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要】最近剛出臺的高考政策實行3+3模式,前三分別是語文,數學,英語,由此可見,數學依舊處于決戰地位.當今世界,國際間的競爭主要體現在綜合國力的比拼,而教育在綜合國力中形成基礎地位,這就對我們培養二十一世紀新興人才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如何制定出切實有效地數學教學計劃,并有條不紊的實行,使學生能順利考入理想的大學,是我們共同的追求.
【關鍵詞】基礎;數學;思維;高考
在新課程教育背景下,如何充分合理的運用課堂教學時間,如何充分的調動起課堂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首先,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需要整體的了解新課程標準數學改革的方案結構和思維脈絡,切實的抓住課標中所涉及的重點難點,將瑣碎的知識點系統化.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形成知識理解框架.數學不同于語文和英語這類語言課程,它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考取高分,關鍵是在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整合以及舉一反三的理解力,當然更不容忽視的就是答題思維的嚴謹性.如何讓學生能以從容不迫的心態迎接最后的高考,我就平時的教學方法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
一、面向全體,應材施教
教育部主任柳斌指出:“教育應面向全體,全面發展.”每位教師在授課時,絕不是單一的和某位或某幾名學生對話的過程.我們在上數學課時,要在心里對這個班級有個準確的定位,對每名學生的數學水平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同時,高中生正處于叛逆時期,我們在教學過程盡量避免一些不恰當的行為造成他們的反感.對一些數學成績好的學生也不可過分的倚重,以免導致學生內心的不平衡情緒.相反,我們更應該將精力關注于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美國研究表明:學生對某門學科的興趣和老師對其關注度成正比.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自身學習數學的情況以及幾次數學考試情況的綜合,有區別的針對的進行教學,讓每位數學基礎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得到提升.最終的目標是實現,差生轉中等生,中等生提優,優等生深化發展.
二、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堂課,我們只有寶貴的黃金四十五分鐘,每堂課都會有教學重點和難點,每堂課都是圍繞教學重點展開的.如何在這短暫的時間內,讓我們教授的重點在學生的腦袋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呢?首先,我們在上課前,可以簡單的將本節課的學習重難點羅列在黑板上,加強學生的重視,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其次,我們在講解知識重點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軟件或者通過建構知識模型來強化教學,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活躍起來,可以適當的插入和這個知識點有關的小故事,加強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對新知識接受的能力.在選取數學例題進行講解時,最好選擇階梯型的例題,從簡到繁,一步一深入,可以幫助學生在掌握基礎例題的基礎上,也能充分理解難度更深的題目,拓展學生縱向數學思維的深度.
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們在講解數學各個章節的內容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改變,教學對象的不同,教學設備的完善,靈活的貫穿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我們在教授新課的過程中,通常是采用教授法,帶領學生掌握本節課一些基礎知識和公式,套用一些基礎的例題,強化對公式的記憶和理解.在接下來的課時中,我們會采用例題法,每章節從第三節課開始才會慢慢的具有難度和深度,因為一節課需要教授的例題不僅多而且難,這就是學習的重難點所在之處,通過對不同例題的深度講解,配合課后的自做習題,達到基礎鞏固的目的.但是,我們在教授立體幾何時,通常采用演示法.我們配合使用不用的立體模型,向學生直觀的展示立體圖形的幾何性質.我們也會要求學生做一些幾何模型,觀察各條棱之間相對的位置關系,強化他們在解題時能準確的構建立體圖形的結構,幫助他們迅速準確的解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他們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就是好的學習方法.
四、基礎為主,輔以難題
眾所周知,幾年來.高考試題的新穎度,靈活性越來越強,因此很多老師將講解的重心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體上,認為只有解決難題才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忽視了對基礎知識,基本公式,基本方法的深入講解.考綱里明確指出基礎題和中檔題會占整張試卷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基礎知識的講解并不是簡單的將公式告訴學生,而是應該將其嚴謹的運算以及驗證過程完整的教給學生,讓學生不僅知其一而且知其二.很多參加完高考的學生和我反應說現在的高考試卷容量大,有些題目來不及寫完.我認為這還是歸結于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扎實導致的.解題速度取決于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能力的高低,因此,強化基礎知識的教學,扎實學生的基礎應當成為我們教學的重中之重.
綜上所述:數學作為基礎學科的形勢,在未來的幾十年都不會有所改變.俗話說得好: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數學作為理科學習的依據和基礎,自然不容忽視.而文科生更甚,文科生最后的較量就是體現在數學上,所以,數學一直以來是高中學科教學的重頭戲.在學生,教師,家長多方對數學的重視下,我們高中數學教師也一直是壓力在身,不敢松懈.如何讓學生輕松的決戰高考,考出理想的成績,這絕非一朝一夕之事,仍然需要我們的學生的共同努力,攜手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