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撰稿人 延 平
?
宋海良:振華重工要成為“走出去”楷模
本刊特約撰稿人 延 平
作為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起重機制造商,振華重工正切切實實享受到中國裝備“走出去”所帶來的質量紅利

質量是企業的品牌“名片“,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3月29日,在第二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上,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榮獲制造業組織獎項。在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看來,振華重工能夠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不錯的成績,靠的就是品質取勝。獲得中國質量獎是對振華重工堅持質量責任、質量誠信的肯定,是對品質振華的最大褒獎。回憶起振華重工以質取勝的歷程,宋海良總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在太湖之濱,李克強邀請中東歐16國領導人共同登上從蘇州開往上海的高鐵列車;在黃河岸邊,李克強把河南考察的首站定在洛陽礦山機械廠;在巴西瓜納巴拉灣,李克強將一場與企業家的座談會開在“面包山”號輪渡上,該輪渡由中國企業量身為當地制造。
2015年,力推中國裝備制造“走出去”成為大國總理日程表上的重中之重。“總理心中的制造業情懷、‘走出去’情懷非常濃重。”對此,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海良深有感觸。
作為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起重機制造商,振華重工切切實實享受到中國裝備“走出去”所帶來的質量紅利。2015年11月,李克強到上海自貿區行政服務中心考察。在境外投資備案窗口,正在辦理備案的振華重工總裁黃慶豐就告訴李克強,過去需要兩周才能走完的程序如今只需兩天。李克強說,這種“只備案不審批”的模式創新,是優化投資和營商環境、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不僅是政府職能的轉變,還有貿易便利化、金融制度的改革等,自貿區帶來的改革開放有目共睹,”宋海良說,“這一系列政策措施都促使振華重工向高端市場轉型進軍,向深藍的遠洋要發展要效益。”
他舉例說,過去振華重工進口配件,通過海關需要大約一周的時間,而如今通過報備只需一天的時間。“效率就是金錢!”宋海良不無感嘆地說,“咱們和新加坡、日本等國的競爭力一下子就提高了!”
如今,從越南中港沿海電廠到莫桑比克馬普托大橋,振華重工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港口機械的龍頭老大,產品銷往全世界91個國家和地區。根據英國著名的world cargo news統計,2015年振華重工ZPMC品牌岸橋占據世界市場份額的70%以上,標志著公司在港口機械市場連續18年占據世界第一。
在宋海良看來,正是在國際市場上與技術先進、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同臺競爭,這才倒逼企業不斷提高技術、質量和服務水平,提高了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
最令人難忘的一幕發生在2013年3月29日,為鼓勵美國民眾使用“美國制造”,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邁阿密港口的碼頭上發表演說。就在奧巴馬演講時,一陣風吹落了其身后起重機上懸掛的美國國旗,美方刻意遮擋的起重機上“ZPMC”及“振華”漢字標志因此得以本來面目現身演講現場。
在宋海良看來,正是在國際市場上與技術先進、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同臺競爭,這才倒逼企業不斷提高技術、質量和服務水平,提高了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三年來,他多次與李克強總理就中國裝備如何通過“走出去”轉型升級進行交流。
2014年6月20日在希臘最大港口比港,他向前來考察的李克強介紹中方在這一“歐洲南大門”的建設情況;4個月后在中歐論壇漢堡峰會的午餐會上,他又作為唯一一個中國央企領導代表與李克強進行交流;2015年10月23日在中央黨校,作為中青一班的學員,他又聆聽了李克強總理開講的“經濟形勢公開課”。
“總理寬廣的知識面和對具體數據的細致把握,仿佛是把全國的事都印在了心里。”宋海良驚嘆道。在希臘港口,他問宋海良起重量是75噸還是85噸;說到吊具的顏色,他詢問為什么把橘黃色改成了藍色。
在德國漢堡,當宋海良指出過去賣產品現在賣精品時,總理追問道:“為什么原來賣產品,不賣精品?”
“因為原來造不出精品,也不用那么執著地造精品。”宋海良回答。總理又問他:“現在不造精品行嗎?”
“不行了,”宋海良說,“現在我們也有能力造精品了。”
宋海良接著說,我們原來賣硬件,現在賣軟件了;原來我們是工業2.0,現在往工業4.0轉;原來我們賣看得見的設備,現在我們往系統轉變。
總理聽得非常認真,并進一步詢問:“你講具體點?”
宋海良舉例,原來的碼頭只是賣設備,現在的港口從投資、咨詢、制造到維修,所有橫向一體化都做了,原來掙一個點的錢,現在掙一個鏈條、系統的錢。
總理聽完頻頻點頭:“咱們就需要這個,發達國家制造業就贏在這兒。”
事實上,總理的制造業“走出去”情懷有目共睹。2015年4月3日,李克強召開中國裝備“走出去”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座談會。會上李克強指出,加快中國裝備走出去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這是實現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培育對外開放新優勢,推動形成優進優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使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在更高層次上深度融合。
“總理的這種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全球思維讓人印象深刻。”宋海良指出。受益于這一戰略,振華重工已成為世界上能設計、制造大型起重船的“三巨頭”之一,自主研發的海工關鍵配套件也實現了向發達國家出口。
宋海良信心滿滿地表示,下次再遇到總理,“振華一定會成為中國裝備‘走出去’、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