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父親薛先洛百年誕辰"/>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薛 群
?
父恩深似海
——紀念父親薛先洛百年誕辰
□薛群
轉眼間,父親薛先洛辭世一年零八個月了。今年5月,是他老人家百年誕辰紀念日,作為年近八旬的長子,我分外思念父親,往事歷歷在目涌上心頭。
我父親1916年5月生于江蘇靖江。1940年是靖江抗日戰爭艱難的歲月,父親就是在這一年參加革命、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時年24歲。他是靖江參加革命相對較早的同志。在黨的教育下,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確立了革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真正做到了“立黨為公,服務為民”。在戰火紛飛的歲月,他不怕流血犧牲,置生死于度外,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為建立靖江敵后根據地,建立地方武裝,建立區(鄉)縣政權等作出了應有貢獻。新中國成立后,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中鞠躬盡瘁、情系人民,在改革開放的潮流中緊跟形勢,與時俱進,再立新功,出色地完成了黨交付的各項任務。他所表現出的實事求是、聯系群眾、勤政廉潔的優良作風是值得我們后輩永遠學習的。
“你父親是個大好人、大能人、德高望重的人。”父親生前的老上級、老戰友、老部下都曾這樣多次對我說過。而對于我,他更是一位好父親:他教會我認真做事,老實做人;他激勵我正視挫折,勇敢面對;他的寬厚豁達、樂觀向上為我樹立了標桿,他的言行舉止影響奠定了我人生的基石。父親生前一再表示他不會留給我們多少財產,但父親給我們留下了無窮的精神財富,我慶幸能有這樣一位好父親、好的領路人。
自從懂事起,父親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位“大英雄”。小時候,我和弟弟耀川的最大奢望就是能和爸爸常常在一起。因為爸爸的樣子是那樣和藹可親,知識又那么豐富,一有空就給我們講故事,有時還給點爆米花、炒蠶豆之類獎賞。可后來因為工作忙,他成年累月不回家,我心里想得慌,就想方設法去找他。一天,我打聽到爸爸在泰興霞幕圩開會,就瞞著媽媽,帶著弟弟耀川就上路。霞幕圩離我們家的后陶家莊足有五里路,我們東問西找,跑跑歇歇,從下午跑到傍晚,腿幾乎跑斷了,終于在天黑前,在霞幕圩西北方向找到了爸爸。爸爸見了,又驚又喜,顧不了責怪,急忙蹲下抱著我們親了又親。可是當時戰事吃緊,爸爸和一起開會的汪青辰(時任縣委書記)叔叔商議后,說家中你媽媽肯定著急尋找,要我們連夜返回。可我們還是賴著不走。父親連忙找來一位認識我家的老鄉,用一輛獨輪車,推著我們哥倆往家送。我們掙扎著想開溜,父親只好吩咐老鄉將我們用繩子系在車上,推了約三里路,遇到一座獨木橋,車輪往下一陷,幾乎連人帶車掉進河里,嚇得我渾身冒汗,連忙討饒,保證不再調皮了。快到家了,見媽媽坐在莊上的地頭,等到了我們,母子抱頭痛哭。從此我們打消了再去找爸的念頭,但對父親的思念卻與日俱增。后來,我們明白了父親當時是考慮“戰爭,讓孩子走開”,這是父親對我們的深愛啊!

薛老與長子薛群、長媳戚麗華夫婦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留影
隨著時局的發展變化,斗爭越來越殘酷,父親他們隨著靖江獨立團北撤到東臺“戰略轉移”,靖江大地被國民黨反動派占領,敵人又將魔爪伸向革命家屬,我們一家自然會受到迫害,他們多次偷襲我們所住的莊子來抓我們,都因鄉鄰及時報信而躲藏起來,敵人屢屢撲空,便在我家門外釘上“共匪家屬”的木牌,還貼上封條,將母親、弟弟和我“掃地出門”。從此,我們有家不能歸,被迫到處逃難,過了整整三年的流浪乞討生活。三年中,我們一家膽戰心驚,饑寒交迫,吃盡苦頭。白天為了逃難和討飯,必須馬不停蹄地跑。即使跑得筋疲力盡,餓昏倒地,醒過來還得再跑。晚上就找個可避避風雨的溝頭港邊、竹園墳旁露宿,或是在土地廟中藏身。
苦難的歲月,磨煉了我們的意志,也使我們比其他孩子懂事早、懂事多。我們不僅沒有一點埋怨爸爸,反而更想、更愛爸爸。若有人說爸爸的壞話,我們就會與其爭辯,就連這些人給食物我們都會扔得老遠。我還牢記爸爸對我說的“做哥哥的要對弟弟好”的話,學著媽媽的樣子,總是將討到的食物硬塞給弟弟吃,寧可自己挨餓。弟弟有時害怕,我就用媽媽的話對弟弟說:“不要怕,爸爸會在暗中保護我們的,一定會的,爸爸是個大英雄,一定會打回來的!”
