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黃琳惠

從非洲剛果到巴西里約,難民柔道運動員馬碧卡
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將會出現一支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隊伍——難民代表隊(Refugee Olympic Athletes,ROA)。難民來自世界各地,這是將是歷史性的一刻:沒有國旗、國歌,不為國家而戰,奧運會的五環旗將是他們的旗幟。
飄洋過海到巴西,當難民
三年前,柔道運動員米森加和馬碧卡從非洲中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逃離,到巴西尋求庇護。這是一場豪賭。當時他們并不了解里約熱內盧這個城市,不會說葡萄牙語,不認識任何人,也并不了解當地庇護難民的法律。他們只知道,他們再也忍受不了那種一旦輸了比賽就被教練關起來、幾天沒有飯吃的日子。

難民柔道運動員馬碧卡
米森加現在每星期有六個晚上都要坐兩小時公交車從里約北部的貧民窟到西邊的一所私立學院參加訓練,為奧運做準備。那時候,他才剛從一天裝卸卡車的繁重工作中喘一口氣。到了學院,路過幾間教室,就來到了他的訓練地,一個小型室外健身房。在那里他穿上又重又長的白色柔道袍,赤腳踏上藍色的墊子,和陪訓員搏斗,直到精疲力竭。
在這之前,米森加和馬碧卡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國家隊的成員,2013年8月曾到巴西參加世界柔道錦標賽。他們從激烈內戰中存活下來那時,卻要面對教練的辱罵和虐待。米森加說,如果在訓練中輸了,教練會懲罰他和隊友,幾天不給他們吃東西,甚至把他們鎖在柜子里。剛果民主共和國柔道聯合會的秘書長矢口否認此事。

難民柔道運動員米森加
2013年,他們兩個人到達里約之后,總教練在比賽三天前人間蒸發,并帶走了他們的運動員護照、食物券和衣服。他們說,教練對待他們就和在家鄉時一樣苛刻。在第一場比賽中,米森加不得不借用一個競爭對手的運動服。但不到三分鐘他就輸掉這場比賽。
馬碧卡說:“在比賽的前幾天,我非常、非常餓。我幾乎快要死了。”后來她在里約的街道上尋找食物、請求援助。這場冒險最終使他們決定留在巴西,申請政治庇護,做一個難民。

難民柔道運動員簡單的訓練器材
在戰爭中流血的童年
米森加和馬碧卡都成長于剛果東部的布卡武(Bukavu)。剛果內戰是非洲現代歷史上最激烈的沖突,超過500萬人死亡,幾百萬人無家可歸,布卡武也飽受蹂躪。米森加的母親在叛軍攻擊中遇害,他的弟弟也失蹤。米森加很小的時候就被迫逃離的家園,自那以后,他再也沒有看到過家人。
“我有時候會想,這么多人都生死垂危,我該怎么繼續生活?”他說。
他最終在首都金沙薩找到了一個孤兒院,結束了和其他孩子一起流落街頭的生活。正是在那里,他認識了柔道,并立刻迷上了這項運動。“喜歡柔道的人都很平靜、會尊重他人。”他說,“我見過太多的戰爭,太多的死亡,我并不想再看到殺戮。我想保持干凈,所以我選擇柔道。”

難民柔道運動員米森加(左)與陪訓員
他們都認為,柔道能夠幫助他們忘記戰爭帶來的恐懼和親人死去的悲傷。“柔道是我的生活。它幫助我逃離戰爭,開啟另一段生活。”馬碧卡說。
新生活,新教練,新機會
目前他們面臨的挑戰是要適應一個不同的體育文化。巴西柔道老將伯納德斯教練說,最初有一些誤解,因為沒有人教導他們訓練和比賽的差別。在他們自己的國家,不管哪一次輸了,他們都被教練處罰,鎖在一個小房間里。這導致他們面對每一個對手時都非常好斗。
“這需要一些時間,但是現在他們適應得很好。”伯納德斯說,“他們值得我們的關注和支持,不論他們是什么膚色、信仰、宗教、國籍。我們來這兒是為了要幫助所有的兄弟。”

難民柔道運動員的奧運夢
巴西柔道聯合會說,他們提供運動員穿的衣服、交通費、食品和藥品。
“他們好像曾經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在這里,每個人都支持他們。”伯納德斯說,“這不是因為他們應該得到盡可能多的支持,而是我們用熱情去擁抱他們,我們正在做一切我們所能做的以保證他們能參加2016年的奧運會。”
(編輯/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