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治萍
【摘要】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探索創新、合作交流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交流生成式”教學法是本著“教學活動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根本”的理念而探索出的一種小結課教學方案.
【關鍵詞】單元小結課;教學方案;“交流生成式”教學法
一、單元小結課教學方案
一年多來,我們經過扎實、有效地實驗活動,已經初步摸索出了一套適應高中數學課堂的單元小結課教學方法,設計出了三種教學方案,表現了復習的不同思考.
方案一:“梳理知識+定向訓練” 教學法(傳統小結法)
過程:教師梳理知識,并進行題型歸類訓練
特點:利用課本資源,突出教師對知識的整合,屬于教師主控型,容易操作、容易控制,導向性好,外在效率高,學生與教師都比較適應,教師展示的空間大,教學效果的預見性好.
缺點:學生的自主性、潛力的發揮有限,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方案二:“糾錯、反思”教學法
過程:教師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主動糾錯、反思的復習
特點:屬于教師主控型,資源從學生中來,問題針對性好,教師發揮空間大,操控性好,三維目標容易外在實現,堵漏增分的效果明顯.要求教師的觀察積累,收集學生的錯誤資源,分析這種錯誤的利用價值,把這種價值“最大化”.
缺點:受題目的局限,拓展空間有限,不利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知識.
方案三:“交流生成式”教學法
過程:確定問題—分組生成—交流點評—反饋資源—形成個人小結.
特點:屬于學生主體型,知識形成信息量大,可以互相借鑒,是信息時代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學生在互相切磋中增強集體凝聚力及合作意識,提高了梳理整合知識的能力,同時為高三的第一輪復習做好“時間儲蓄”.增加了老師
的資源,能改善單一的評價,學生的自主性、潛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缺點:教師不太容易操控,學生入門要有一個過程.
方案三能更好的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合作交流的能力.下面以“概率小結”為例,談一談方案三具體做法:
二、“交流生成式”教學法的具體做法
環節一:確定問題:提前兩天預留小結提綱
1.請將本章的概念、知識、方法進行梳理,畫出本章的知識結構圖.
2.本章涉及的主要數學思想有哪些?請舉例說明.
3.學習本章知識的過程中有哪些易錯點?請搜集相關題目.
4.你學習本章有什么體會?還存在怎樣的問題?
提綱內容主要以知識與方法、數學思想、易錯點、反思與總結等四個方面來設置.要求各小組必須作第一題,再選作一題.而預留小結提綱可以根據章節內容做調整,如《三角函數》這一章,我們給學生預留了這樣一組提綱:本章的核心概念、知識和方法有哪些?請你給梳理一下,說明你選擇它們作為“核心”的理由;按你的理解,表述一下本章與學過的上一冊書的聯系有哪些?你認為本章最需要記憶的東西有哪些,怎樣記住它們、你有什么招兒?如果讓你選擇10個例題作為本章最重要的例題,你會選什么?為什么?(可以從課本、練習冊中選,也可以自己編);本部分內容高考怎樣考? 請搜集近兩年課改區的高考題并分析考點.
設置意圖:引導學生學會梳理,發揮學生主體意識.
環節二:分組生成
每四個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由小組長負責合作協商,形成自己小組的小結報告,交老師批閱.這一環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小組生成與個人生成相互結合.
設置意圖: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增強集體凝聚力,提高合作意識.
環節三:反思與總結
引導學生從知識獲得、方法提煉、應試技巧等進行“再思考”,全體同學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如“概率小結”課同學們談到的體會:“薄與厚”學習方法;“堵漏增分”的應試技巧、“團結合作”的學習理念;“開拓創新”的學習精神;“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成曦小組探究感言:翱翔于神秘的數學世界中,我們合作,我們探索,我們總結,我們體驗數學帶給我們的快樂,享受數學世界的魅力,我們熱愛探索,熱愛這一門學科.
設置意圖:在再思考再反思的過程中,提升思維層次,發展創新能力.
環節四:“集體智慧+個性思考”生成自己的“本章小結”(課后做).
設置意圖:再反思,再總結,再提高.
三、實施感受
一年來,通過單元小結課教學方法的探究,教學方法變得靈活多樣,學生學習的技能和對知識的整體掌握也有明顯的增進.
1.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對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有了切身體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堂教學出現了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局面,課堂面貌煥然一新.
2.促進了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教師在課堂上注重創新、注重個性發展、注重合作交流,教師傳授的不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獲取知識的方法—智慧,尤其推進了實踐課教學活動的開展.
3.增強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在“分組生成”小結報告的過程中,學生在分組討論、意見綜合等過程中增強的合作意識.
通過一年來的教學實踐的探索,課堂討論、交流的效果不斷增進,同學之間合作不斷加強,同學的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實踐證明,教學效率的核心在于學習主體(學生)的欲望、狀態、動力、方法.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用心思考,悉心實踐,持之以恒,一定能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