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雨
A
2016年6月6日-7日,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會議在北京舉行。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是根據2009年11月中美兩國元首在北京達成的共識,于2010年5月建立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時任國務委員劉延東和美國時任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共同擔任機制主席。此后,第二輪至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會議分別于2011年4月、2012年5月、2013年11月、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華盛頓和北京輪流舉行。從2014年7月開始,人文交流高層磋商首次與“戰略對話”“經濟對話”同步召開。人文交流已與政治互信、經貿合作共同構成中美關系的三大支柱。
今年6月7日,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與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在北京共同主持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全體會議。
劉延東表示,6日上午,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聯合開幕式在京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美國總統奧巴馬發來書面致辭。中美兩國元首的高度重視和重要共識,為中美人文交流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動力。6年來,中美人文交流覆蓋領域不斷拓展,交流規模持續擴大,合作水平顯著提升,社會影響日益廣泛,在深化中美人民友誼、促進兩國關系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與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一道,共同構成發展中美關系的三大支柱。
劉延東表示,深化中美人文交流是富有戰略遠見的民心工程。雙方要把握方向,服務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大局;以人為本,增強兩國民眾的參與度和獲得感;創新載體,提升人文交流質量和水平;發揮政府引導和推動作用,把磋商機制延續好,把人文交流發展好,為中美關系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克里表示,建立美中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體現了雙方領導人的遠見卓識。6年多來,機制茁壯成長,推動雙方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婦女、青年等領域交流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對于增進美中兩國人民友誼和互信發揮了重要作用。美方致力于發展互利共贏的美中關系,愿與中方一道,挖掘合作潛力,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兩國人文交流與合作。
就在前一天舉行的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工作會議中,雙方在教育、科技、文化(含青年)、衛生、體育、婦女等領域分別舉行了工作磋商,就雙方在人文機制框架下合作開展的各項活動進行總結和規劃。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和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理查德·施坦格爾作為機制中美雙方協調人出席了閉幕式并致辭。郝平副部長在致辭中總結了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重要交流項目的落實情況,并展望了第七輪磋商即將達成的重要成果。
據了解,本輪磋商重點推動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不斷推進各領域機制化合作,使各項交流工作常態化。比如啟動中美大學智庫交流;啟動中美大學天文合作聯盟;啟動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雙百”合作聯盟;推動中美醫學會之間建立合作機制。
二是不斷創新合作模式,推進中美人文務實合作。比如創建上海張江波士頓企業園,推動中美醫院間建立合作網絡。
三是正式啟動開展對第三國的衛生醫療合作。本輪磋商期間,雙方將啟動中美對非衛生合作項目,在非洲疾控中心建設、西非公共衛生能力建設、人員培訓、聯合科研、人員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共同維護全球衛生安全。
施坦格爾表示,希望雙方深化互信,不斷完成安排,落實磋商成果,未來能展開更多合作。
本輪磋商達成共158項成果,其中教育成果52項,包括:繼續舉辦中美省州教育廳長對話;美方將實施“百萬強”計劃,爭取到2020年實現100萬名美國學生學習中文的目標;繼續實施“百千萬”計劃,2016年至2020年,邀請100名美國青年領袖訪華游學,促成雙方各1000名優秀大學生到對方一流高校研學,每年公派1萬人赴美學習研修等。
在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期間,國家留學基金委助力推動中美大學學生、學者交流,促成了以下3項成果的達成:一是與美國耶魯大學簽署《關于合作開展中國大學校長交流研修項目的諒解備忘錄》。中方每年將選派大學校長赴耶魯大學研修。這是繼與耶魯大學在生物醫學領域合作培養優秀學者后的又一項重要合作;二是與美國包括加州大學系統及夏威夷大學等9所大學共同簽署《與美國大學合作培養天文領域專業人才的諒解備忘錄》。在未來3年,雙方每年將共同資助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0所大學的30名學生、學者和科研人員赴美方大學開展天文領域的科研合作;三是受教育部委托,與北京大學共同承辦中美大學天文合作高峰論壇。
