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慶華
【摘要】啟發式教學是一種重要有效的人才培養途徑,當今的教學改革都與啟發式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本文以數學課程教學為例,淺談教師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引趣啟發,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關鍵詞】引趣啟發;黎曼zeta函數;求和公式
啟發式教學法來源于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的著名論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從教師方面來講,啟發式教學,就是要求教師能夠有效地引導轉化,把知識有效地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再進一步把學生的具體知識有效地轉化為能力,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筆者認為,啟發式教學的關鍵是:兩個“有效”.眾所周知,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法并不可取,究其根本,就在于這種教學方法并不能把知識有效地轉化為學生的知識,更不能再進一步把學生的具體知識有效地轉化為能力.
對于數學專業的課程教學來說,這種現象尤為明顯.數學專業的每一門課程里都定理繁多,教師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講書本,大多學生在上這門課的時候知道一些定理,但不知道這些定理有什么用,所以上完這門課就忘個精光,更有甚者,一些學生只在考試前機械記憶一些定理,這個過程下來,不但沒有把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知識,更沒有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置于領悟數學美或者提高數學興趣那更是天方夜譚.所以,筆者認為數學教學中應該至少借鑒啟發式教學中的引趣啟發,寓教于樂才能教學有方,“開竅”有術.
對于第一個“有效”,要使學生對抽象的知識印象深刻,可以通過舉例、講解數學史、提問及引申的方式讓學生覺得這些“枯燥”的知識其實很有用,從中感受到數學美,激發數學興趣.比如在講數項級數的時候,我們知道p-級數
當p>1的時候收斂,當01),可以介紹這里的變量x甚至可以是復變量,這就是著名的黎曼zeta函數,這是黎曼在1859年發表的一篇著名論文中引入的.黎曼的這一看似簡單的舉動標志著解析數論這一研究方向的誕生,而“ζ(x)的所有復零點都在直線Re(x)=1[]2上”就是大名鼎鼎的黎曼猜想.這是公認的尚未解決的最著名、最難的數學問題之一,它的研究對解析數論、代數數論甚至是物理學的發展都有極其深刻的影響.通過一系列精彩的介紹,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實現知識的有效轉化,感受到數學之美.
對于第二個“有效”,要把學生的具體知識有效地轉化為能力,可以通過先舉例演示,再布置實際任務的方式.比如在講函數的Fourier級數展開的時候,可以舉例展示Fourier級數展開的應用.比如利用周期函數的Fourier級數展開證明著名的Poisson求和公式(參看[2]):如果f和f^是實數集上的可積函數,那么
取F(0)我們就得到Poisson求和公式.證明完畢可以再簡單介紹Poisson求和公式的應用,如在著名的高斯圓的問題中的應用.然后,再布置任務,讓學生去探索未知.正如《學記》中所說:“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意思是:高明的老師教導學生主要靠啟發誘導,讓學生主動去學,而不處處牽著他們,激勵學生,而不總是壓抑他們的積極性,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直接告訴他們現成的答案.比如在我們這個問題上,可以讓學生三至五人一組,到圖書館查閱資料,歸納Fourier級數理論在其他領域中的應用,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科技論文寫作能力.
當然,啟發式教學法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在此我們并不一一列舉,作為教師,要駕馭這些方法也并非易事.只感任重而道遠,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紀修,於崇華,金路.數學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H.Iwaniec,E.Kowalski.Analytic Number Theory.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Providence,Rhode Island,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