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
摘 要:電力對于國民經濟發展及人們日常生活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基礎能源,尤其對于占地面積較為廣泛的農村,電力具有更為重要的作用,但在農村地區,由于地域較高遼闊,導致電力技術難以完全到位,而且無充足的電力維護資金,農村電工缺乏專業性,從而使得農村電網建設出現較多問題,對農村經濟發展形成了直接制約。本文主要探討農村電網智能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且予以合理優化,對農村電網智能化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及指導意義。
關鍵詞:農村;電網;問題;建議
農村電網主要是對農村用電市場進行供應,主要包括農田灌溉及排澇、農民日常生活、農村企業等用電環節,均具有比較重要的現實意義。但由于歷史原因,導致農村電網的容量比較小,且無比較完整的拓撲,無完善的電力設施,且電力技術比較落后等,上述問題均為智能電網建設中的需要改造的重點[1]。本文分析了農網建設存在的問題、智能化電網建設的必要性,且提出了合理的優化措施。
1 農村電網存在的問題
1.1 電網改造不徹底
因農村充斥著大量的人情、權利關系,未得到徹底性的標準管理,且亂收費、私拉電線等問題大量存在,特別是我國西北地區及川藏地區,一些地區比較貧困,農村與城市的電價依然沒有同步,而且還有一些地區,農村的收費價格也不相同,導致老百姓承受一些不必要的經濟負擔。由于地區改造存在著一定的不平衡,使得已改造地區有漏改現象或已改造電網難以與當地農村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等。
1.2 電力設備陳舊與技術落后
2000年后,我國城市電網開始陸續更新新的設備,但在我國農村,電網設備的更換速度比較緩慢,而且在很多地區,農村使用的電網設備依然是上個實際90年代初或更早之前留下來的陳舊設備,大部分設備都不具備較高的工作效率,且耗能較高,導致智能化信息技術難以在此類地區發展[2]。
2 農網智能化建設的必要性
由于農村電網底子薄,分布較為廣泛,系統較為復雜,且遺存大量問題,因此對農網進行智能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以便將農網存在的問題一一解決。
2.1 設備與線路陳舊
目前很多農網設備出現銹蝕及老化,導致供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一些高耗能變壓器及老舊設備均需進行更換,而且在農網智能化建設中,需將斷路器、電能表、進戶線路等進行大量更換,以便農網基礎配電設施可以適應智能化建設的需要。
2.2 線路通道需重新規劃
低壓配電線路通常是直接安裝的變壓器低壓側,進戶回路通常是村民自行拉線進行安裝的。由此導致農村變壓器的布線混亂,導致安全隱患的產生,且檢修存在一定的難度。有的進戶線路由于質量問題而導致燒毀、跳閘的事故發生,有的還會造成400V總電源的跳閘事件發生。因此解決此類規劃混亂現象,將農村線路合理規劃,實施智能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3 促進安全性建設
農村有個重要特點,就是各種植物較多,特別是高大樹木,導致供電線路在維護中存在較高難度。所以為了確保線路的安全性,應在電網絕緣化條件下予以安全運行。對農網智能化建設時,可安裝檢測設備確保運行的安全性,此建設設備需與智能化建設相符,由此可以通過智能化監控保障安全,而且應對電力信號進行監控。在提高智能化建設的同時,還可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提高其安全性。
3 農網智能化建設措施
3.1 科學技術引導
農網智能化建設過程中,“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應在建設過程中,積極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由此可促進農網的智能化建設。在此過程中,應加強配電自動化建設、調度自動化建設及通信自動化建設。農網智能化建設過程中,需要達到科研單位的技術支持。通過科研單位的技術支持,密切配合科研成果進行實際工程的試制、驗證、改進等,有效促進關鍵技術的研發,且將研究成果及時轉化到實際工程應用中,使得電網關鍵技術具有更高的先進性及實用性。
3.2 優化農網供電模式
在不同地區,所建立的區域配電網供電模式應符合當地農村的實際需要,積極開發智能配電網輔助規劃決策支持系統;農網建設中的負荷特性與負荷預測法均應符合互動化需求,且與多能源互補要求相適應,對區域電壓等級進行合理優化,采用合理的智能配電網接線法,對智能配電網布局、裝備均進行合理優化,確定智能配電網的供電模式符合互動化要求及多能源互補需求。
3.3 農網電力技術的智能化
目前,科學技術逐漸往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因此農村電網技術也應逐漸實現信息化、智能化。使用比較先進的設備,確保不同區域電能可自動化互補,剩余電能也能夠自動輸送至更為偏遠且電能不足的區域;建設信息化管理,農村電網的配電房、配電所、變壓器等重要位置均應配備計算機遠程控制設備,便于上一級機構及時掌握農網信息,如有異常可及時處置[3]。
3.4 試點項目建設
農網智能化建設對于農網建設是一項重大的改革措施,在先前并無較為成熟的經驗,也缺乏現成模式進行有效借鑒。所以對電網進行智能化建設時,應嚴格執行“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安全可靠、試點先行”的原則,認真實施“國網公司農網智能化配電自動化”試點項目,建設農網營配調智能化管理系統,并確保其與農村供電模式相符合,由此能夠提高中低壓電網技術裝備及智能化水平,將主電網與用電客戶的數據進行共享,營銷服務管理方法也達到一定的創新。
4 總結
農網智能化建設工程中,應加強可靠性建設及優化配置等。在政府支持下實現共享技術,且積極開展關鍵技術的研究工作等。實現農網的智能化建設,可以有效提高農村用電的穩定性及安全性,具有較高的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琳巍.淺談農村智能電網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干),2013,(7):179.
[2]馮雅珂.淺議智能電網運行系統的概念及特點[J].低碳世界,2013,(9):67.
[3]王金宇.農網智能化建設中的技術創新[J].農村電氣化,2012,(3):9-10.
(作者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