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志
?
沈陽緣何突然叫停“零首付”購房新政
文/文志
最近,沈陽市政府半夜突然叫停了出臺不到半日的當地樓市新政“零首付”買房。這一突發事件引起媒體和社會各界的議論紛紛,在議論中,很多人免不了質疑:沈陽市政府緣何突然叫停了“零首付”購房新政?
據了解,3月1日沈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公布,共22條措施,包括鼓勵大學生中職生購房、“零首付”等內容。沈陽市政府推出此政策的原因之一,是積極推行樓市去庫存的政策。
近年來,沈陽市房地產市場總體保持了平穩的發展態勢,但仍存在結構性矛盾,要進一步改善房地產市場供需結構,消化房地產庫存。為此,《意見》設定的目標是:今年沈陽市要實現商品房銷售同比增長10%,庫存去化周期控制在合理區間,房價運行保持平穩,力爭用2-3年時間使沈陽市房地產市場供需結構達到均衡。
基于此,沈陽市決定在土地供應、基礎設施和配套建設以及公積金貸款等方面出臺政策,支持廣大市民購房,同時,通過政策引導,鼓勵高端人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群體來沈買房落戶。為此,《意見》提出了一系列降低二手住房交易稅費的舉措,包括二手住房轉讓繳納的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實行先征后補。居民互換住房的,實行“零稅費”政策,免收交易費、產權辦證費,繳納的契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先征后補。支持居民改善住房條件,一年內先買房后賣房或先賣房后買房的,購買房產面積大于出售房產面積的,按面積差每平方米補貼50元。
據分析,沈陽市政府為了去庫存而出臺全國力度最大的優惠政策,原因在于該市房價降幅較大、庫存較高。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沈陽市2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均價為7066元/平方米,在截至2016年2月的三年時間內,沈陽市的房價最高曾達到7952元/平方米。而如今的房價大約回落至5年前也就是2011年7月的水平。同策咨詢研究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末,沈陽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面積2107萬平方米,環比減少3萬平方米,去化周期為18個月。

沈陽市政府下發的《意見》中第十四這樣表述:支持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新畢業生購房。對畢業未超過5年的高校、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在沈購買商品房的,給予住房公積金政策支持,公積金連續繳存時限由6個月降為3個月,首付比例實行“零首付”政策,最高貸款額度為單方60萬元、雙方80萬元。對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購買商品房的,給予每平方米200元的獎勵政策。同時,對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及新畢業生購房的,給予契稅全額補貼。
在鼓勵農民進城買房居住的第十五條中,其優惠政策是:積極探索農民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和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機制。落實“兩權”可抵押貸款政策,簡化收入證明要件和擔保手續等,為進城購房的農民提供貸款支持。全面推進居住證制度,推動居住證持有人享有與本地戶籍人口同等的住房保障權利,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住房保障范圍。一市三縣可結合本地區實際出臺支持政策。
有關專家表示,現在沈陽是人口流出城市,該條例針對大學生這個購房群體,有想要把大學生留在沈陽的目的,這樣有利于刺激當地的樓市。同時,沈陽市出臺的去庫存優惠政策,不排除有炒作大學生這個群體購房的嫌疑。而在該政策出臺之后,經濟學家馬光遠就曾發布微博,呼吁有關部門緊急叫停沈陽的“零首付”政策。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對“零首付”的這部分購房人來說,高昂的月供將是難以承受的負擔。目前沈陽新房均價7000元,以一套面積100平方米的住宅計算,“零首付”貸款需70萬,月供4000多元,而沈陽2015年的社會平均工資不到5000元。一個新畢業的大學生參加工作后月工資也就是5000元左右,如果“零首付”購房,其高額的還貸壓力可想而知。
沈陽樓市去庫存之舉,顯然是一個較典型的朝令夕改的案例。僅就樓市而言,這種現象已經多次上演,比如,2012年至少有三個城市出臺樓市新政不久后由于某些原因又突然叫停,其中最短命的政策從發布到叫停不到12小時。這次,沈陽出臺的“大學生購房零首付”政策也是“半日游”——剛以文件形式公布“大學生購房零首付”,很快又辯稱該政策處于前期調研論證階段。
很多網友對此舉提出質疑:沈陽市政府怎么會把處于前期調研論證階段的“政策”以文件形式正式發布呢?毫無疑問,這絕不是粗心大意,而是決策隨意、試探民意。如果上述《意見》在出臺前經過充分調研論證,經過嚴格決策程序,筆者相信《意見》中絕不會出現“大學生購房零首付”這一條,因為鼓勵沒有經濟能力的大學生購房很荒唐,再加上“零首付”,不僅會給樓市帶來風險,還可能影響大學生的生活以及誠信。
更重要的是,即便不實施“大學生購房零首付”政策,其被納入《意見》中也已經暴露出當地政府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想通過鼓勵大學生零首付購房來擴大購房人群,或以“大學生購房零首付”為誘餌來吸引居民買房,目的是提高去庫存效率,因為絕大多數大學生、新畢業生自己沒有穩定收入,沒有經濟能力,即便“零首付”買到房,也需要家人來還房貸。
事實上,不僅沈陽為“去庫存”著急,其他高庫存的城市也是如此。尤其是春節后,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異常火爆,沈陽等城市的管理者不僅會眼紅,也擔心當地住房需求、投資需求被搶走,所以才心急火燎地挖掘新的購房潛力,如大學生。
目前,盡管各地高庫存占用資金、浪費資源,影響財政收入和GDP增長,但去庫存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須要有耐心,不能因為著急而亂了方寸,淪為笑柄。既然高庫存累積有一個過程,去庫存自然也要一個過程。國家層面已經出臺了貨幣、稅收等政策,各地也已出臺不少救市政策,政策疊加效應顯現有一個過程。另外,不能為了去庫存而影響其他如“雙創”政策的效果。
對于沈陽的急功近利之舉,有業內人士認為,不是只有沈陽在打首付的主意。在樓市火爆的當下,首付貸再度走紅。這種類型的產品并不是新鮮事物,一些民間金融公司和房地產中介都會提供類似的產品,主要是針對一些不夠首付款的人群,貸款金額也不會太高,大多數會控制在你的房款的15%以內。比如P2P就有搜易貸、廣州e貸等平臺,而地產中介比如鏈家、世聯行等也都有這類產品。但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這類產品的需求量開始增加。
雖然首付貸讓原本湊不夠首付的人有了買房資格,但是這樣也無疑加大了買房者的杠桿。以一套100萬元的房子為例,按照銀行按揭最低首付兩成計算,首付也需要20萬元。但是如果用了首付貸,自己可能只需要10萬元就能買下一套100萬元的房子,杠桿再次放大了一倍,這種“場外杠桿”的風險顯而易見。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過度杠桿化一定有很大的風險,一旦資產價值產生波動的話,風險就會凸顯。
業內人士表示,經濟缺乏動力,房地產業依然是最重要的引擎。在此背景下,高庫存的沈陽加大對房地產業的支持力度是必然的,但應注意的是,庫存并不是一日積累的,也更不會在短期內消化。因此,利用多個高杠桿去庫存是萬萬不可取的,風險將會因杠桿而成倍地放大。對于沈陽來說,目前經濟整體漲幅趨緩,畢業生的收入穩定性差,在此背景下,即使房價不下跌,“零首付”舉措也將成為銀行巨大的風險源頭。
有關專家據此建議,地方政府或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政策,或鼓勵商業銀行自己制定信貸比例,可由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先試點,然后五大國有銀行再根據情況跟進,這樣才不會帶來風險,同時也有利于當地金融行業和經濟發展的穩定。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園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