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對話”網7月8日文章,原題:為什么南極事務取決于澳大利亞與中國的合作南極早期的歷史充滿國家間競逐。但自從《南極條約》簽署后,協作變得比競爭更重要。其中澳大利亞(南極的最大領土聲索國)與中國(正在崛起的超級大國)的關系尤其至關重要。
中國作為澳最大貿易伙伴和南極事務重要一員,是澳實現目標必須與之打交道的關鍵國。這就引發了今后20年兩國如何在南極卓有成效合作的問題。
中澳的南極合作并非一帆風順。中方反對澳提出在東南極洲設立保護區的計劃。澳則擔心中國人在那里的活動。但中澳會擱置外交分歧,原因如下。
首先,中國更有可能支持而非削弱《南極條約》。作為崛起中的大國,中國對南極海的興趣日增,但對南極洲并無領土要求。若條約終結,中國肯定不會處于隨之產生的地盤爭奪的前列。因此,北京會繼續支持該條約。中國在北極的行為也支持這種觀點。中國已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國,這意味著北京選擇了接受而非挑戰當前的北極體制。
其次,為保持在南極科考的領袖地位,澳大利亞需要與他國協作。中國作為經濟強國,有充足的資金和技術,且北京對南極很感興趣——這會擴展至長期的科考合作。
再次,澳想要維持其作為南極環境保護領袖的地位,目前的一個障礙似乎是中國反對澳法和歐盟在東南極洲設立海洋保護區的計劃。中國是全球最大捕魚國,不愿支持“禁捕區”并不令人意外。但若澳邀請中國科學家參加南極海聯合科考,或許這個問題能從障礙變為機遇。這不僅會提高雙方對海洋生態系統的了解,也是澳(對華)施展外交軟實力的有效方式。
最后,澳在南極擁有大量經濟利益,比如可持續的漁業和旅游業。與此同時,越來越多中國人出境游覽,去年訪澳突破百萬人次。如今,有錢的中國游客瞄上了南極,澳能在經濟上受益,也必須與中方密切合作。
這一切意味著,可以期待未來20年澳中關系會變得更加緊密——即便在世界最偏遠的地方。▲
(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16-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