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常青
摘要: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預示著科學的種植方式成為我國將來農業發展的趨勢。將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結合我國目前農業發展現狀,不僅有著深遠意義,更為我國農業科技研究技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將結合大豆窄行的特點對種植技術進行全面分析。
關鍵詞:大豆窄行密植;科學技術特點;種植要領;注意事項
我國農業正在不斷進步,由于科技不斷完善,農業也要相應作出整改技術,結合先進的栽培技術和國內外基本種植情況,我們研究出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這種技術在任何環境和生產力下都能夠被成功運用,產量也比傳統種植技術方法高出百分之二十以上,目前在我國農業中已被廣泛運用,并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為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大豆窄行密植技術特點
1.種植基地選擇
大豆窄行種植技術主要是針對種植區域展開規范和要求,在整體上縮小種植地之間的行間距離,在株距上加以擴大,使得植株分配合理,避免了植株錯輪的發生,增加了綠色屏障,為株距間增添了受光條件,尤其對中層和底層的受光情況做出了改善,這也是保證這項技術增長的基礎。
2.種植技術內容
這項技術的在種植上的組成部分是,深化土質,改善因土質疏松造成的低產,在對肥料的選擇上也做出變革,傳統的大豆種植技術中,選肥施肥角度都是從大豆高產上出發,存在一定的局限作用,窄行種植技術在選用肥料上要求相對不高,適當的使用除草技術,是此項技術的不同之處。
3.種植種子選擇
第一,品種選擇
結合種植區域和生態環境考慮,選取種適合在此區域生長的種子,窄行密植技術的在對種子的選擇上并沒有過高的要求,秉持的和標準即因地制宜,最終的目標就是高產;品種一般有半低秸稈、抗倒伏、不可逆性三種,實際應用中的品種在市場上還是隨處可尋的;
第二,種子處理
確定好品種后,在種植前要將種子進行篩選處理工作,由于大批量的購置種植,其中可能會存在飽滿度較低或含有蟲害的種子,運用人工或者選種設施將不符合播種條件的種子剔除;以免直接播種種子,出現蟲害傳染現象或者成長不均衡情況;
第三,種子標準
常見的種子分類有兩種,一種是標準級別,一種高程度級別;在這項技術應用中,種子的選擇停留在標準級別上,就是純度在98%以上,成活率在90%以上,水分不低于13%。
二、大豆窄行栽培用地分析
1.運用輪作耕地模式
進行地都窄行培育時要注意對土地使用和耕作。首先,由于土壤在向植物供應的養分會有一定量的限制,因此在同一片種植區域不可以在三年內栽培同一種作物,例如在第一年可以進行種植栽培小麥類作物,利用輪作換茬的辦法不僅有利于作物的生長,能夠使土壤得到更好的保護,以免養分被消耗過多對下一茬農作物的產量有所影響;其次,在第一年種植的小麥類作物在收割以后可以利用循環原理將秸稈打碎以散鋪的方式灑在田間,配合尿素作用于土壤,可以增加土壤的養料,對下一年的農作物的培育和生長起到重要作用。
2.及時進行土壤耕新
土壤過于疏松或過于緊實都不利于對大豆的栽培,也容易影響大豆產量,不利于農業發展。只有將深土和淺土相互中和,達到深淺一致,就不會出現大豆根苗漏出的現象。首先,要對土地進行定期翻新,在翻新的過程中將緊實的土壤弄松,將松軟的土地弄實,是土壤密度達到一個中間值狀態,不僅能夠使大豆種子在土壤中吸收更多的養分,確保大豆栽培工作順利進展,也可以為下一批農作物的生長起到重要作用;其次,要注意季節影響,在冬季來臨之前用松耙結合的方式運用機械設備控制好土壤的厚度,為下一年耕種打下了良好基礎。
3.因地選擇施肥工作
首先要選好季節,在深秋時進行施肥工作,要結合土地面積來對肥料的比例進行適當調節,可以提高田地凈產量;其次,要根據大豆不同種類選取不同的肥料,否則就會出現作物中毒死亡的現象;第三,采取有效的施肥方式,可以促進農作物生長,為大豆施肥時可以選擇高新技術航空噴灑肥料的方式,使土地和作物更充分吸收肥料中的養分,這樣有利于對種子的生長。
4.選擇適合的播種時間
在播種之前要選好田間距離,一般以30cm行距的平播密植方式為最佳。各個地區在播種時要選擇在適合的溫度下進行播種,一般以當地的恒溫為主。首先,利用平間種植播種機來進行播種在播種時每粒種子之間要有一定距離。第二,在播種機工作之前嚴格檢查機器的穩定性,主要檢查機器的軌鏈是否和耙土的尺釘完全契合。第三,注意細節工作,如果封閉式除草無法完成,要及時采取措施,以免耽誤耕種播種。
5.以化學方式進行除草
秋季采用混土施藥方法使用除草劑,秋施藥可結合大豆平作窄行密植的秋施肥來進行。秋施衛農、乙草胺、賽克津、杜耳等后混入土壤中。
三、關于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的幾點想法
通過幾年的引進工作,窄行密植栽培技術在我省已獲得了很大成功。根據黑龍江省的不同自然環境條件、生產力水平、耕作體系等已形成了以窄行密植為核心的三種密植模式,即“平作窄行密植”、“大壟窄行密植”和“小壟窄行密植”。為了充分發揮窄行密植的增產作用,建議在以下幾方面進一步完善。
1.加速矮桿品種的選育。
目前,我們已育成了一些適于窄行密植的矮桿品種,但是這些品系在豐產性、適應性上,還需進一步改善。另外,美國育種方法是采用大量品系測產法,最后選出的品種多數是分枝性品種,這也說明分枝性品種的適應性和高產性也是我們今后育種應該注意的。
2.播種機械。
這一問題在國營農場比較好解決,但是在地方解決配套機械種植還有一定難度。雖然通過與農機部門合作已生產出密植的播種機械,但是這些機械的播種質量、效率、本身性能還需進一步提高。
3.整地要求。
由于應用此項技術,在作物的生長期基本上是不進行中耕,所以在播前對土壤的深松是十分必需的,因為這一措施對根系發育和水份蓄藏至關重要。這一方面,過去我們曾多次強調,并在1998年制定的生產技術規范中強調了它的重要性和做法,目前國營農場已做到,而地方做起來比較困難,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
4.化學除草
化學除草密植高產的關鍵技術之一。由于窄行密植,田間中耕作業減少或不中耕,這樣就要有效的控制雜草,這一點只要認真科學地使用除草劑,就可以解決。總之,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引入我國后,經消化、嫁接,受到農場職工、農戶的歡迎,推廣面積逐年擴大,是一項節省投入、降低成本、提高產量的好技術,具有非常廣闊的推廣前景。
大豆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是一項增產大豆的新技術,一般可增產20%以上。這項技術已形成大垅窄行密植、小垅窄行密植和平作窄行密植三種模式,已在不同生態條件、不同生產力水平條件下大面積推廣。大豆窄行密植,由于植株分布合理,增加了綠色面積,改善了受光條件,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是大豆獲得增產的生理基礎。
參考文獻:
[1] 石紹河,肖佳雷,劉寶海,符強,薛英會,劉立超,王貴江,李煒.不同栽培技術對大豆土壤水分、容重及產量的影響[J].大豆科學,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