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我國刑法第13條刑法明確規定了犯罪的概念,在該規定中對于情節顯著輕微不屬于犯罪的規定是對犯罪構成的補充。在司法執法過程中必須保證公平公正但刑法中對于情節顯著輕微并沒有明確的規定。本文主要從情節顯著輕微這一規定進行分析,以期有益于司法實踐。
關鍵詞:刑法;情節;顯著輕微
我國刑法第13條刑法明確規定了犯罪的概念,在該規定中對于情節顯著輕微不屬于犯罪的規定是對犯罪構成的補充。在司法執法過程中必須保證公平公正但刑法中對于情節顯著輕微并沒有明確的規定。本文主要從情節顯著輕微這一規定進行分析,以期有益于司法實踐。
一、情節顯著輕微概述
我國刑法中第13條但書部分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在該規定中對于情節顯著輕微不屬于犯罪的規定是對犯罪構成的補充。
二、情節顯著輕微的界定
1.情節界定
我國刑法中的情節,是指刑法規定或認可的,體現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及其社會危害性程度,影響罪刑輕重的一切“砝碼”。情節具有如下特征:①情節是特定質和量的規定性的統一體。作為量上的情節,總是一定質上的量,這種特定的質就是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或行為的主觀危險性,情節正是體現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和主觀危險性大小的。②情節具有評判性。情節所表現出來的事實是錯綜復雜的,既有體現社會危害性大的情節,也有體現社會危害性小的情節,并且情節之中還可能有情節,法律不可能進行具體、細致的規定。這就需要司法人員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對各種情節加以梳理和分析,然后予以綜合評判。③情節具有影響罪刑關系的功能。在刑事司法中,情節能夠影響定罪、量刑及行刑的過程。也有學者認為,刑法中的情節具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必須為法律所規定或認可;第二,是在認定犯罪成立以前客觀存在的事實情況;第三,對罪與非罪的認定具有影響意義;第四,某一具體的犯罪構成要件事實以外的事實情況;第五,既包括主觀的事實又包括客觀的事實。
2.顯著輕微的界定
顯著輕微是指非常明顯的輕微。情節顯著輕微是刑法所規定的各種情節中最輕的,這體現在“質”與“量”兩個方面。從量上來看,情節顯著輕微應該比情節輕微還要輕一些。對這種程度上差異的認識是通過“顯著”二字來完成的。筆者認為,“顯著”在此具有雙重功能:一是提示功能,即表明這種情節輕微無論是對立法者、司法著還是普通公民來說,都是非常容易被發現、被感知的,是顯而易見的。二是,區分功能,很明顯通過“顯著”二字將情節顯著輕微與情節輕微區別開,以達到相對確定的一個界限。但仍然不可回避的是,“雖然從該規定中已可以看出立法者對文字的反復推敲,力圖將這種情節描述成特別的輕微”,但是“情節顯著輕微”的認定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結合正常人的價值標準,進行全面、綜合判斷,盡管有些模糊,但是模糊并不必然導致錯誤。從質上來看,盡管“情節顯著輕微”僅僅比“情節輕微”多余二字,但二者之間存在性質上的天壤之別。刑法第37條規定:“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可見,情節輕微的行為在定性上已經構成犯罪,只是可以免予處罰。而情節顯著輕微則有可能不構成犯罪,從而具有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的作用。
三、情節顯著輕微的適用
情節顯著輕微是刑法中的一種是罪與非罪的臨界點。在司法條文的規定中強奸、搶劫、故意殺人及綁架等不能夠應用情節顯著輕微。強奸、搶劫、故意殺人及綁架本身就是社會危害嚴重,足以造成整個社會的恐慌。如這兩年已經呈現泛濫之勢的幼童強奸案這類案件不論實施何種手段情節嚴重與輕微都已經構成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對兒童的身體及心理造成嚴重損傷,并且傷害無可挽回。整個社會對于此類案件的思考是一致的,沒有情節顯著輕微之說。對于情節顯著輕微的界定可以依據司法條文規定來進行在司法制度的進步與完善過程中對情節顯著輕微增加了一系列的規定。如在辦理強奸罪的過程中如果是年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男生與不滿十四歲的女生發生性行為情節顯著輕微,社會危害性不大,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不被認為是奸淫幼女罪。再如在盜竊案的處理過程中常會遇到情節輕微不作為犯罪處理的情況:雖然已經達到數額較大的范疇但屬于被強迫作案或者主動投案再或者為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作案或將贓物全部退回。以上不被認為是犯罪的情節屬于司法規定中情節顯著輕微的范疇,具有普遍適用性。
對于司法條文中有明確規定的情況可以毫無疑問的以非罪處理,但對于司法條文中沒有明確規定的需要辦案人員自己根據案情確定的就存在一定的爭議。由于每個法官所具有的法律知識不同,對于事物的發展認識具有獨特性而對于案件的處理要體現公平公正維護社會人民的利益。對案件的性質認定應該適得其所,使得對犯案人的處罰與所犯罪行相適應。并且能夠比較有效的解除社會恐慌。就拿一件案子來說情況不同量刑也不同。
參考文獻:
[1]陳興良,《但書的法理思考》,法學家,2004年
[2]趙海濤、壓海雁,《淺析“情節顯著輕微”規定的弊端及立法完善》,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
[3]王尚新,《關于刑法情節顯著輕微規定的思考》,法學研究,2001年
[4]張小虎,《人身危險性與客觀社會危害顯著輕微的非罪思辨》,中外法學,2000年
[5]劉之雄,《論犯罪構成的情節要求》,法學評論,2003年
[6]楊忠民、陳志軍,《刑法第 13 條“但書”的出罪功能及司法適用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
[7]陳靜方,《關于刑法情節顯著輕微規定的思考》,法制與社會,2014年
[8]馬克昌,《犯罪通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
[9]鄭偉,《重罪輕罪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
[10]陳興良,《刑法謙抑性的價值蘊含》,現代法學,1996年
[11]胡月軍,《刑事政策視野中的犯罪定量因素》,刑法論叢,2011年
[12]儲槐植,《嚴而不厲:為刑法修訂設計政策思想》,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