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才


震驚中外的旅順屠城慘案
說到屠城,人們自然會想起令人發指的日軍侵華歷史事件——南京大屠殺,那是1937年12月13日發生的事。長達40多天的大規模屠殺,南京民眾死亡人數超過30萬。
說到另一個屠城事件。就是1894年11月21日,日本侵略者在遼寧旅順犯下的屠城事件,殺害旅順無辜民眾超過2萬人。旅順屠城慘案比南京大屠殺早43年。那是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期間,日軍侵入旅順市區。滅絕人性的進行了4天3夜的大屠殺。“屠城”的釋義為“破城時殺盡其民”,旅順是個小地方,時至今日,也不過是大連市的一個區,當年旅順城內僅有的人口幾乎被趕盡殺絕,僅留下36名抬尸人,一時間,旅順變成了一座死城。
走進旅順萬忠墓紀念館,不論你是跟團聽講解,還是獨自一人默默地參觀,只要你用心去看,你都會對該事件感到壓抑、屈辱、憤怒。筆者退休后定居大連,曾前后3次去旅順萬忠墓紀念館。最近我在藏書中,無意中翻出一本1994年版的《遼寧中學鄉士教材——遼寧歷史》的小冊子。在第48頁只占半頁的篇幅中,發現了記載著發生在1894年的旅順屠城事件??春蟀胨?,我未能入睡,也許有很多人還不知道這段歷史,日本當局更是企圖掩蓋其事實,毋庸置疑,那是一場真實發生過的民族災難,我們應該銘記。
走進旅順萬忠墓紀念館
若想了解這段歷史,便要再一次走進旅順萬忠墓紀念館。萬忠墓紀念館位于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九三路。就在旅順長途客運站西側不到50米處,是為紀念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慘遭日軍殺害的2萬多名中國同胞而于中日甲午戰爭100周年之際修建的。
紀念館包括兩部分,內是“紀念館”,外是“萬忠墓”。來到紀念館前,還需登上50級臺階才能進入大門。上臺階前,會看到4行文字,讓人的心情頓時沉重起來,這4行文字依次是:“萬忠墓,1894·11·21—24,一座駭人聽聞的城、一座尸積如山的城,一座鮮血凝固的城、一座殊死抗爭的城”。上得臺階,抬頭可見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前常委、國務院前總理李鵬于1995年題寫的白底黑字的館名:“旅順萬忠墓紀念館”。
進入1000平米的展區。內容分“甲午戰爭前的旅順口”“甲午戰爭與旅順口的陷落”“震驚中外的旅順慘案”“旅順萬忠墓”4個主體部分,有前言、有結語。陳列室以大量的歷史照片、史實資料和一些實物,特別是遷葬時清理出土的文物。真實展示了大屠殺的暴行。整個陳列真實地反映了中日甲午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在旅順制造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的罪惡行徑,時刻提醒著人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走出紀念館,后面是殉難者享堂。3間并不顯眼的平房,門楣處掛著一塊金匾,上書“永矢不忘”4個大字。門前立有一塊石碑,上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順萬忠墓”。享堂后面建有兩座六角亭,亭中各立一塊石碑,分別是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直隸候補知州顧元勛立的“萬忠墓”碑,以及民國十一年(1922年)旅順四明公所(商會)立的“萬忠墓”碑。享堂后面是旅順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墓。青石圍起的一座圓形墓冢。青草覆滿墳頂,墳前立有一塊淡色墓碑,上刻“萬忠墓”3字,現場氣氛肅穆莊嚴。
旅順位于遼東半島最南端。與威海衛隔海相望,共扼渤海門戶。旅順作為北洋水師重鎮。由李鴻章耗時16年、耗資數千萬建成,船塢、炮臺、軍儲的實力為北洋海軍之首,被稱為“遠東第一軍港”。駐守旅順的清軍,在1894年11月初時,已達14700人,清軍兵力雖多,但諸軍互不聯絡。均無固守的信心。8位統領互不隸屬,各行其是。雖然臨戰前公推姜桂題為總都督,但他戰守無策,一味告援。不能改變諸軍相互觀望坐視的局面。