由國家留學基金委、北京大學、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和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共同舉辦的“我們的宇宙,無邊的世界”中美大學天文合作高峰論壇是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會議的17個配套活動之一,吸引了來自中美近20所頂尖高校的參與,共有20余所中美大學校長、科學家參會。論壇圍繞“大學與國立科研機構、社會的合作”“中美大學多模式合作”和“30米望遠鏡-中美合作的黃金機會”等3個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國家留學基金委秘書長劉京輝和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校長楊祖佑(Henry Yang)表達了對于中美大學天文合作的熱情與信心,并提出中美雙方將大力支持并積極推動天文學科乃至其他學科的合作。隨后,劉京輝、楊祖佑和馬諾阿夏威夷大學校長Robert Bley-Vroman分別代表中美各方簽署了中美大學天文交流備忘錄。備忘錄由多所中美開設天文學專業的高校共同起草,旨在促進中美大學及科研機構在天文學方面的人員交流和科研合作,共同促進天文學的進一步發展。
由北京大學與斯坦福大學聯合舉辦的2016中美大學智庫論壇是本輪磋商的另一個重要配套活動。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與奧巴馬總統會晤,達成智庫合作成果,“雙方支持大學智庫合作,每年舉辦中美大學智庫論壇”,旨在落實中美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通過積極的公民社會組織、研究機構及學術界促進兩國之間的協作和研究。
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全球政治經濟新秩序:中美合作的視角”。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在論壇開幕式致辭中說,舉辦中美大學智庫論壇對共同應對雙邊及全球的多種挑戰具有積極意義。此次論壇是兩國大學智庫間交流的一個良好開端,希望能建成一個制度性的平臺,并推進兩國智庫中有影響的學者之間的交流。
中國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吳建民生前曾指出,中美兩國是世界秩序的兩大支柱,應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然而,近來中美之間的分歧往往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這更加需要兩國管控好分歧。中美聚焦合作才能推動中美之間排除干擾,中美之間合作的議程才能不斷向前推進。
美國前常務副國務卿約翰·內格羅蓬特表示,盡管中美關系中存在分歧,但在同中國打交道時,美國必須尋找積極議題,而非僅著眼于易引起爭議的問題。在內格羅蓬特看來,除了國家元首的會見、內閣成員之間的對話、經貿關系的擴展外,中美之間的人文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旅游、教育、智庫等都包括在其中。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來發展未來的雙邊關系。
作為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的重要配套活動,中國教育部自2014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兩屆中美青年創客大賽。2015年習近平主席訪美期間,“雙方將支持每年舉辦中美青年創客大賽”正式列入中美兩國元首會談達成的成果清單。大賽吸引中美青年廣泛深度參與,豐富中美青年交流模式,為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增加了“創新”亮點。
2016年6月7日,“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優秀作品展示”于磋商會議同期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美國國務卿克里參觀了展示,并與中美青年創客交流。在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全體會議上,劉延東副總理高度評價了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對促進中美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合作發揮的積極作用。
本次活動展出的9組作品是2015中美青年創客大賽涌現出的優秀代表作。來自6支中國團隊和3支美國團隊的24名中美青年創客代表在活動現場介紹并演示作品,展現兩國青年創客創新進取的精神風貌,體現合作共享的大賽理念。
本屆大賽于6月24日在中國四川省成都市啟動,設國內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深圳、南京、廈門、溫州、西安9個分賽區和美國賽區。中美共64支團隊將參加8月中旬在北京市中華世紀壇舉辦的決賽。
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的建立,為兩國人文交流與合作搭建了新的平臺。中美人文交流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態勢。隨著交流規模的持續擴大和合作水平的不斷提升,中美人文交流已形成寬領域、多層次、廣覆蓋的新格局,開辟了兩國人民交往的新渠道,拉近了兩國人民的距離,以“潤物細無聲”的獨特方式厚植民意基礎,豐富了中美關系內涵。我們亦期望著廣大留學人員在中美人文交流與合作中敢于擔當,積極作為,尋找自身發展的更好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