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普文
一、選地、整地
宜選擇土壤比較肥沃,保水性好,通氣性強,兩年未種過大豆的地塊。杜絕重茬,避免迎茬,上茬作物施用過阿特拉津的地塊最好隔一年種豆。在土壤水分適宜時進行伏秋整地,嚴禁濕整地。要求對麥茬等沒有深松基礎的實行深松;玉米茬等有深松基礎的采用耙茬或旋耕。深松深度35厘米以上,耙茬深度15-18厘米,旋耕深度14-16厘米。質量要求整后耕層土壤細碎疏松,地面平整,達到播種狀態。大豆壟上行間覆膜的整地要在伏秋整地后,秋起1.3米的平頭大壟,并及時鎮壓。秋起平頭大壟的標準要遵循八個字,即高、寬、平、齊、勻、直、施、墑。高就是壟臺高度鎮壓后應達10-15厘米;寬是指壟臺面寬大于等于90厘米;平是壟臺面平整,土碎無坷拉,無秸稈;齊是起壟起到頭起到邊,地頭整齊;勻是壟距均勻一致;直是壟向直,百米誤差不超過2厘米;施是有條件的進行秋施肥、秋施藥;墑是適時鎮壓,確保土壤墑情好。
二、施肥:在一般情況下,肥種分開,施于種側下4~5厘米,化肥用量可以調節。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銨20公斤以上時,可分層施入:上層種肥深度5~7厘米,施肥量占1/3;底肥深度10—16厘米,施肥量占2/3。
三、選種及種子處理
1.選種。品種的純度應高于98%,發芽率高于85%,含水量低于13%。挑選種子時,應剔除病斑粒、蟲食粒、雜質,使種子凈度達到98%或更高些。
2.根瘤菌拌種。每公頃用根瘤菌劑3.75 kg,加水攪拌成糊狀,均勻拌在種子上,拌種后不能再混用殺菌劑。接種后的豆種要嚴防日曬,并需在24 h內播種,以防菌種失去活性。
3.藥劑拌種。為防治大豆根腐病,用50%多菌靈拌種,用藥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3%。大豆胞囊線蟲為害的地塊,播前需將3%的呋喃丹條施于播種床內,用藥量為每公頃30~97.5kg。要注意先施藥后播種。呋喃丹還可兼防地下害蟲。
4.種子測定和發芽試驗:經過精選的種子在播種前應測定粒重和做發芽率試驗。這兩項工作是計算播種量的根據。將經過精選的種子,隨機取樣3份,每份隨機抽出100粒種子,各自稱重并求出平均數,即為該品種的百粒重。其單位用克表示。種子發芽率測定:將上述3份各100粒種子,分別放人3個小蝶或發芽皿中,下墊草紙或河沙。加水至薄水層,然后將種子均勻擺好,放在20℃左右溫暖處(灶旁或保溫箱內)吸水膨脹發芽。經過5~7天計算能正常長根發芽的種子數,并將3個樣本加以平均,即為該種子的發芽率。要求發芽率95%以上。
四、播種期
大豆播種時期早晚與產量有很大關系。播種過早,由于土壤溫度低對出苗不利,會造成爛種而缺苗;播種過晚,雖然出苗快,但幼苗和根系生長都快,苗不壯,易造成徒長。大豆最適播種期應根據當時溫度、土壤墑情而定。一般以土壤5厘米耕層地溫穩定通過8-10℃,土壤含水量在20-22%時為適宜播種期。
五、田間管理
1.壟溝深施:在大豆剛拱土時進行鏟前壟溝深松。
2.鋤地與中耕:(1)第一片復葉前鋤頭遍地,做到鋤凈苗眼草,不傷苗,松表土。(2)苗高10厘米左右時,進行第二次鏟趟,用大鏵趟成張口壟,做到不傷苗,不壓苗,不漏草,培土不超過第一對真葉節。(3)第二次鏟趟后10天左右,進行第三次鏟趟,要做到深松多上土,用大鏵帶培土板趟成方頭壟,培土不超過第一復葉節。(4)做到三鏟三趟,鏟趟不脫節。
3.化學除草:(1)播前土壤處理。在春整地后播種前5-7天處理。要求施藥均勻,流量準確,不重不漏。噴后順、斜各耙1次,施藥混土復式作業,混土深度7-10厘米。注意春季土壤水分過高或過低時,不要進行土壤處理,以免影響播期。(2)如播前沒有進行化學除草,可在播后苗前進行化學除草。壟作栽培,也可苗帶噴藥,施藥量按噴灑面積計算,施藥后混土2-3厘米。(3)在大豆生育前期,田間雜草較多時,可在雜草基本除齊商情較好的條件下,進行化學防除,宜早不宜遲。
4.葉面追肥或矮化壯稈:(1)在大豆花莢期可根據大豆具體的長相情況進行適宜追肥。如生育不足,可進行根外追肥。根外追肥一般選用富爾655或富爾翠花葉面肥。(2)大豆花期如生長過于繁茂,有倒伏傾向時,可噴施多效唑、矮壯素或縮節胺等矮化壯稈劑,促進大豆矮化,平衡生長。
六、收 獲
大豆的收獲期,因利用目的的不同而不同,綠肥用大豆在開花盛期耕入土中最為適宜;青飼料用大豆在開花至結莢期都可收獲,但以籽實發育達一半時收獲為最好;蔬菜用大豆宜在豆莢飽滿時采收為好;種子用大豆宜在葉片基本落光莖莢呈草枯色(黑莢品種變黑色),籽粒變干,已與莢分離,種子達半硬,并呈原有品種色澤,手搖植株響,是收獲適期。種子用大豆成熟后應及時收獲,收大豆時快鋤(刀)、低鏟(割),以免將根瘤菌帶走,造成氮肥素損失,邊收邊捆成小把,運回通風處晾曬。
(作者單位:158300黑龍江省密山市當壁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