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龍
【摘 要】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道路橋梁工程建設事業的發展,道橋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水平直接關系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本文將對道路橋梁工程施工中的路基和路面工程建設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注意事項,以供參考。
【關鍵詞】道路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研究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交通建設事業的不斷進步,道路橋梁工程施工在道路建設過程中的比率日益增大。道橋施工的質量有利以及施工技術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條道路的質量,對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具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加強道橋工程施工技術管理至關重要。
1、道橋工程施工技術管理要點
從實踐來看,道橋工程施工技術管理中的要點主要集中在路基工程與路面工程兩個方面,具體分析如下:
1.1 路基工程。一般而言,作為道路的主體,道橋路基貫穿于道路全線建設, 并與道路橋梁、隧道以及涵洞等緊密連接。道橋路基是在地表之上按道路設計位置和幾何形狀的要求進行填筑、開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巖土結構,它是路面結構之基礎。道橋路基工程建設具有分布不均、工程建設量大以及施工時間長等特點,不僅與路基排水、防護以及加固等工程相互聯系,而且與橋涵、路面、隧道以及附屬設施等工程相互交錯、密不可分。在道橋工程施工過程中,其施工技術管理要點主要表現在:對道橋工程基層厚度之把握。在道橋工程基層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把握好路基的松鋪厚度,并在最佳含水量的碾壓盡量減少基層成型,經初壓后進行人工整修,尤其是要加強道橋路基基層邊緣立模處的壓實度。對于那些碾壓不到的位置可采用工人錘或者振動夯等方式,進行分層夯實,從而確保路基結構層的施工質量和應適度;要控制路基基層的平整度。在道橋路基面層進行鋪筑時,可用三米長的直尺對路面基層的平整度進行檢測,對于平整度較差的路段應當及時予以整平。路基面層攤鋪之前,應當認真清掃路基基層的表面,并確保路基基層表面的整潔度,堅決杜絕使用松散的浮料、雜質,若路層表面有水泥硬渣,應當及時予以清除,從而確保路基面層的平整度。
1.2 路面工程。道橋路面是用各種筑路材料或者混合料分層鋪筑在道路基之上供汽車行駛的層狀構造物,其目的在于保證汽車在道路上能全天候、穩定、快速、舒適、安全和經濟地運行。
1.2.1瀝青路面的施工
瀝青路面是用瀝青材料作結合料粘結礦料或混合料修筑面層與各類基層和墊層所組成的路面結構。瀝青路面具有平整、無接縫、行車舒適、耐磨、噪音低、施工期短、養護維修簡便、 且適宜于分期修建等優點。一是控制好油石比和礦料級配;二是控制好各個環節的溫度,發現問題及時調,這兩個問題控制好則是質量的保證。對半剛性基層、 底基層混合料主要是控制好水泥、石灰等穩定材料的劑量。這是保證強度符合要求的主要因素,不得減料,必須用足;其次是生石灰消解要充分,過篩要嚴格, 防止未消解的石灰塊,否則將造成路面拱起;含水量要適當,否則難以壓實。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油石比較大,已鋪筑的路面會產生壅包和泛油;油石比較小,路面會出現松散;礦料的質量不好,集料的壓碎值和石料的抗壓強度太差和細長扁平顆粒含量過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穩定度降低,容易出現路面的各種病害。
1.2.2混凝土的選用
混凝土是當前道橋的最主要材料,如果混凝土選用不當容易使道橋出現裂縫以及破損現象,嚴重的還會對橋梁的安全構成威脅。隨著建筑業的飛躍發展新材料的應用,混凝土的強度有了很大提高。人們利用高強陶粒配制出了密度等級為1600~1900,強度等級在LC30以上的,廣泛用于結構的高強輕集料混凝土。
高強混凝土是由普通砂、高強陶粒、水泥和水或同時外加粉煤灰、F礦粉、礦渣、硅粉等混合料配制而成的,通常它的強度等級在LC30以上,密度小于1950kg/m3,它本身質量很輕,是一種理想的結構用混凝土。它和普通混凝土所不同的是涉及到了表觀密度的最大限值和最小的強度等級限值。隨著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建設的橋梁逐漸向大跨度發展,這使得混凝土自重大的缺點極大的限制了橋梁跨度的進一步提高。在橋梁結構向大跨、重載、輕質、耐久方向發展的時代,高強混凝土作為一種新的建筑材料,以其高強、輕質和抗變形能力強的特點,顯然能夠克服道橋自重過大的缺陷,實現橋梁跨度的進一步提高。因此,高強混凝土當是今后橋梁建設上主要使用的材料之一。
1.2.3橋墩與橋涵施工。墩柱頂預留鋼筋和墩蓋梁連接,橋墩蓋梁橋澆筑裝模采用鋼模裝模,斜面和轉彎處不好裝模處用竹膠板配合裝模,采用鋼管和木頭配合搭建腳手架,并搭建工作作業平臺,裝好底模后便現場綁扎鋼筋,再安裝側模。澆筑時用輸送泵輸或吊車送入模內,澆筑時水平分層混凝土送入模內后,用振搗棒震動密實,保證表面沒蜂窩麻面現象,頂面澆筑時控制好橫坡度。橋涵施工技術要點:橋梁應根據道路功能、等級、通行能力及抗洪防災要求,結合水文、 地質、通航、環境等條件進行綜合設計。特大、大橋橋位應選擇河道順直穩定、河床地質良好、河槽能通過大部分設計流量的河段,不宜選擇在斷層、巖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地帶;橋梁設計應遵循安全、適用、經濟、美觀和有利環保的原則,并考慮因地制宜、便于施工、就地取材和養護等因素;橋涵的設置應結合農田基本建設考慮排灌的需要; 特殊大橋宜進行景觀設計;橋梁結構應考慮橋面鋪裝進行綜合設計;橋面鋪裝應有完善的橋面防水、排水系統;采用標準化跨徑的橋涵宜采用裝配式結構,機械化和工廠化施工。
2、關于道橋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幾點建議
2.1道橋路基施工時須清楚原地面的建筑垃圾和松散的雜填土。施工時做好排水工作,并在路基兩側設置排水溝,防止雨水的浸泡。填土時應由路中向兩邊填筑,要保證有一定橫坡。施工中如遇雨天應停止施工,雨后應及時疏干路槽積水,保證路基填土含水量及密實度。填土時應分層填筑,厚度不超過30厘米,經壓路機碾壓密實,測定密實度合格后方能進行上一層的填土作業。
2.2冬季施工應注意在重凍期到來前半個月至一個月應將所有的混凝土澆注完;保護好冬季氣候下澆注的混凝土,任何因冰凍而損害的混凝土必須清除重新澆筑;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具體要求和質量檢驗應符合規定。
2.3施工過程中應對關鍵部位進行長期的監測和檢查。 監測包括主道橋的應力、斜拉索應力、連續梁應力尤其是塔梁連接處與跨中。應力監控應建立長期的監控系統,定期對橋梁進行健康檢查和安全評估。
3、結語
道橋工程施工技術與道橋施工質量以及道橋的使用壽命、運營安全都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從事道橋工程施工的工作人員首先要把道橋施工技術高度重視起來,只有提起重視才能對其技術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與分析,從而為道橋質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并且為道橋事業的順利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