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媛媛
半湯溫泉,淵源已久。“早在隋朝就有過記載。”聊起半湯的溫泉,在這里工作生活了30年的鐘華琦院長滔滔不絕,“通俗的說,溫泉就是具有一定溫度的泉水,半湯溫泉,主要特點是含有適量的氡氣和硫酸鹽類礦泉。它含有幾十種化學成分,很多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對人體都具有很高的醫療、保健作用。”
記者忍不住打斷他,“氡氣是一種放射性氣體,有致癌作用,為何溫泉中含有氡氣反而是好事呢?”鐘院長不住點頭,“沒錯!可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氡是鐳等在蛻變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放射性惰性氣體,它易溶于水和空氣,長時間在狹小空間內,超過一定濃度的氡氣的確對人體有危害,然而在室外,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溫泉水中的氡含量不高,并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況且大多數溫泉設在室外露天的環境里,通風條件很好,所以完全不必擔心。泡氡泉對高血壓、冠心病、慢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痛風、糖尿病、更年期綜合征、過敏性皮炎等都有一定的療效。”
要說這泡溫泉的好處,堅持每周3次溫泉浴的鐘華琦最有發言權,“我們院里的人,很少因為感冒這類小病用藥,長壽老人也不少。其實泡溫泉、尤其是室外溫泉對老人和孩子都特別有益,室外的日光浴,讓溫泉中的鈣質和適當的紫外線交互作用,對于骨骼健康非常有益。我的孩子很小就開始泡溫泉,從出生到現在體質一直很棒。只要不是患有特別嚴重的消耗性疾病或傳染性疾病的病人,泡溫泉都是適宜的。”
半湯的溫泉屬于高熱泉,水溫常年維持在58度到62度之間,對體寒、免疫力差的人群非常適宜,用溫泉浴配合礦泥熱敷,對骨關節病、尤其是老年性骨關節炎有特殊的療效。說起這種獨特療法的神奇功效,鐘華琦回憶起這么一個案例。
1991年夏天,一個公交駕駛員勞模來到療養院療養,“才30多歲的人,卻是半癱的狀態,走路都需要人扶。”鐘華琦仔細觀察了一會兒病人的步態,便上前握住他的手一看,大魚際和小魚際部位的肌肉已經嚴重萎縮。“你這不是腿腳的問題呀,問題應該在頸椎!”病人聽從他的勸告,去大醫院做了檢查,果然如鐘華琦所說,是嚴重的脊髓型頸椎病。病因找到了,可當時對這種病的治療手段非常有限,病人在醫生建議下,又回到療養院進行保守治療。鐘華琦根據病人的情況,為他制定了礦泥敷貼、溫泉浴,配合牽引、推拿的治療方案。經過三四個月的治療,病人竟奇跡般地行走自如了。
正是這個成功的案例讓鐘華琦信心倍增,逐漸成為業務骨干,也正是從那開始,針對脊髓型頸椎病的康復治療在療養院正式開展起來。
從當初的毛頭小伙到現在的鐘院長,一點也不簡單。回想當年,鐘華琦也經歷過內心的糾結,“我并沒有啥崇高理想,其實從醫是因為同學的一句話。”那是1982年的高考后,20歲的鐘華琦正為填報志愿而發愁。“我父母都是農民,大字不識一個。填志愿我完全是兩眼一抹黑。”同學給他出主意:“你是家里的老大,學醫既可治病救人又可以照顧家人,多好。”這句話一下子擊中了鐘華琦的心,從小在農村長大的鐘華琦對農村缺醫少藥的現狀深有感觸——是啊,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鐘華琦懷揣理想走進了蚌埠醫學院。五年后,他被分配到了半湯溫泉療養院。