旅順口失守淪陷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10月22日,日本第一軍司令、陸軍大將山縣有朋率領的第一軍3萬人,就從朝鮮義州強渡鴨綠江,向海城、鞍山方向進攻。威逼奉天(沈陽),牽制了清軍在遼寧的主力。從10月24日到11月6日,日本陸軍大臣大山巖大將率領的第二軍共2,5萬人,分3批陸續在莊河花園口登陸,偷襲金州,占領大連灣。日本第二軍在奪取大連灣后,為攻克旅順。在大連灣休整10日。1894年11月17日拂曉,日本第二軍除在金州、大連灣留下少量部隊外,全部出動進犯旅順。日軍兵分三路:一為右翼縱隊,由第一師團、混成第十二旅團及攻城炮隊組成,山地中將為主將,乃木、西寬、長谷川三少將為其下屬:二為左翼縱隊,由步兵第十四聯隊、騎兵一小隊、山炮一中隊、工兵一中隊組成,滿益少佐為指揮;三為騎兵搜索隊。由騎兵一大隊組成,秋山少佐為指揮。當天,右翼縱隊和騎兵搜索隊在三十里堡宿營,左翼縱隊在辛塞子宿營。18日早晨6時左右,右翼縱隊從三十里堡出發,下午2時30分到達營城子。同日上午10時,騎兵搜索隊第一大隊隊長秋山好古率領的前鋒到達土城子,此時清軍3000多人突然出現,將騎兵隊團團圍住。日軍騎兵陷于重圍之中,秋山下令突圍,向雙臺溝方向逃去。此次土城子迎擊戰,日軍死傷55人,但此后清軍卻不敢主動出擊,消極防御。
11月21日。日本第二軍開始向旅順進犯,駐守清軍多位將領臨陣脫逃,只有愛國將領徐邦道等人率領士兵在土城子等地展開了英勇頑強的阻擊戰,曾兩次擊退侵略者。之后,日軍集中百門大炮轟擊旅順口,徐邦道率領士兵奮戰在東雞冠山下白玉山麓。終因寡不敵眾而慘敗。在日軍組織全面總攻下,旅順半島20多個炮臺在一天內被全部占領。清軍戰死約2000人。日軍僅損失280人,旅順失守淪陷。在日軍偷渡花園口、侵占大連灣后。僅5天時間,旅順陷落,北洋海軍慘淡經營多年的遠東第一近代化海軍基地落入敵手。
日軍瘋狂屠城,殺我同胞
日本侵略軍進入旅順后,在日首第一師團長山地元治授意下,對這個面積只有500平方公里的沿海小城進行了瘋狂的4天3夜大屠殺,上到白發蒼蒼的老人。下至嗷嗷待哺的嬰兒均遭殺害。家家遭殃,血肉遍地,條條街巷血流成河。當時的大街小巷、廣場院落、門前室內,到處都是尸體,零零落落的殘缺肢體到處都是,公共場所掛(插)滿人頭。有的一家老少躺在炕上還未起來就被殺死,有的媽媽緊緊抱著吃奶的孩子被日軍用刺刀一起捅死。秀麗的旅順變成血染的“人間地獄”。2萬多名無辜同胞慘死在日本帝國主義的屠刀之下,遇害者中絕大多數是毫無抵抗能力的老幼婦孺、手無寸鐵的民眾,男女老幼幾無幸免,屠殺慘狀駭人聽聞。當時全城僅留下36名壯年男子活口。這36人是屠殺者為驅使他們掩埋其同胞的尸體而留下的,臨時組成的抬尸隊。這些人每人頭上戴一頂尖尖的大白帽子,上面寫著“此人不可殺”的標記才得以保全了性命。旅順,北洋海軍的軍事重鎮,曾幾何時是那樣神秘,日本人覬覦已久,垂涎三尺。如今這塊肥肉赤裸裸地呈現在面前,這些貪婪至極的戰爭狂徒們,埋藏心底的魔鬼跳躍而出:“給我殺!給我血洗旅順!”日本人狂叫著,群魔亂舞。一時間,東洋大刀,洋槍洋炮,一齊高舉,無論男女老少。是中國人就殺。事后有人調查,此次事件中,旅順口當時幸存者不足800人,這些幸存者多是屠城事發時外出未歸,或躲藏起來沒被發現的人,否則會無一幸免。
不忘國恥的萬忠墓
旅順屠城慘案發生時,美國駐日武官歐伯連上尉、英國《泰晤士報》記者柯文、美國《世界報》記者克里爾曼、英國籍海員詹姆斯·艾倫等都根據自己的親眼目睹,向全世界作了公正客觀的報道。披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稱日本軍人是“長著野蠻筋骨的怪獸”。面對世界輿論的譴責。日本帝國主義者始終不承認這一事實,百般辯解說殺的都是脫掉軍裝的士兵。為了掩蓋罪行。1895年2月,日本強盜將被殺害的旅順城平民的尸體分3處集中火化,燒了10天之久。把骨灰裝進3口棺材,埋于白玉山東麓,用木牌寫上“清軍將士陣亡之墓”,借以欺騙視聽。1895年清軍收回了旅順。1896年11月,清政府候補直隸知州顧元勛主持修建了殿享,親題“萬忠墓”3字,并立碑一塊。大連解放后的1948年11月及1994年11月,“萬忠墓”先后重修;1971年3月,墓后增建展室。修葺一新后的墓園,建有2200平方米的旅順萬忠墓紀念館,展出內容分圖片、實物、資料和陵園4大部分。1997年6月被列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紀念碑陽刻“萬忠墓”3個大字,碑上陰刻有碑文。墓園總面積9200平方米。墓前重修3間硬山式磚砌享殿,門上懸掛“永矢不忘”匾額。墓園內蒼松翠柏陪襯,顯得格外莊嚴肅穆。
歲月荏苒,旅順口人民在建設自己的家鄉之際,對往日屈辱的一頁,至今沒有忘懷。這座陵園是中國人民抗爭入侵者的歷史見證,更是長鳴在后人耳畔勿忘國恥的聲聲警鐘!現為“全國百家重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走進旅順萬忠墓紀念館,百年前的嘶喊和血腥。百年來的思索和沉重,讓所有的來訪者戚然、肅然,不敢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