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美 王品 周麗佳
【摘 要】以職業教育為出發點,介紹了國外職業教育、國內地方職業教育、外軍士官教育的情況,進而得出我國士官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的啟示。
【關鍵詞】職業教育;士官
一、國外職業教育情況
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一直走在我國前列。德國、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職業教育辦學的體制、法規、管理等方面具有穩定的保障機制,辦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范式。
(一)德國的“雙元制”模式
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已經形成了穩定的辦學模式,走在世界的前列。德國頒行的《職業教育法》等大量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確定了職業教育地方主管機構和專門的協調機構,明確了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補償形式,形成了整套相互銜接、容易操作的工作機制,保障了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德國的職業教育主要通過行業辦學,由行業組織對企業和職業院校實行調控。學生可自行聯系企業和職業院校,在校就讀既是學生又是企業準員工,學習專業知識與實踐訓練交互進行,接受企業和學校的雙元領導。
(二)美國的“社區職業教育”模式
美國的社區學院職業教育培養模式最為典型,發達的社區學院系統是該國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1963年美國制定的《職業教育法》,保證了職業教育的地位和范圍,近30多年來,美國聯邦政府曾先后五次修訂職業教育法,職業教育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政府的支持。州政府和當地政府是社區學院的主要投資者,學生交納的費用較低,學生年學費全國平均不足450美元,僅為哈佛大學年學費的5%。
(三)日本的“終身職業教育”模式
日本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始于上世紀60年代。當時日本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期,社會急需大量技術勞動者,民眾也迫切要求接受教育,職業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自從上世紀6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終身教育”的概念以來,日本便將其作為教育改革政策的主導思想。為了保證終身職業教育的順利開展,日本建立了包括終身職業能力、高度職業能力以及地方職業能力開發促進中心等在內的面向21世紀的終身職業能力開發體系。
二、國內地方職業教育情況
(一)新中國建立前的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概況
幾千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由家族的口耳相傳到作坊的學徒制,經歷了原始的職業教育時期。自從進入近代社會以來,18世紀初,俄、德、英、法等西方發達國家相繼開辦了現代意義上的職業學校,我國19世紀末期倡導洋務運動以來,國人興辦實業,借鑒國外的職業教育經驗創辦了以學校教育為模式的職業教育,19世紀后半葉創建的福建船政學堂,標志著學校職業教育的正式形成。
(二)1949-1976時期的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概況
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國政府從恢復和發展國家經濟出發,為了恢復和促進工業發展,重視興辦職業教育。建國初期的職業教育主要是以企業、工廠舉辦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為主體。不少企業和工廠根據自行生產和發展的需要,紛紛舉辦各種形式的職工培訓、對新招收的員工開展職業技能教育。他們以學校教育與工廠實訓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為我國工業的恢復與發展,推動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三)1977-2009年時期的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概況
考察1996年至2009年時期高職院校的辦學模式,這段時期職業教育辦學模式主要是以學校實行知識教育,后期組織畢業實習的形式。強化內涵建設,積極走開放式辦學之路,走出去、引進來,實行工學交替、頂崗實習、訂單培養,引進企業在學校開設生產車間、建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等。從此,職業院校與企業、公司的合作辦學成為了高等職業院校辦學的主體模式。
(四)2010年以來的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概況
根據2011年10月12日《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精神,高職院校辦學模式積極走深化校企合作之路,并探索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學校積極探索與企業“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新型辦學模式,高職教育的辦學模式進入了一個新的探索與發展時期。
三、外軍士官教育情況
我軍從1986年才開始實行士官制度與世界主要國家相比起步較晚。了解外軍如何培訓士官,借鑒外軍士官教育經驗,為探索我軍應急作戰士官培訓模式,為軍事斗爭培養專業素質過硬的新型士官人才提供了一個新視角、新思路。
(一)思想教育的方法
第一、通過正規培訓進行系統的思想教育。向士官宣傳本國的制度及生活方式,灌輸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為國家獻身無尚光榮的愛國主義觀念,這種國家觀念和愛國主義的教育,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表現。如美軍從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出發,強調美國的利益在全球,要求士官誠實、勇敢、忠誠,努力為國家服務,為軍隊服務,做一個合格的軍人。第二、通過多種形式的傳統教育,激發士官的軍人榮譽感和頑強精神。如有的舉行“部隊日”紀念活動,有的利用獨立節,建軍節、成人節等重大節日,有的利用部隊紀念館,軍史陳列室等,向士官宣傳本國著名統帥、將領和英雄模范人物,宣傳本軍兵種和部隊的戰斗歷程,樹立士官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二)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訓練的方法
第一、正常訓練中鍛煉士官的體力和進攻力。外軍對士官的正常訓練通常是把軍校培訓和部隊訓練結合起來進行,并采用多種方式來增強他們的意志和膽量,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力、抗干擾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第二、生存訓練中磨練士官的能力和意志。生存訓練在現代高度文明社會的日常生活中是無法體驗的。
(三)專業技術訓練的方法
第一、基礎訓練。在基礎訓練階段,主要是通過講課、作業和練習的形式,學習和補習科學文化知識、管理知識、兵器知識、方位判定、戰場生存本領、急救、射擊原理和射擊規則、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的構造原理等。第二、專業訓練。在專業訓練階段,主要是通過講課、練習、實彈射擊、實際操作、戰術(專業戰術)作業等形式,學習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的組裝、維修保養、實際操作的技能,訓練通常在專業教室、各類裝備訓練場、練習場、靶場進行,利用制式器材和訓練器材進行實際作業,并在接近實戰的條件下進行演練。
四、士官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的啟示
分析外軍士官培訓的三個特點,筆者認為對我軍士官人才培養改革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建立分工明確、逐級遞進的培訓體系
統籌院校、訓練機構、部隊三方的橫向承訓關系。士官培訓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面廣,上至總部機關,下至基層分隊,必須遵循“頂層入手、宏觀籌劃、系統設計”的原則,把院校、訓練機構、部隊的培訓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加強三者之間的協同與合作,建立健全彼此之間協調發展機制。
(二)建立資源共享、合力育人的運行機制
完善士官教育培訓領導管理體制。目前,我軍士官教育培訓管理體制主要實行的是行政歸口管理,雖然避免了管理的無序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程度存在著因條塊分割、利益交集、多頭管理等原因而導致的相互推諉、職責不清、統籌不夠、訓用脫節等問題。為此,如在現有領導管理體制不變的情況下,應進一步理順各管理部門之間的關系,明確牽頭單位,統籌協調士官教育培訓中的各個主要環節。
(三)建立崗位對接、雙證融合的質量標準
優化完善士官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論證確立士官教育主要教學環節及其質量標準,系統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形成“三三制”的教學質量管理運行機制,即:學校、教學部系、教研室三級督導,督導專家、系室領導、學員三方監管。建立畢業學員聯系員制度,拓寬部隊溝通渠道,加強全程信息反饋,實行雙向開放管理。搭建網絡化平臺,推行數字化管理,提高信息化教學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