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菊芬
課堂教學心理氣氛是客觀存在的,但積極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卻不是自然生成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管理者和領導者,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是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結果。所以,教師為了充分體現(xiàn)心理課堂的教學特色,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組織和主動創(chuàng)設積極良好的教學心理氛圍,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zhì)
教師作為育人者,他的素質(zhì)修養(yǎng)對受教育者的發(fā)展產(chǎn)生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心理教育課堂中,它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心理課堂教學氣氛。在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場會上,當時的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陶西平同志講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我們現(xiàn)在搞心理教育不要用‘賊喊捉賊的方法進行,許多教師和家長正在不斷地給學生制造心理問題,而反過頭來,還是這些家長和教師又來研究解決這些心理問題的方法。我希望抓心理教育首先從成年人抓起,要先提高教師和家長的心理素質(zhì),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陶西平同志這席話說到了心理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在心理教育的實踐中,我們所看到、聽到的學生的心理疾患、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都是由教師心理素質(zhì)差造成的。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必須先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zhì),用教師健康的心理去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這比什么教育都重要。
二、激發(fā)自由、平等的學生主體意識
在心理教育課堂中,解放學生的思想,接納學生不同的個性,是學生主體性的終極體現(xiàn)。
每一位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有優(yōu)點也有不足,作為教師不但要接納學生的優(yōu)點,還要接納學生的不足,更要解放學生的觀念。從可操作的角度來說,給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的空間取決于教師的引導。例如,在第一節(jié)心理課上,教師就給學生一種心理暗示:“在我們心理課堂中,表達自身感悟沒有對錯,只有分享。老師上課喜歡同學們提問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老師看來,凡是能夠提出問題或提出和其他同學甚至和老師不同觀點的學生是最好的學生。在心理課上,同學們要和老師平等對話。”這短短幾句話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心理教育課堂上的地位與以往不同,這樣的話語向?qū)W生傳達了一個信息:“同學們,你們要主動,我會給你們最大的發(fā)揮空間,沒有標準答案,每個答案都是最精彩的。”這樣暗示性的話可以在今后的課堂中多次提起,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協(xié)助下,在“自由、平等”的氛圍中,形成了主體意識,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整個課堂充滿著思想撞擊的火花和歡樂的笑語,課堂氣氛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活動中變得平等、和諧而熱烈。
三、促進對話、開放的師生交往
心理教育是提升人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命質(zhì)量的活動。人是心理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以人為本”是心理教育的根本要求。筆者以為,心理教育課堂交往更需要開放的對話。
首先,心理教育的課堂師生交往必須走向?qū)υ挘瑸閷W生搭建心理溝通的廣闊平臺。這種對話的交往形式,不同于其他學科課堂中教師的個人獨白、學生的靜坐聽講,這樣的心理激蕩過程應包括心理咨詢、心理沙龍、同學對話、師生對話等多種形式。例如,在《正確進行異性交往》一課中,教師可以采用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開展教學,讓學生與教師共同分析這一問題,以平等對話的形式使得這一看似敏感的話題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有更深層次的交流與挖掘,并站在兩代人不同的角度達成共識,化解學生心中男女生正常交往的畏懼感,建立起異性交往的正常心態(tài)。
其次,心理教育的課堂交往必須走向開放,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認知源泉。這種開放包括課堂交往內(nèi)容和形式的開放、師生心態(tài)的開放—教師包容學生的個性和不足以及學生在課堂交往中勇于自我剖析。要注意“情”“境”互動,在情境中互動。例如,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或角色扮演等手段,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使他們敢分享、敢實踐,不計較別人的嘲笑,同時對學生能大膽發(fā)言及時給予鼓勵。因此在課堂上,對教師介紹的心理情境,應當要求學生了解后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量的課堂實踐,如角色扮演、團體輔導、捧杯聊天、同桌操練、分組操練、總結歸納等。
四、精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學內(nèi)容
