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瓦普尺
摘 要:站在老師的角度來說,讓學生們都學好數學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如何在教學領域里開拓創新、激流勇進和提高教學質量,是教育工作者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目前,教師最為倡導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就是讓所有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去獲得知識,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既增長知識。這也是每個學生數學素質得到有效提高所必需的學習情境,以下是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初中教學最初的經驗,愿與讀者共同探。討文中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如何做好目前初中數學教學工作展開論述,為進一步做好初中數學教育工作打下基礎。
關鍵詞:初中教師;數學教育
一、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教師的創新意識,要改變以純粹的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思路,而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初中學生正處于對新知識總有一種神秘的感覺,充滿好奇心的年齡階段,總想弄清楚要學的是什么東西,教師就要正確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學生學習新知識時,教師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喚起學生探索問題、解答問題的樂趣。比如,筆者在教學“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定理邊角邊”時,先伸出兩手的拇指食指成槍狀,并對他們說:“同學們,看我左右兩手的‘手槍是不是全等啊?”邊說邊把兩手靠近,展示給同學們看,“看這兩槍的兩邊和夾角是不是對應相等?”隨著同學們的興趣高漲,這性質和判定定理就會牢牢地刻在學生們的腦子里。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設問、發掘出學生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首先,教師應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其次,提供質疑問難的條件,教師不獨占課堂,讓學生有質疑問難的時間以及對學生多啟發、多誘導等;再次,注重質疑問難的效果。應抓住有價值的值得探究的問題引導學生,不能什么問題都問,不要僅僅滿足于所提問題的數量,追求表面的熱鬧而不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取有效的提問方式,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指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學習。
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的興趣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利用10多歲學生們的好奇心強,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行為。興趣源于思考,而思考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適當的引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生因興趣而學,因樂趣思考,因好奇提出質疑,自覺地去解決、去創新,開發學生無限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方法,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初中時代的學生正處于個性發展張揚的階段,個性發展、好勝心強是典型,合理的引導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多鼓勵少批評,多講解少訓斥,多引導少遏制,不要讓學生出現抵觸心理,作為初中老師多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自己有信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其次,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把常用的而課本中又沒有專節專門講述的推理論證及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適時適度地教給學生,盡力幫助學生構建起一個包括數學思想方法在內的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體系,這都有益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三、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
一方面要通過解題和反思活動,從具體數學問題和范例中總結歸納解題方法,并提煉和抽象成數學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題過程中,充分發揮數學思想方法對發現解題途徑的定向、聯想和轉化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以數學思想觀點為指導,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范例教學通過選擇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創造性和審美性的例題和練習進行。要注意設計具有探索性的范例和能從中抽象一般和特殊規律的范例,在對其分析和思考的過程中展示數學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數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對某些問題,要引導學生盡可能運用多種方法,從各條途徑尋求答案,找出最優方法,培養學生的變通性;對某些問題可以進行由簡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推論,讓學生大膽聯系和猜想,培養其思維的廣闊性;對某些問題可以分析其特殊性,克服慣性思維束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對一些條件、因素較多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全面分析、系統綜合各個條件,得出正確結論,培養其橫向思維等等。此外,還要引導學生通過解題以后的反思,優化解題過程,總結解題經驗,提煉數學思想方法。
四、重視課堂教學實踐
在知識的引進、消化和應用過程中促使學生領悟和提煉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知識發生的過程也是其思想方法產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要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確的直觀背景材料,創設使認知主體與客體之間激發作用的環境和條件,通過對知識發生過程的展示,使學生的思維和經驗全部投人到接受問題、分析問題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戰之中,從而主動構建科學的認知結構,將數學思想方法與數學知識融匯成一體,最終形成獨立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概念既是思維的基礎,又是思維的結果。恰當地展示其形成的過程,拉長被壓縮了的“知識鏈”,是對數學抽象與數學模型方法進行點悟的極好素材和契機。在概念的引進過程中,應注意:解釋概念產生的背景,讓學生了解定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揭示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綜合概念定義的本質屬性;鞏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讓學生在變式和比較中活化思維。在規律的揭示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灌輸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性思維能力,并引導學生通過感性的直觀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識發現規律,不過早地給結論,講清抽象、概括或證明的過程,充分地向學生展現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學生領悟蘊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總之,初中數學老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學習時,按照以上要求,精心備課,合理、有效、充分地安排課堂40分鐘。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完成社會交給我們的任務,以及作為一名教師的神圣使命。
參考文獻:
[1]宋顯梅.淺談提高初中數學學習效率的方法[J].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學研版,2011(7):61.
[2]張秀劼.淺談如何運用激勵提高初中數學的學習效率[J].神州旬刊,2012(3):260.
[3]孫方璽.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4(5):93.
(作者單位: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