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麗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的深入,構建具有生成性的教學課堂日益受到重視.而課堂問答與問題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促進課堂的生成性。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問題設計要有整體性”、“問題設計要有啟發性和層次性”、“問題設計要有情境性和趣味性”、“問題設計要有開放性”等幾個方面的策略來促進教學的生成。
關鍵詞:化學;課堂問答與問題教學;生成性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的深入,構建具有生成性的教學課堂日益受到重視.而課堂問答與問題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促進課堂的生成性。我們知道問題是進行課堂教學的起點,沒有問題何來思考。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為更重要。”正是基于此認識,化學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對于促進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當前的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充分分析課程、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具體情況的基礎上,設計有利于激發、啟迪學生思考的問題,并用問題來切入課題,用問題來引起學生注意,以問題為載體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的促進課堂的生成。
一、問題的設計具有整體性
問題設計要緊扣教材內容,圍繞學習的目標要求,將問題集中在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以利于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同時,組織一連串問題,構成一個指向明確、思路清晰、具有內邏輯的“問題鏈”。這種“問題鏈”體現教師教學的思路,打通學生學習的思路,具有較大的容量。讓學生從整體上形成理解框架和概念網絡。如在《鹽類水解》的教學中,先由學生測定氯化銨溶液、醋酸鈉溶液和食鹽溶液的PH值。
問1:氯化銨溶液顯酸性,說明什么問題?
問2:氯化銨溶液中的H+和OH-來自于什么物質?
問3:水電離的c(H+)和c(OH-)難道不相等嗎?
問4:氯化銨對水的電離平衡有何影響?發生什么變化?實質是什么?
問5:請分析另外二種鹽的組成有何特點?它們溶于水后溶液呈中性和堿性說明什么問題?
問6:根據以上分析,總結鹽溶于水的變化規律。
在設計問題時我們要力求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難易適度,同時緊扣教學重點、難點,語言簡潔,不旁敲側推,盡快實現教學目的,使提問的針對性更強,提問效果更好。
二、問題的設計具有啟發性和層次性
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致力于提高“問”的藝術,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的問題要能啟發學生思考,它是提問的價值所在。在內容上,教師設計的問題應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他們在課堂上始終處于“跳一跳能夠著”的境地,這樣學生思維才能積極起來,并向縱深發展。同時,問題的設計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小到大,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如我在《氯氣的性質》的教學中,設計了一樣一系列問題:
問題1:既然氯氣是一種單質,那么氯水溶液是什么物質能見光分解生成鹽酸和氧氣?
問題2:從元素組成看,氯水中含有Cl、H、O元素,可能有什么離子?
問題3:如何通過實驗證明?學生分組實驗:①向氯水溶液中加入酸化的硝酸銀溶液;②向紫色石蕊試液中加入氯水溶液。
問題4:從實驗①中看到了什么現象?那說明溶液中有什么微粒?實驗②中看到了什么現象?說明氯水溶液中有H+嗎?
問題5:有一新問題出來了,石蕊試液為什么又褪色了?一定有物質與石蕊發生了反應。是什么物質呢?溶液中有H+和Cl-,可認為是鹽酸,鹽酸能否使石蕊試液褪色?
問題6:是什么物質使石蕊試液褪色呢?我們先推測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l2+H2O=HCl+___________。
問題7:請同學們分析氯水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從組成氯水的微粒看,使石蕊褪色的物質可能是Cl2或HClO,如何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學生分組實驗取干燥與濕潤的有色紙條分別放入二個有氯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發生的現象。
問題8: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產物中HCl和HClO都是酸,若向氯水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反應后的產物是什么?并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化學的知識形成是一個有層次的遞進過程。這些問題分層次驅動學生的化學知識學習,使學生的思維經歷由具體到抽象、再抽象的過程,從而使學生運用概念時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三、問題的設計具有情境性和趣味性
問題情境的創設不僅能極大的調動學生情感的注意力和情感體驗力,為師生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打下情感基礎,更重要的是激發和培養學生自身產生持續不斷的學習內驅力。內驅力真正調動起來了,問題解決也就近在咫尺。例如:在進行《原電池原理》的教學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情境1:曾經有一位格林太太鑲了一顆金牙,但有一次因意外事故,她的金牙旁邊的一顆牙齒破碎,牙醫為她補了一顆不銹鋼牙,可是自那次事故以后,格林太太就留下了“后遺癥”:經常頭疼、夜間失眠、心情煩躁,拜訪了很多當時的名醫,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儀器,都無功而返,后來,一次偶然機會,她遇見了一位年輕的化學家,化學家很快就解除了她的煩惱,你想知道格林太太到底得了什么“怪病”,年輕的化學家用什么方法解除了格林太太的煩惱嗎?
問題情境2:用有鋁片、銅片、橘子、PH試紙、靈敏電流表、導線、燒杯等儀器,請同學們推斷一下能否組成原電池,如果能請親手設計一個原電池。
以直觀生動的事例入手,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四、問題的設計具有開放性
開放性教學是現代課堂教學的一大重要特點,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在課堂設計問題時,要盡可能地避免單純的判斷性問題(如是不是、對不對、要不要等等),要多用疑問性問題、發散性問題、開拓性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受到啟迪、受到鍛煉。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也可讓學生進行辯論,讓他們百家爭鳴、各抒己見。
總之,在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中,教師的問題設計要充分考慮和預設學生在學習時可能生成的問題,以及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把握好已生成的問題,這是我們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課堂上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一個個極具個性化的生命體,教與學是一次次的思維碰撞,有價值的問答式生成性課堂應該是靈動的、充滿智慧和變數的發現過程。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的從容,富有魅力。
(作者單位:湖北省潛江市江漢油田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