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旭 丁偉權
摘 要: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致開幕詞時,提出要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人人創新”“萬眾創新”的新局面。2015年1月2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3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滿足大眾創新創業需求,具有較強專業化服務能力,又具備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等特點的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
關鍵詞:新浪潮;創新;眾創空間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各級政府圍繞中央的精神和要求,調整工作節奏,跟隨中央步調,保持創新精神,中國將進入全新的“中國智造”時代。各地政府深入認識,推進改革,大膽探索,試點先行。為了鼓勵優秀青年創新創業,各地政府在根據自身發展的前提下,創建眾創空間,為青年創業者服務搭橋,如深圳的“柴火創客空間”,上海的“蘑菇云創客空間”等。各地創客空間各具特色,吸引著廣大青年的關注與參與。本文作者也密切關注地方創客空間的建設和發展,參與了常州市兩家創客空間的空間設計與研究,在設計工作中也對創客空間的設計創新做了一定的探索。
1 眾創空間主題特色突出
創客空間是一個集聚創新創意的辦公空間,不僅是年輕人創新創業的場所,更是一個集活力、熱情、創造等有時代特點的綜合體。“創客”來源于英文“maker”一詞,是指有著興趣與愛好的人,并熱衷于創意、設計、制造,努力將各種創意實現。“創客”的共同特質是創新、實踐與分享。他們有著非常豐富的興趣愛好及各種專長。他們聚在一起相互協調,發揮專長與熱情,就能迸發出巨大的創造力和實現力。創客空間的主題設計要符合“創客”的特質,是創客聚會、活動及合作的場所,是開放交流的工作室、實驗室。而受地域、產業結構及社區屬性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創客空間在功能設置與主題定位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在主題的設定上要有一定的特色,能夠突出“創客”活力、熱情、創造性等特點。從空間主題的品牌效應上來看,好的主題可以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創客”集聚到空間進行實踐活動,如寧波的“蜂巢”、上海的“新車間”等。
2 眾創空間突出地域特色
空間的多樣性取決于文化的差異,人類文化與設計的民族地域性差異,歸根結底是由人類所生存的環境中的各種因素共同作用于人類本身所形成的。這些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的生態因素、勞動生產的人文因素以及兩者相生相長所產生出來的宗教信仰、倫理道德、政治經濟體制及價值觀等。地域特色是經過長久的歷史沉淀和觀念的凝練,飽含了豐富的民族氣質和精神,并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性。不同地區,不同種族存在著特有的差異性。眾創空間的落地要以某個地區為基礎承載,那么在空間的設計上就要符合當地的地域特色、民族特點。杭州的“洋蔥膠囊”作為國內首個由藝術院校建立的創客空間,依托于中國美術學院,開放、友好、創造、交流,定期發布藝術創作作品。
3 眾創空間符合使用人群特點
不同地域的創客群體,受各地區產業結構及人文因素的影響,表現出了差異化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它們注重個體的創新創造能力,不以利益為主要訴求點,注重內涵和目標的多元化設立。筆者在主持“星火空間”設計過程中,分析了創客群體的特點。以白色跟橙色為空間的主色調,表現創客群體陽光、熱情、積極向上的特點;在空間中融入了小型水吧的設計,滿足了年輕人“泡”咖啡店的習慣;空間造型及辦公家具、燈具的選擇上采用了簡單的幾何形體,使原本狹長的空間在視覺上得以擴張,降低了狹小空間所帶來的視覺疲勞及緊迫感。
4 眾創空間功能性滿足使用需求
隨著眾創空間規模的發展和調整,眾創空間保持著相同愛好者聚集地或者共同工作的場地的定位,有些眾創空間還承擔了社區或城市技能培訓的職能。還有一些眾創空間通過組織協調場地、工具、設備等資源,協助創意團隊進行項目開發,并進行產品的孵化和發布。眾創空間的成員在形成項目進行推進的過程中,一些成熟項目的目標和定位日漸明確,并開始呈現出市場價值。同時,市場需求及實際問題的出現,也為項目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對于這樣的項目和創客團隊,眾創空間在設計中就要考慮到場地、制作條件、工業設計、電子技術等的融入和有機結合。在空間功能設計上可以更加細致地加入如孵化區、實驗室、創意車間、研發室、報告廳等功能空間,來滿足項目的孵化和成長。
在我國各地日趨高漲的創業熱潮下,創客這種社會化的創新行為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因為不同形式及形態的存在,眾創空間吸引了更廣泛的社會人士參與其中。眾創空間運動聯合發起人Mitch Altman在訪問清華大學時提到,眾創空間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提供了一個讓愛好者們可以全身投入到自己熱愛作品中的場所,并可以在此空間中分享收獲的快樂。在空間的設計中,要以“創客”這個“人”為空間的創意設計為出發點,以人為本,功能上滿足項目的孵化、成長、發布,形式上滿足參與者的審美,社會效益能符合當地的地域特色,成為帶動地方產業升級的創新基地,同時能為地區的創新創造、意識的整體提升進行積極的探索和改進。
參考文獻
[1]黃彥菁,孫麗江.眾創空間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建設的金融支持體系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5,(11):49-52.
[2]田旭,趙永新.“互聯網+”環境下河北省創新創業工作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3):126-127.
(作者單位: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