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瑩

摘要:隨著13個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的成立,我國數字出版基地建設的總體格局基本形成。筆者在描述其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運用SWOT分析方法,從內外部因素出發,指出了我國數字出版基地建設的優劣勢以及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數字出版 基地建設 基本情況 SWOT分析
一、我國數字出版基地建設的基本情況
隨著數字化的不斷深入,數字出版基地建設已經成為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我國的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共有13個,分別是上海張江、重慶、廣東、江蘇、華中、天津、中南、杭州、西安、安徽、海峽、北京和青島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其基本情況如下:
1.基地分布情況
從地理位置來看,這13個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多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中部地區零星分布(中南、華中、安徽三處),而西部地區僅有西安、重慶兩處。這一地理分布情況顯示出我國數字出版基地分布極不均衡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的地域發展狀況,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體現。
2.基地建設情況
從成立時間上看,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上海張江數字出版基地正式掛牌成立于2008年7月,它是在張江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基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邁開了我國大型數字出版基地建設的第一步。2011年,廣東、江蘇、華中、天津、中南等5個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掛牌成立,掀起了數字出版基地建設的熱潮。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建設的13個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均已基本成形,我國大型數字出版基地建設的總體格局基本確立。
3.基地發展情況
筆者在對13大數字出版基地相關資料進行廣泛研讀的基礎上,總結出它們在發展過程中的兩大特點:(1)多領域發展:從基地發展所涉足的具體領域來看,各個基地在明確自身發展重點的基礎上努力涉足數字出版的多個方面。如杭州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在手機出版、動漫出版、網絡游戲出版、數字印刷、數字報刊、平面圖書數字化、數字圖書館建設等方面已初具發展優勢”[1]。(2)多園區建設:從基地園區建設上看,大部分基地都采用“一區多園”的發展模式。如江蘇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其總部設在南京,另外還在無錫、蘇州、揚州、鎮江等地建有多個園區,基本形成了“以南京為中心,蘇錫常鎮、揚州為兩翼”的“一體兩翼、一基地(南京雨花開發區基地)、多園區(無錫園區、蘇州園區、揚州園區等)各具特色的差異化發展的數字出版產業集群”[2]。
二、我國數字出版基地建設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稱態勢分析法或優劣勢分析法,是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管理學教授韋里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最先提出的。目前,這一分析方法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的研究之中,成為一種綜合衡量組織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以制定未來發展戰略的方法。[3]其中,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是組織內部因素,機遇(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是組織外部因素。
我國數字出版基地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其發展必將受到各方面的影響,不僅存在其自身固有的優勢和劣勢,而且也面臨著來自外界的各種機遇和挑戰。針對我國數字出版基地建設面臨的這種復雜的內外部環境,筆者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其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思考,以期為我國數字出版基地建設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1.自身優勢(S)
數字出版基地建設作為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其存在和發展具有必然性,這種必然性來自于基地建設自身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優勢。(1)行業前景廣闊:數字出版是朝陽產業,是出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數字出版產業為核心的基地建設充滿了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潛力巨大。(2)集聚效應明顯:基地建設有利于整合基地內各企業的優勢資源,有利于精品內容和先進技術的高效結合,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盡可能大的聚合效應,從而推動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
2.自身劣勢(W)
雖然說數字出版基地具有強大的自身優勢,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從內部因素來看主要有以下兩點:(1)發展尚不成熟:我國數字出版基地建設尚處于初創期,發展還很不成熟,需要在進一步的發展中發現不足、彌補缺陷,探索出一條合理的科學發展道路。(2)建設周期較長:基地建設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短時間內難以形成規模,要想建成一個設施完備、體制完善的數字出版基地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這種長期性嚴重阻礙著基地建設的步伐,制約著基地的發展壯大。
3.外在機遇(O)
從其自身條件來看,我國數字出版基地建設可謂是優劣兼具。而從其外部條件來看同樣也是如此,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其機遇提供了數字出版基地建設存在和發展的可能性,主要源于以下兩點。
(1)各級政策支持:國家及當地的政策支持減少了基地建設的阻力。我國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的建設正是國家站在戰略高度所做的有關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規劃,是在原新聞出版總署的組織指導下實施的,其在建設過程中得到國家的支持,享受到國家賦予的各項優惠政策。另外,各基地基本都建立起省部/部市合作機制,基地所在省市政府及各相關單位也參與其中,積極配合基地建設,給予了很多政策支持和行業指導。
(2)歷史潮流推動:基地建設迎合了當今社會分工合作的生產方式和媒介融合的發展趨勢,符合歷史潮流。當今社會是一個協作型社會,商品生產由多個環節組成,形成了環環相扣的產業鏈條,數字出版基地的建設有助于產業鏈上各環節之間的良好溝通和協調。數字出版基地建成后還可以達到集聚相關企業的目的,有利于不同媒體共享優質的內容資源、共創多元的精神文化產品。當今社會的這種生產方式和媒介融合的趨勢是數字出版基地建設的外部條件,為其存在和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4.潛在威脅(T)
我國數字出版基地的建設在各種積極因素的推動下向前發展著,但其未來發展之路絕非一片坦途,其中也蘊含著潛在的威脅。
(1)經濟環境制約:數字出版產業作為市場經濟中的一員,其基地運營情況必然受到整個經濟社會大氣候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較大發展,目前國民經濟基本實現了平穩較快增長。但是,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在技術創新、科學管理、品牌打造等方面能力不足。僅就國內而言,各地區經濟發展的水平也極不平衡,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在建設和發展數字出版基地方面阻力很大。這樣的經濟發展環境不利于數字出版基地的發展,資金、技術和管理成為我國數字出版基地建設過程中面臨的三大難題。
(2)傳統思維束縛:公元7世紀,雕版印刷術發明后開始出現印本書,這標志著我國出版業的正式出現。照此時間計算,我國的傳統出版業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雖然數字出版正以破竹之勢席卷全球,但我國深厚的紙質出版傳統影響著一代代出版人的思維方式和實踐活動。不可否認,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之間的合作前景光明,但這種融合之路免不了摩擦甚至沖突。數字出版基地建設需要吸納傳統出版領域的相關單位助力其發展,而兩者因思維方式、工作方式等的不同或多或少地會產生矛盾,甚至會出現傳統出版束縛數字出版創新發展的情況,不利于雙方的合作共贏。
三、結語
結合上述分析,可以總結出我國數字出版基地建設發展的兩大動力:一個是自身的努力,一個是外界的支持。我國數字出版基地建設要想再上一個臺階,離不開自身對先進技術的研發、對優秀經驗的借鑒以及對科學管理方式的探索,也離不開國家及各地方政府在資金、政策、技術等方面的扶持。我國數字出版基地應乘著數字化發展的熱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盡力彌補自身不足,將來自外界的不利因素轉化為推動自身發展的強大力量,借助外力完成這個時代賦予它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2]新聞出版總署科技與數字出版司. 實踐·探索·啟迪——數字出版案例選編[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1.
[3]360百科. SWOT分析方法[EB/OL]. http://baike.so.com/doc/5503705-5739449. html.
(作者單位:科學導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