值觀差異以及思維方式差異等方面。
1.風俗文化差異
風俗文化的差異,在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比中,較為顯著。中國人在見面時,通常會互相詢問:“你吃飯了嗎?”、“您這是去哪啊?”等,表示互相之間的關心與問候。但是西方國家則與中國不同,比如英國人在相互見面時,通常會詢問:“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 will rain today?”等等[1]。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在于,中國過去人們受到長時間的饑餓壓迫,人民的溫飽成為問題,故而會詢問是否吃飯。英國人見面相互詢問天氣,主要是由于英國處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多雨。
此外,中國人的相互之間的稱呼方面,具有謙卑之態。例如多自稱為“卑職”、“老朽”等等,而西方國家則由于長時間處于商業文化范圍中,親屬之間的成為比較籠統,稱呼方面也與中國有所不同[2]。
2.價值觀念差異
對于中國而言,文化是群體文化,人們的價值觀也具有一定的群體性特征。但是在西方國家,則注重以個人為核心,具有一定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這種特點在很多西方電影中有所體現,比如《Iron Man》、《Transformers》等等。同時,中西方價值觀念的差異在一些英語常見詞匯中也有所體驗,比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等等。
3.思維方式差異
中國文化中主要“天人合一”,語言表達方面具有一定的重合特點;西方文化中則主張“人物分離”,語言表達方面主張行合。中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進而直接影響了中西方語言表達方式之間的差異。比如針對于“老牛不喝水,不能強按頭。”這句話,則可以用英語表示為“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
二、西方文化對英美文學作品的影響
西方文化對英美文學作品的影響,主要可以從古希臘羅馬神話與英美文學,文化基礎《圣經》與英美文學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古希臘羅馬神話與英美文學
文學作品中富含著文化的影子,是文化的代表性作品。西方文化對英美文學作品的影響,其中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即為古希臘羅馬神話。加強對古希臘羅馬神話內容的研究,能夠在明確了解古希臘羅馬神話內涵的基礎上,更加深入了解文學作品中的深層內涵,保證文學作品翻譯的實際價值[3]。
比如在莎士比亞、雪萊等著名文學家的作品中,便能夠體會到更多與古希臘羅馬神話相關的文學內容。在深入了解的前提下翻譯文學作品,是提升文學作品翻譯質量的重要方式。
2.文化基礎《圣經》與英美文學
西方的文化基礎可謂是《圣經》,而《圣經》也一直被西方國家視為人民需要遵守的道德標準。《圣經》不僅僅是一種基礎性的文化內容,也是一部經典著作,集詩歌、歷史、戲劇以及書信等為一體,記載著不同時期人們的困難、焦慮與希望[4]。
翻譯西方文學作品,則必須要全面了解圣經的內容,學習圣經中的思想。如果對《圣經》的了解程度不足,則會無法理解英美文學作品中有關于宗教色彩的相關內容,這一項內容也便會成為一種盲點,造成理解方面的誤區。
三、中西文化差異視域下的英美文學作品英漢翻譯策略
中西方文化差異視域下的英美文學作品英漢翻譯活動,可以通過直譯法、意譯法、直譯加注法以及意譯加注法等方式,保證文學作品翻譯的質量。
1.直譯法
英美文學作品翻譯的過程中,直譯的方式主要是在不出現誤解的前提下,結合語言規范與相關要求進行翻譯。英美文學作品翻譯中需要保證原文內容的完整性,同時也需要注重保持原文的特點、文化價值等。比如英文中出現“To be on thin ice”等語句的位置中,漢語中具有“如履薄冰”等對照話語,則可以采用直譯法進行有效翻譯。
但是在實際的英美文學作品翻譯中,也會遇到一些比較生動的典故,比如“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等,針對于這些富含特點的典故,則需要在保證原文特點與表達方式的前提下,采用直譯的方式,保證語言翻譯的準確性[5]。
2.意譯法
英美文學作品翻譯中,因為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故而在翻譯中如果無法保留原文中的實際特點與形象,則可以將原句中的寓意翻譯出來。
比如“Pulled their socks up”的意思是“鼓足勁、鼓起勇氣”,但是如果采用直譯的方式,則會扭曲其實際意義,故而需要聯系上下文進行靈活翻譯。
3.直譯加注法
直譯加注法是英美文學作品翻譯中常用的翻譯方式,主要指的是在保證原文形式不變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注釋。比如“Hethat had no cross deserves no crown(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這句話,在翻譯的過程中則可以采用直譯家住的方式,在保證原文特點的基礎上,介紹其中所蘊藏的文化內涵。
4.意譯加注法
英美文學作品翻譯的過程中,為了有效傳遞文化內涵,也可以采用意譯加注法。比如在翻譯“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這一句話中,則可以翻譯為:“約翰為人可靠,他忠誠而守規矩”,并在其后加注為“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出自典故,介紹文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時期的文化傳統。
四、結束語
文學作品翻譯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文化之間的差異。在現代文化差異的背景下,英美文學作品翻譯需要在尊重文化、理解文化差異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方式,保證英美文學作品翻譯的有效性。同時,譯者需要不斷學習英美文化之間的差異,更加深入了解文學作品中的深層內涵,保證文學作品翻譯的實際價值。
參考文獻:
[1]朱天虹. 從英漢詞匯對比分析角度看翻譯中的文化因素——以林譯《黑奴吁天錄》為例[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02(12):168-170.
[2]余濤. 從英漢對比的角度賞析文學作品的翻譯——以王佐良《論讀書》譯文為例[J]. 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1,04(12):70-73.
[3]孫會軍,鄭慶珠. 從《青衣》到The Moon Opera——畢飛宇小說英譯本的異域之旅[J]. 外國語文,2011,04(12):86-92.
[4]諾拉·琪列娃. 關于《大中華文庫》之《紅樓夢》英漢對照本若干問題——以“總序”與“前言”為考察中心[J]. 曹雪芹研究,2015,04(13):144-155.
[5]宋達. 關注現代主義文學漢譯:提升翻譯教材質量的另一條路徑[J].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06(10):99-103.
(作者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