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摘 要:政治需要受到法律的規(guī)范和約束,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政治的支持和維護。法律對民主政治價值形成、民主政治秩序的保障等都具有作用,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要注重法律的作用。
關鍵詞:法律;民主;政治
一、法律與民主政治的概述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統治集團,就是政黨, 包括國王、君主),為了實現統治并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法律具有規(guī)范性,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準、樣式和方向。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無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管理國家的政治制度。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核心是人民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有權管理國家和社會各項事務,監(jiān)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享有人身、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等自由權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經濟基礎是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對人民民主和對敵人專政的辯證統一,沒有人民民主就不能有效地對敵人實行專政,而對敵人的專政又是對人民民主的保障;在人民內部,是民主和集中的統一,人民既享受著廣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時又必須用社會主義的紀律約束自己,遵守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逐步發(fā)展的歷史過程,需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fā),在黨的領導下有步驟、有秩序地推進。
二、法律與民主政治的關系
政治需要受到法律的規(guī)范和約束,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政治的支持和維護。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這就清楚地闡明了依法治國與民主政治的關系。盡管與新中國成立后頭30年相比,后30年政治和行政越來越轉入法治軌道,但政治對法律實踐仍有過大的主導作用和實際影響。例如,憲法雖為國家根本大法,但它仍是一部需要修改、而且事實上也是可以時常被修改的、改革時代的憲法;一些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受到部門、行業(yè)等利益的影響和干擾;立法、司法活動的專業(yè)化程度還不夠高,特別是司法機關在司法職能之外還承擔著大量政治、行政乃至社會職能等。另一方面,立法和法律實踐在有些方面需要受到的常規(guī)化的政治影響還不夠有力,例如,民主立法、立法的公眾參與、立法監(jiān)督等。
當代的法律意識,是以民主政治為存在條件或者存在背景民主政治是理想的政治,是人類的共同追求!當代世界各國在民主進程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民主政治成為當代世界政治的主流。我國當代的政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中國人民的奮斗目標。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要求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
三、法律在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作用
1.法的價值對民主政治價值形成的作用
法的基本而首要的任務就是建立穩(wěn)定的統治秩序,那么法的秩序價值構成了法律價值的基礎。民主政治要去嚴格遵守法律秩序,而且應當是一種得到社會大眾認同的持續(xù)存在的社會狀態(tài),法律對社會無序狀態(tài)的預防以及消減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意味著法律對構建民主政治至關重要。完善法律制度,確認各個法律主體應有的法律地位,實現權利義務的合理配置使各社會主體平等的享有權利履行義務,是民主政治建設的應之義。
2.法的規(guī)范作用和社會作用對民主政治秩序的保障作用
只有充分發(fā)揮法律在協調社會主體間利益關系的基礎性作用,才能呈現出自由與秩序并舉的社會環(huán)境,保障民主政治的構建順利進行。法的規(guī)范作用集中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指引作用,評價作用,預測作用,教育作用,強制作用,法的指引作用體現在于法為社會主體的法律行為提供一個既定的行為模式,從而引導其在法律的框架內活動。法的評價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評判社會主體的行為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評論作用,在現今社會中法律已成為評判社會主體行為的根本指標。法的預測作用指依據法律的規(guī)定,預先估計社會主體相互之間的行為可能性,從而調整優(yōu)化行為人的行為方向與方法。法的強制力表現在法以其國家強制力約束社會成員的行為,要求人們?yōu)榛虿粸橐欢ǖ男袨椋撇眠`法行為,從而維護正常的法律秩序,保護人們的正當權益,提高人們的社會安全感。法的規(guī)范作用在于通過協調各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規(guī)范社會各界的行為從而保障和諧的社會秩序。
法的社會作用包括經濟,政治,精神,生態(tài)等方面的內容,法能夠推進和保障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發(fā)展,法能夠推進和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法能夠推進和保障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民主作為政治實踐,需要多種民主實現形式與民主技術的支撐。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民主既是一個原則問題,價值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技術問題。民主制度與技術既包括投票程序、計票方法以及代議機關的組成、分工、席位分配方案等細節(jié)問題,又包括民主實行形式、政黨制度等宏觀架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通過強調黨的領導,執(zhí)法為民與服務大局,有利于促進多元的民主實現形式,和諧的政黨結構以及漸進民主的保障機制,確立我國民主建設的基本框架。在法治不健全,市民社會的力量過于弱小的發(fā)展中國家,也許層層篩選后最終產生的候選人均難以滿足選民的期待,那些通過合法途徑產生的公權力的行使者被選出來后,只要其不違背法律,一般難以對其施加外在約束其是否履行當初的競選承諾以及其是否盡職盡責地服務,往往只能依靠道德自律。
總體而言,法律體系要在民主法治建設中更有效地發(fā)揮基礎作用,重要的是加強法制建設。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的加深加快,特別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化,已經形成的法律體系必定還會發(fā)生很多修改和改變。
參考文獻:
[1]張文顯,《法理學》,北大高教出版社,2007年
[2]周葉中,《憲法學》,北大高教出版社,2007年
[3]魏和軍,《法的和諧價值與價值體系重構》,中外企業(yè)家,2012年
[4]李慧,《論法治秩序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山西高等學校社,2011年
[5]李強,《憲政主義與現代國家》,三聯書店,2003年
[6]呂芳,《制度選擇與國家的衰落》,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