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武志軍
?
友嘉集團:智贏機床制造
本刊記者 武志軍
從臺灣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機床廠,友嘉集團經過30余年不斷的努力,到如今發(fā)展成為全球唯一一家橫跨近10個國家和地區(qū),35個品牌,54家營運基地的跨國集團,產品涵蓋了航空航天、風力發(fā)電、汽車、通信、電子等多個領域,從中端到高端,再到世界頂端,產品一應俱全。
作為機床行業(yè)的領軍品牌之一,友嘉集團此次強勢參展,帶來了其旗下的歐洲、韓國等子品牌的最新系列智能產品,成為本屆展會的一顆璀璨閃亮的“珍珠”。友嘉集團中國區(qū)營銷總監(jiān)陳海軍說:“擁有眾多機床品牌的友嘉集團,能取得今天的行業(yè)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并購及并購后的整合能力。朱志洋總裁善于把握機遇,利用經濟周期處于谷底時,以較小代價收購瀕臨破產或者倒閉的機床企業(yè);在收購后的整合上,又利用其獨特的‘友嘉整合法則’改善企業(yè)的困境狀況;在經營上,集團在各品牌保持相對獨立的同時,共享集團渠道資源,發(fā)揮協(xié)同效應,著力打造友嘉集團這一核心品牌,帶動集團旗下所有品牌的價值提升。”
經過多年的整合重組,友嘉集團的綜合實力不斷得到提升。陳海軍告訴記者,通過持續(xù)不斷收購、合并,友嘉集團保證了每個領域、每個檔次都有不同產品與客戶對接,通過開拓細分市場并研發(fā)與之相對應的產品,滿足不同領域客戶在差異化上的需求。
讓工廠更智能,是機床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友嘉集團在智能化方面也走在了行業(yè)前列,采訪現場,陳海軍還向記者展示了友嘉集團的“掌上工廠”軟件。用手指輕輕一點,友嘉集團工廠里訂單的進展情況便一目了然。據陳海軍介紹,今年,友嘉集團將打造出一到兩家示范智能化生產車間,并在不久的將來,逐步在集團內部進行推廣運用。



“全球并購和國際合資之路走得既辛苦又危險,當初以友嘉那么小的規(guī)模,經不起虧損,所以我們并購的企業(yè)幾乎都要在一年甚至半年內轉虧為贏,帶來現金流,而不是現金缺口,這非常不容易。”陳海軍坦言道。
對諸多中國品牌企業(yè)來說,國際并購是一把“雙刃劍”必須慎之又慎。陳海軍告訴記者,對友嘉來說,并購整合不僅是其在智能化時代搶得發(fā)展先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借助整合外力,友嘉得以迅速發(fā)展壯大。這其中,一方面得益于朱志洋總裁的敏銳眼光和高超的運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這些高端品牌本身所具有的持久的國際影響力。對于中國品牌企業(yè)熱衷國際并購,陳海軍建議道,“做國際并購要特別小心,不要因為并購對象價格便宜,或其品牌很具知名度并有一定的營運規(guī)模就輕易做決定,一旦并購,文化、語言、民族性等問題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風險。”
陳海軍表示,一個企業(yè)不是從內部改變,而是從市場改變,企業(yè)一旦掌握了市場,就能夠獲取客戶認同,取得客戶滿意,獲得訂單的增加,從而帶來企業(yè)內部的變化。
企業(yè)通過并購成長,這是世界的潮流,對友嘉集團來說,伴隨著仍在繼續(xù)的并購之路一路前行的,是從搶占智能制造的制高點到在國際舞臺上演繹民族機床品牌傳奇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