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平
【摘 要】隨著社會轉型的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轉變政府職能已經成為了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作為地方政府體系中的一部分,鄉鎮財政所的職能轉變刻不容緩。然而,在現實情況中,鄉鎮財政所存在很多職能方面的問題,越位、錯位、缺位等問題嚴重阻礙了鄉鎮財政所的效用發揮,阻礙了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進程。文章從鄉鎮財政所的職能定位分析入手,提出了幾點鄉鎮財政所職能轉型的建議,以期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鄉鎮財政所;三農;職能轉變
前言
鄉鎮財政所是我國整個財政體系的基礎,直接面對“三農”,在鞏固鄉鎮基層政權、落實三農政策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與過去相比,近幾年鄉鎮財政所職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準確地把握鄉鎮財政所的職能變化,科學定位鄉鎮財政所的新職能,這對于鄉鎮財政所更好地開展工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鄉鎮財政所服務“三農”職能的定位
1.為農村穩定服務。在全面推進農村小康社會建設中,鄉鎮財政所的職能明顯加強,突出表現在:一是鄉鎮政府的主要任務就是抓“三農”發展,抓新農村建設,抓農村和諧穩定。而鄉鎮財政所作為政府的“后勤”,就要積極提供財力,參與到農村商貿、文化、教育,衛生、水利、道路等農村基本建設中;二是當前惠農資金的支出規模不斷加大,如救濟資金、扶貧資金、各種開發資金、社保資金等,都要由鄉鎮財政所管理,因此只有用好這些惠農資金,才能農村穩定中發揮作用;三是鄉鎮財政所只有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努力培育農村市場經濟體系,共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為農民增收服務。妥善解決“三農”問題,就必須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在農民增收過程中,農民需要減負,農民需要致富信息和生產資金、技術服務,農民需要生產貸款,農民需要調節自己的收入分配等,所有這些都是鄉鎮財政所具備的優勢;同時,鄉鎮財政所還能為改善農民生存條件服務,更大程度上提供條件幫助農民提高自身素質,掌握科技知識,提高種地增收水平。
3.為農業增長服務。當然,鄉鎮財政所除了要管好用好各項支農資金外,還要及時運用財政政策,及時引導與支持,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與調整,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另外,鄉鎮財政所還要建立和完善各類農產品市場,支持重要緊缺農產品生產,加大良種補貼力度,提高補貼標準,提高農產品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穩定農業生產發展,鞏固農業基礎地位。
二、鄉鎮財政所職能服務“三農”的措施
鄉鎮財政所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設立的,至今已有三十年的歷史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鄉鎮財政所在加強鄉鎮財政財務管理、組織地方財政收入、開展財政資金監督管理、發展地方經濟、維護政權建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為鄉鎮財政工作者,我們應該勤學習勤思考,就當前我們的工作進行談討一下。在實行“鄉財縣管”的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新的鄉鎮財政管理辦法后,鄉鎮財政所的工作必須以服務“三農”為重點,在“不越位、不缺位、補到位”的前提下,積極轉變職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轉變:
1.轉變思想觀念。思路決定出路,面對新形勢,鄉鎮財政所的廣大干部要切實轉變觀念,理出新思路。要由過去注重面向千家萬戶抓收入的“征管型”向實施公共財政政策的“服務型”轉變;由過去負責農稅征管“收入型”向以管理財政收支的“收支并重型”轉變。要由思想觀念的轉變入手,加強學習,更新知識,提高應對新形勢的本領,做到有為有位。
2.做好財政資金監管。征管職能弱化,財政監督職能就顯得尤為突出,要認真做好監管文章,通過有效的監管提高財政的整體管理水平。一是切實轉變過去重撥付、輕管理的作法,加強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全過程的監管,對資金的審核、撥付、使用情況進行全方位的監控。特別是對專項資金、轉移支付資金要加強監管和跟蹤問效,及時發現并糾正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防止資金被擠占、截留、挪用。二是統籌兼顧,合理安排資金。目前,大多數鄉鎮的招待費、辦公費、燃修費、電話費等日常公務開支都已得到有效控制,而招商引資、城鎮建設、項目的配套等支出,由于沒有標準限額,彈性較大,在支出總額中所占的比例卻越來越大。這就要求財政部門要根據本鄉鎮的全年工作計劃和上級政府的任務安排,積極和領導溝通,認真拿好全年的支出預算,真正做到量入為出,變被動為主動;在日常支出安排時,要隨時向領導匯報資金使用及結存情況,給領導以適當的提醒,從而最大限度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另外還要靈活調度資金,調節季節收支不平衡,從而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3.積極主動服務。鄉鎮財政所今后的工作重點是服務“三農”,我們的工作人員要從過去的“財神爺”轉變為人民群眾的“勤務兵”。一是落實好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出臺的扶持農村發展的惠農政策。如農村低保、五保、糧食直補、各種扶貧、支農項目的實施等,要真正把這些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必須認真細致地開展調查、走訪,需要鄉鎮財政部門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將各項支農資金及時、準確發放到農民手中。二是大力倡導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精神,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對經濟運行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敏銳地把握經濟形勢,主動履行好財政職責,變“事后出手”為“事前監督”和“全程跟進”,提高服務效率。三是親近群眾,查看成效,讓群眾多發言多提寶貴意見,及時改進工作中的不足,不斷提升財政服務水平。
三、結語
隨著國家對“三農”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鄉鎮財政在提供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鄉鎮財政的機構和隊伍建設作為鄉鎮財政建設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鄉鎮財政能否有效履行新農村建設中所承擔職責和職能問題,這需要我們轉變思想,做好財政資金監管工作,做好為“三農”服務的本職工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
參考文獻:
[1]羅賢通,魏再權.對鄉鎮財政所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經濟生活文摘(下半月),2011(10).
[2]劉翠萍.鄉鎮財政所建設面臨的困難與對策建議[J].新財經(理論版),2011(08).
[3]劉振錄,閆永儒.商洛市鄉鎮財政所標準化建設工作紀實[J].西部財會,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