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虎
什么是創客呢?創客就是把創意變成現實的人。山東能源新礦集團翟鎮煤礦在“聚創客智慧,攜全員創新”的理念引導下,圍繞服務企業創新發展目標,建成了創客聯盟,為礦井轉型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引擎,截止目前,已實現連續安全生產4900多天,是新汶老區唯一持續盈利礦井。
一、落實三個到位,確保創客聯盟建設規范化
1.基礎建設到位
近年以來,面對煤炭市場持續下行、競爭激烈的嚴峻形勢和企業內部用人多、效率低、成本高的一系列問題,翟鎮煤礦卻一直保持盈利,其中最大的保障就是實施全員創新創效。一是建成創客聯盟。聯盟以全國煤炭行業勞動模范崔樹彬勞模創新工作室為總站,基層單位的5個大學生團隊和13個技師工作室為聯盟分站,采取集中和分別開展活動的方式進行運作。二是明確兩個目的。①將分散于區隊的技師工作室和大學生班組在業務上進行聯合、組織上進一步優化,實現1+1>2的效果;②將創客的“創意”變為現實,實現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真正實現企業向創新驅動發展轉型。三是硬件保障。為方便創客聯盟總站和分站的創新研發,我們先后投資十萬余元為其配備了筆記本電腦、操作臺、書櫥、辦公座椅、專業書籍等。
2.政策支持到位
一是高起點定位。我們通過黨政聯合行文下發《翟鎮煤礦創客聯盟運行管理辦法》,將創客聯盟工作納入到礦井人才培養和創新規劃整體中,從而推動全員創新工作的開展。二是資金保障。我們從創新管理基金和“學練提”活動基金中列支創客聯盟活動經費,保證資金及時到位,專款專用,聯盟成立以來,累計爭取獎勵達38萬元。三是項目“召集人”制度。每項創新都有專業管理人員擔綱主創,形成了從礦、專業、部門(區隊)、班組(團隊)四級梯次管理模式,一批技術能手和拔尖人才在礦井優化、改造等重大項目和課題研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3.組織領導到位
一是總站。由礦總工程師、工會主席任顧問,各專業科室負責人為導師,以創客中心為總站,下設采煤、掘進、通防、機運和地面綜合5個專業小組。二是分站。各單位技師工作室和大學生團隊帶頭人為分站站長,先后成立了液壓系統維護、單軌吊技術研究、采區集控運行等13個課題分站。通過創客聯盟的聯動機制,以團隊加盟、上下聯動、專業聯合的方式,為職工搭建了創意研發、成果轉化、信息交流和素質提升于一體的新平臺。創客聯盟通過全體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會長1人,副會長3人和小組組長5人,組成創客聯盟理事會,具體負責各項工作的組織開展。三是會員。創客聯盟實行會員制和積分考核制度,會員以大學生和青工為主,具有初級以上職業資格或技術職稱即可參與,現有會員127人,根據會員活動參與、創新項目、金點子征集、導師帶徒等工作內容制定不同的積分方式,以此為依據,每年評選“十佳”創新標兵。
二、暢通三個渠道,確保創客聯盟運行制度化
1.創客分享
創客中心調研生產過程中優秀科技創新成果和專業技術難題,協調各專業部室每季度在創客中心開展創客分享會,各分站結合當期分享重點組織參加。例:大學生采掘設計團隊打破傳統思維定式,開展“設計思考再思考、系統優化再優化”活動,提出了“優化六采東翼采區”、“三采四層充填設計”方案,累計減少煤巷5825米,全巖巷道2960米,創效2700多萬元。
2.創客結對
對個人或分站難以獨立完成的項目,由總站協調各分站成立多層次、多類型的職工攻關協會或小組,指定專人擔任組長,打破專業、單位限制,開展項目聯合攻關。例:采掘專業和機運專業的大學生團隊,跨專業聯合攻關,發揮專業優勢,優化支護參數、支護工藝、支護材料,累計實施支護改革39項,創效660萬元。精干采掘一線隊伍,實現了“一面一百人”。
3.創客講堂
每季度開展一次創客公開課,對接礦技術(技師)講堂,針對各分站技術創新、項目攻關、以師帶徒等工作開展情況,制作成ppt課件,由技師現場講解,各專業副總和部室負責人作為評委,現場點評、交流業務。今年先后組織了《采煤機電設備保養與維護》、《單軌吊機車維修注意事項》、《礦用低壓開關控制原理及故障處理》等各類講堂20余場次。尤其是掘進專業于慶民的《綜掘機使用及維修》講堂,讓職工明白了“掘進機故障的發生是可控制可避免的,在現場施工中,要像愛護自己的身體一樣愛護掘進機,像開私家車一樣使用掘進機,就能大大降低掘進機使用維護成本”。
三、搭建三個平臺,實現創客聯盟作用最大化
1.發布評選平臺
每季度召開一次創客發布會,發明人制作模型、課件發布項目,總工程師和各科室負責人任評委并現場點評,依據項目的創造性、先進性及作用意義等方面進行評定,季度下文表彰獲獎人員。我們把創新成果以創客本人名字命名,如“善飛電纜懸掛”、“秋洪停電對牌”,既保護了職工的知識產權,又激發了創新熱情。去年以來,共發布科技創新項目96項,其中10個項目獲得省市級科技進步獎、26個項目獲得了國家專利、3個項目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2.服務一線平臺
“站長找區長,創客到現場,生產難題就是創客聯盟研究的創新課題”,圍繞這一工作原則,創客聯盟站長每月都不定期帶著成員到井下,尋找各單位在現場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然后進行聯合攻關。例:快十一隊的區長吳強,因耙裝機和皮帶移動速度慢而犯愁。知道這一情況后,創客成員到掘進迎頭,和維修工、耙裝機司機一起現場研究。經過一個多月的反復試驗,“一體式耙裝運輸機”研制成功,使耙裝機、皮帶的移動速度提高了3倍,為快速掘進奠定了基礎。隨著一個又一個生產難題的解決,職工親切的稱“創客中心”是井下現場的“110”。
3.推廣應用平臺
“只有立足生產需要搞創新才是最具生命力的創新。”每年底,創客中心將全年所有獲獎項目整理匯總,并編輯完成《翟鎮煤礦職工創新成果匯編》,發放基層單位學習借鑒。對于具有推廣價值的創新項目,由創客車間制作成產品,通過大型創新成果展示會,在全礦推廣應用。去年以來,創客車間先后加工制造83項創新成果,成果轉化率達到80%,創客創效達2000萬元。在創客聯盟的推動下,翟鎮煤礦2015年實現盈利近7900多萬元,今年上半年實現利潤6700多萬元,成為新礦集團老區唯一持續盈利礦井。
(作者單位:山東能源新礦集團翟鎮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