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芝
摘 要: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作為一項法律制度在我國的民事立法中很早就己經確立,這些規定對穩定房地產租賃法律關系,保障承租人可以優先得到房屋所有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現有法律對該制度規定過于籠統,實際操作比較困難,造成司法實踐中法律適用的困難和混亂,嚴重損害了承租人的權利。本文分析了優先購買權的效力和效力沖突的處理,并針對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在審判實踐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議,以期完善承租人優先購買權制度,維護承租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安全交易。
關鍵詞:房屋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同等條件;權利沖突
一、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概述
1.性質分析
優先購買權,又稱優先承買權、先買權,是指特定人依法律規定或約定而享有的、在出賣人出賣標的物于第三人時,可以同等條件優先于該第三人而購買的權利。我國《物權法》、《合同法》、《合伙企業法》、《公司法》等法規范中分別規定按份共有人、承租人、合伙人以及股東享有優先購買權。但是,優先購買權這一權利性質為何,在理論上認識不一。對此,主要有以下四種觀點:
第一,附條件的形成權說。該說認為優先權就其性質來說,屬于形成權。優先購買權無論是法定還是約定的,性質上都屬于形成權,權利人可以依單方之意思表示,形成與義務人將租賃房屋出賣給第三人的以同樣條件為內容的合同,而無須義務人(出賣人)的承諾。但該項形成權附有停止條件,即只有在義務人出賣租賃房屋于第三人時,權利人才行使。我國理論上有許多學者贊同該說。
第二,期待權說。該說認為,在出租人未出賣租賃房屋時,優先購買權人的權利尚未現實化,只處于期待權狀態。但若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于第三人時,優先購買權人可以行使權利,期待權即可獲得實現。
2.優先購買權制度的經濟價值
有利于發揮物質財富的經濟效益,促進資源有效利用。現代社會中,財產權不僅維護個人的自由,更關注的是法律制度能否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優先購買權屬于財產權,財產權制度的一個重要規范目的是最大可能的發揮財富的經濟價值。在租賃關系中,如果承租人對租賃物的投資帶來的收益的期間超過租賃期間,承租人是不愿意投資的。反之,如果投資的成本無法用較高的租金來回收,所有人也不愿意投資。只有使所有人(出租人)和利用人(承租人)合二為一,簡化物上法律關系,提高對物的使用效率,才更符合效率原則。同樣,承租人利用基于優先購買權的合理預期,對物的使用做長遠打算,并盡最大努力維護該物,從而有利于提高標的物的使用價值,充分發揮物的經濟效用。
二、承租人優先購買權的權利特征
據此,學界普遍認為承租人優先購買權是指在房屋租賃關系中,承租人按照法律規定所享有的、在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給第三人時,承租人得以同等條件優先于他人而購買的權利。從上述法律規定中,可以歸納出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具有以下一般特征:
首先,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是特定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由于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是根據法律規定而產生的,這種權利僅屬于承租人本人,不能轉讓和繼承。但是,如果承租人承租租賃物是供家庭成員共同使用的,則承租人死亡時,承租人的家庭成員應視為享有優先購買權。
其次,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是基于一定基礎關系而享有的權利。房屋承租人所享有的優先購買權是附隨于租賃關系的,租賃關系是承租人優先購買權產生和行使的基礎,二者緊密結合,不可分離。租賃合同無效或終止,承租人均不享有優先購買權。
最后,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是對出租人財產權利予以限制的權利。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是對出租人處分自己財產行為的一種限制。在一般情況下,財產的所有人將財產出賣給誰是不受限制的,但是在存在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的買賣關系中,如果承租人愿意以同等條件購買出賣人的財產,出租人就不能將財產出賣給第三人。否則,就是對承租人優先購買權的侵害,承租人可以請求撤銷該項買賣關系。
三、如何保障承租人優先購買權的實現
1.承租人優先購買權與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競合
《民法通則》第78條第3款規定,“按份共有財產的每個共有人有權要求將自己的份額分出或者轉讓。但在出售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若干意見》第92條規定,“共同共有財產分割后,一個或數個原共有人出賣自己分得的財產時,如果出賣的財產與其他原共有人分得的財產屬于一個整體或配套使用,其他原共有人主張優先購買權的,應當予以支持。”根據上述規定,房屋的按份共有人和屬于一個整體的房屋原共同共有人對于房屋顯然也享有優先購買權(以下將兩者簡稱為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如此一來,在房屋共有人將其已經出租的房屋出賣時,就會發生承租人優先購買權與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沖突。
2.承租人優先購買權與抵押權的競合
在租賃權設定后,出租人僅轉移了占有、使用權,但沒有轉移所有權,作為所有人的出租人仍可以將租賃物設定抵押。設定抵押并不轉移租賃物的占有,也不影響承租人的占有和使用,因此抵押權可以和租賃權并存。
3.承租人優先購買權與原產權單位優先購買權的競合
從法理上來說,由于優先購買權既是特定主體所享有的一項重要民事權利,又是對他人的合法財產處分權的限制,故應屬于民事基本制度的范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以下簡稱為《立法法》第8條的規定,有關民事基本制度的事項只能制定法律,而不得由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來規定,國務院辦公廳和國務院住房制度改革領導小組的文件當然更不能規定。因此,上述兩文件確立的原產權單位優先購買權,實際上違反了《立法法》第8條的規定,是對房屋所有人的處分權的不當限制,理應無效。基于立法政策的妥當性來考慮,對這兩類優先購買權進行利益衡量的結果,也應當使承租人優先于國務院規定的原產權單位優先購買權。
參考文獻:
[1]王利民:《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研究》(《民商法研究》第2輯),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2]胡仕浩:《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的效力》,《中國民事審判前沿》,法律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