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一鳴
?
逐夢路
◎文/張一鳴
作為一名鐵路系統新入職的青年員工,心中充滿了追求和夢想,這是不斷進取的原動力。然而,如何實現自己的追求和夢想,卻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善于謀劃、找準路徑,不畏艱險、勇于奮斗,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追求和夢想。
探尋成長“階梯”。學習是成長的基礎,也是進步的階梯。去年大學畢業后,我有幸來到沈陽南站工作,這是東北最大的高鐵客運站。當時,我感到鐵路的一切都是新鮮的。雖然在院校學的是交通運輸專業,與現在從事的工作也對口,但車站許多技術業務、設施設備不熟悉,對客運管理工作也很生疏。這時,車站組織了崗前培訓,又采取“師帶徒”的方式進行傳幫帶,使我學到了許多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加上自己又通過自學和進修等方式學習相關技術業務知識,為做好工作打下了基礎,所擔負的工作也有了起色。這使我更加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深刻感到:刻苦學習是青年職工的首要任務,這是一個必須長期堅持的基礎工程;“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在學習上下功夫,才能增強業務能力,適應工作需要。
對照身邊“標桿”。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向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郭明義等時代楷模學習,是新時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迫切要求。對于鐵路青年職工來說,在思想上牢牢地打上愛黨愛國、忠于職守、無私奉獻的烙印,對于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鐵路宗旨,為旅客提供親人般的服務,都具有巨大的引領和促進作用。同時,我感到:在實際工作中,很重要的是向身邊的典型人物學習。這些人物并不那么“高大上”,有的衣著也不太講究,有的文化水平也不那么高,有的說話也不太文雅,但是在他們身上具備了其他人所沒有的“閃光點”:他們在關鍵時刻沖在前、技術難題拿得下,為旅客服務熱情高,為人解難樂于奉獻。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實在具體、參照性強,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我們只有放低身段、力戒浮躁、克服傲氣,對照他們的先進事跡,找找自己的差距,才會有領悟、有勁頭、有方向。
運用實踐“舞臺”。實踐出真知,這是青年職工成長的必由之路。在學校學習的書本知識不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就沒有應用價值。鐵路是個大“聯動機”,各系統聯系十分緊密,這對現場本崗位知識和相關聯知識的熟練程度要求很高。鐵路局要求新入職的大學畢業生要在基層崗位工作三年,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也是一次極好的檢驗。半年多的實踐,使我感到:如果沒有參加紅紅火火的一線工作,沒有與職工一起摸爬滾打的過程,不僅很難提高本崗位技術業務水平,也很難了解相關聯崗位的知識,很難了解一線職工的辛苦、增進與他們的感情,也更難增強愛鐵路、愛車站,努力做好工作的責任感和自覺性。所以,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練好基本功,打下堅實基礎。
激活發展“動力”。規章制度多、工作要求嚴是鐵路的行業特點,這是我們做好本崗位工作、確保鐵路運輸生產安全的重要保證,必須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但是,遵章守紀與開拓性工作并不矛盾。而且只有把改革創新作為強大推動力,所擔負的各項工作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比如,在嚴格落實鐵路各項規定時,如何運用新途徑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如何根據旅客對高鐵客運的新需求,運用新理念新方式改進服務工作;如何運用微信、微博等網絡載體,加強交流、增進團結、促進工作,等等,都是我們對高鐵客運工作改進創新的著力點。這就要求青年職工破除因循守舊思想,運用新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使自己擔負的工作有新意、有特色、有成效,為自己的成長進步增添不竭動力。
實現自己的夢想要從現在做起,從日常做起,用我們的理想和激情,為車站建設發展做貢獻。
(作者系沈陽鐵路局沈陽南站客運員)
□本欄編輯/張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