“療養院是做什么的?”懵懵懂懂的鐘華琦來到療養院報到,這里的清冷寂寞讓他的心一下子涼了半截:這哪里是自己心里醫院的樣子啊?自己辛苦學醫,就要在這里虛度青春么?然而,不久后發生的一件事讓他徹底改變了想法。
那時候,鐘華琦負責的病人里有一個七十多歲的淮南離休老干部,老爺子對人很親切,每天都愛跟鐘華琦拉拉家常。老人干了一輩子革命,老家就在本地,所以每年都要來療養院待一陣子。一來二去,兩個人成了忘年交。“我們相識一年多以后,老爺子又來到療養院,那一次,他的身體狀況很差,我發覺問題嚴重,但當年療養院設備簡陋,就勸他趕緊去大醫院做檢查。后來傳來消息,老爺子被確診為食道癌晚期。”
一年后的一天,鐘華琦突然接到了老爺子家人的電話,原來,老人自知不久于人世,說自己的最后一個愿望就是能回到家鄉的療養院,舒心過完最后的日子,順便也見一見給過自己幫助的小伙子。聽到這里,鐘華琦的心顫了一下——自己對一個非親非故的病人來說,竟然如此重要。
鐘華琦恍然大悟,我們用這溫泉來“保養”人的身體,也是在用自己的心來“保養”人心。自己的人生價值不正在于此嗎!鐘華琦沉下心來,一頭扎進了工作,業余時間刻苦鉆研中西醫結合療法。
溫泉對人體的益處不勝枚舉,可眼下已經入夏了,溫泉還有人去泡嗎?鐘華琦笑笑,“溫泉的功效跟季節是無關的。人們習慣在冬季泡溫泉,驅寒暖身,實際上,夏季人體更容易受風寒。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在戶外出了一身大汗,回到屋里就打開空調吹風,或者沖個冷水澡,當時是很痛快,可是這寒濕氣也在不知不覺中侵入人體了。在夏季泡室外溫泉,我們最好選擇傍晚,泡二十分鐘左右即可,另外,在泡的間隙要注意補水和身體保暖。”
常泡溫泉有這么多好處,可是大多數的讀者都不具備這種條件。我們在一些溫泉休閑場所常能見到一些中藥泉,居家生活中,有辦法模擬出溫泉對人體的功效嗎?
鐘華琦說:“其實中藥泉大多是商家的噱頭,不過,這并不是否定它的效果。在居家保健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體質,靈活模仿藥泉進行泡浴。比如艾葉煮水泡浴,就是一個非常簡單有效的方法。艾葉是一種對女性非常有益的草藥,它可以驅除體內寒氣、止痛解乏。堅持用艾葉水泡澡或熏蒸,每天1次或每周2~3次,對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有特殊的療效。”說著,鐘院長掏出一個巴掌大的黃色小本——本子已經舊得卷了邊,可卻是他從不離身的寶貝。“很多老年人都有骨關節方面的疾病,我就給讀者推薦幾個家居保健的小妙方吧。”
緩解頸、腰疼痛——菊花藥枕
用菊花2~3斤,柴胡、當歸、川穹、丹皮、赤術、紅花、透骨草、薄荷,各30~50克,做成小枕頭。把它枕在患處,對頸部、腰部疼痛的病人療效非常好。產婦“坐月子”期間也可用這種藥包來應對腰背酸痛。
治療骨關節疼痛——艾葉當歸小藥包
用艾葉100~200克,當歸、乳香、紅花、威靈仙、透骨草、伸筋草各10~15克,縫制在紗布中,做成小藥包。當覺得頸肩腰腿痛、或軟組織損傷時,可以把藥包放在水中泡約30分鐘到1個小時,泡軟之后上鍋蒸熱,然后把熱藥包放在疼痛處熱敷20~40分鐘,即可。效果非常明顯。藥包可以反復使用,大約用10~12次,發覺藥包有些發黏,就可以扔掉了。
鐘華琦說:“其實居家保健需要發揮聰明才智。網上有很多養生知識,但有一些存在謬誤,我們要智慧地接受,靈活的運用它,不必一成不變地死板效仿和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