教學內(nèi)容是師生互動的“中介平臺”,提供的是學生發(fā)展的“文化中介”,是師生進行對話的“話題”,提供的是一種學習機會和學習材料。個體的心理發(fā)展具有連續(xù)性和階段性的特點,教師在設計教學內(nèi)容時,首先就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他們所面臨的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入校適應、復習考試情緒調(diào)節(jié)等,只有針對學生自身發(fā)展中的問題而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才能調(diào)動起學生參與的興趣。學生只有通過積極參與,才能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進而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下,得到應有的認識,做出理智的選擇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這樣,學生在自己解決自身問題的過程中,就會逐步發(fā)展起自身的心理品質(zhì)。例如,在《友情》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來自學生朋友之間發(fā)生的事情,如某同學在考試時遇到難題,向他的好朋友求助等情景,引導學生對他們的友情進行分析討論。學生通過分析回顧自己與好朋友之間的友情是如何建立起來的,逐漸對友情有更深的認識。這些教學題材都是來自學生交友的生活實際,筆者相信,經(jīng)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能夠懂得自己需要什么樣的友情,該如何去建立友情。
教師上的每一節(jié)心理課,都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和切實可行的具體要求,同時教學內(nèi)容不應局限于心理教育課本知識,而應考慮更為廣闊、豐富的教育范圍,根據(jù)實際情況補充教學內(nèi)容,進行教學延伸。
五、渲染聲、色、形交融的課堂情境
1.采用聲情并茂的語言藝術創(chuàng)造師生情感共鳴
《讓愛天天住我家》是筆者設計的一節(jié)心理公開課,課堂上沒有大講特講千篇一律的尊敬父母的大道理,而是先放一首《天亮了》歌曲,并向?qū)W生介紹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請學生進行情感體驗,產(chǎn)生共情。教師伴隨著音樂,用極富感染力的語言引導學生進行了一項心理活動—我的五項:“同學們,現(xiàn)在寫下自己認為對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五項內(nèi)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但其中必須包括自己和母親。請大家忍痛割愛,五項內(nèi)容中只能保留四項,請你慎重考慮,從五項內(nèi)容中去掉一項,去掉的這一項要用筆畫去。注意,一旦畫去就意味著它從你的生活中消失了,之前,它平日里給你帶來了很多歡樂,可現(xiàn)在,它就要消失了,想到這些,雖然你會難過,但你還是要堅決地把它畫去。”依此類推,讓學生一項項地畫去所寫內(nèi)容,當大多數(shù)學生只留下我與母親時,教師要繼續(xù)激化矛盾:“現(xiàn)在,你和母親就坐在船上,遇到了海上風暴,滅頂之災就要降臨在你們的身邊,你和母親只有一人能活下來,你們怎么辦?請你在一分鐘內(nèi)做出選擇。”此時學生已完全沉浸在教師語言所設計的情境中,面對兩難選擇,學生情緒很激動,遲遲不能做出決定。此時教師不用逼迫學生一定要做出抉擇,而是適時地將學生從虛設的情境中拉回來。讓學生交流一下剛才的真實感受。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生就很容易入情入境,產(chǎn)生共鳴,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印象深刻。
2.利用形象生動的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一節(jié)有關《正確異性交往》的心理教育課,本節(jié)課所運用的多媒體技術很多,活靈活現(xiàn)。首先以一段Q版的FLASH吸引住所有學生的眼球,以“洋蔥弟弟”“土豆哥哥”“番茄妹妹”的卡通形象,向?qū)W生展示了一系列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不恰當?shù)哪信煌鶊鼍埃⒁l(fā)了學生自發(fā)的反思—異性之間究竟應該怎樣進行正確的交往?接下來,筆者以可愛的卡通頭像代表自己,向?qū)W生介紹了異性交往的策略與注意事項,在激起學生興趣的同時,增加了學生對教師的好感,更對學生產(chǎn)生了潤物細無聲的影響。最后,教師播放了一段事先錄制好的學生角色扮演視頻,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并評價視頻中的交往行為。這樣的一節(jié)心理教育課,借助多媒體技術,讓師生在歡聲笑語中皆有所得。
3.安排形式多樣的課堂座位創(chuàng)設開放的空間環(huán)境
在心理教育這樣活動性非常強的課堂中,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教師可以嘗試不同的座位安排,如馬蹄形座位排列等。在馬蹄形座位排列的課堂中,教師處在“U”字缺口的對面,學生可以相互看到,還可以看到教師,有利于非語言交流的進行,而且教師中間的一大塊空地,可以讓全班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課堂活動,其空間構成更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中的相互交流。在進行各種課堂討論或相互學習活動時,這樣可以采用圓形座位排列,這樣可以大大增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語言交流和非語言交流,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之間的社會交往活動,它從空間彈性上消除了座位的主次之分,有利于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形成。更有甚者,可以將課堂設于戶外,讓學生嗅到自由、開放的氣息,更大程度地參與到課堂交往中來。
綜上所述,心理課堂教學心理氣氛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它能使心理課堂充滿人文情懷和生命情趣,同時它也是教學過程中許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教師應該努力從自己最擅長的方面著手,為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感發(fā)展以及人際交往提供輕松、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智力、情感、創(chuàng)造力的全方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