事實果然如此,爸爸確確實實在暗中保護我們。在革命斗爭形勢漸漸好轉以后,爸爸給靖江幾個敵頑頭目都寫過警告信,警告他們不要繼續作惡,不能傷害革命者的家屬和孩子,否則我們打回來將加倍嚴懲,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這一著還真管用,對敵人起到了震懾作用。一次,我們一家人在生祠鎮南面北張家埭被敵頑抓住,送到當時的偽鎮公所。我們心想這次肯定沒命了。沒想到,偽鎮長張××問:“聽說薛先洛從北面回來了?”媽媽回答說:“沒有,真沒有!”“你不要說謊啊!”媽媽又回答:“沒有說謊,真沒有回來!”以后他便將我們放了,還給我們發了通行證,讓我們順利通行,輾轉回到了家。原來這就是爸爸的警告信發揮了威力。這件事,讓我刻骨銘心,終生難忘。
黨領導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靖江在1949年獲得解放。父親任靖江縣首任縣長,立即將我和弟弟耀川接到城里讀書,成了靖江縣城中小學的學生。后來父親奉調揚州地委工作,我和弟弟隨之轉入揚州中學讀書。他想方設法幫助我和弟弟,醫好因戰爭顛沛流離而患上的吸血蟲、肺結核、腎炎等多種疾病,逐漸養好了身體。父親還經常對我們講為人之道,我們心里總感到特別甜美溫暖,對父親更為感恩,因而學習也更加努力。1963年我從揚州師范學校考取了揚州師范學院中文系。當時家中兄妹七人,父親的經濟負擔沉重,有人主張我不上大學去就業,被父親斥為“目光短淺,亂彈琴”。父親說:“耀山(本人原名)靠自己的努力,成為薛家第一個大學生,光榮!我堅決支持他上大學,再困難也不能荒廢孩子的學業,這是我們家立的規矩。”就這樣,父親硬是從自己的生活費中擠出錢來供我和弟妹們的學習費用。事實證明:父親當年立的這一“規矩”才讓我們兄妹七人,直至我們的子孫后代,個個都健康成長、成才并取得驕人業績。父親的遠見卓識和深情厚意足見一斑。
我在揚州師范學院讀書時,還發生過一件事,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正是三年困難之后,買布、購糧等都要憑票證,而且數量極為有限。作為地委干部,父親一點未搞特權,堅持與民同甘共苦。為了共度時艱,讓衣褲耐穿些,父親總是替孩子們買帆布做料子。有一回我的鞋子破了,鞋底也裂開花,懇求父親買雙鞋,父親說沒錢買。我說:“總不能赤腳上學吧!”父親聽后笑著說“就買雙草鞋穿穿”。我不解地說:“大學里哪有穿草鞋的?”父親嚴肅而又認真地說:“我們在戰爭年代不都是這樣嗎?還不照樣行軍打仗!你就做大學里第一個穿草鞋的學生吧!”數年后,父親和我談起這件事,告訴我那是要我們下一代繼承老一輩艱苦樸素的作風。
一個人到了晚年,往往會考慮留點什么給后代。不少人常常拼命攫取物質和金錢留給后人。我父親則是“肩負使命不停步,著書立說留后人”。現在重新閱讀父親的遺作,感到篇篇蘊哲理,句句動真情。他說道:“我自傳性質的文集,之所以取名《烙痕集》,是因為自己所經歷的那段戰火紛飛的年代,留下的豈止是一個印記?分明就是一塊燒紅的烙鐵,在頭頂烙下的一塊疤痕。撫摸這塊疤痕,我總會想起逝去的同志,牢記過去的歷史,喚起民族的尊嚴,激蕩胸中的風云!”他在晚年熱心地為《大江南北》雜志寫稿,并積極地推介發行這本紅刊,說:“希望后輩們多讀點歷史,了解過去,才能更好地懂得現在。”父親留給我們后代的是無限深情,是諄諄教誨。
父親在對待后代問題上匠心獨具,我大致可以勾勒出其基本思想脈絡:一是革命者應該深愛自己的孩子,但要“高瞻遠矚”愛得深遠。二是在家國關系上,國家利益永遠是第一位,必要時應舍小家保大家。三是再困難也不能耽誤孩子的學業,并要教育孩子永遠保持艱苦樸素的好傳統。四是精神財富是最寶貴的遺產,遠遠勝于物質遺產。父親的這些理念,是我們后代用之不竭的傳家寶,我們深刻理解,認真踐行,就會受益終生。
(編輯韋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