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華
農作物之間的套種是實現錢糧雙收的有效措施,近年來我國大力農作物之間的套種,其中玉米套種指天椒是較為流行的一種套種方法。本文將從玉米套種指天椒栽培技術的現狀入手,研究高產栽培的關鍵技術環節。
套種是指在前茬作物到達生長發育后期時,將后茬作物播種或者移栽在株行間的農作物種植方法,這是實現高產、高效農業的重要途徑。合理的套種既可以有效的利用光、熱、水等自然資源,又可以明顯提升農作物的單位土地面積產量。玉米套種指天椒的高產栽培技術是應用較為廣泛的套種技術,但是在具體的套種栽培中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將結合這些栽培問題研究玉米套種指天椒的高產栽培關鍵技術。
一、玉米套種指天椒栽培技術現狀分析
玉米套種指天椒在我國的具體實施已經非常普遍,以甘南縣2010年的農作物推廣為例,農作物的套種總面積達到了1.52萬平方公頃,占據全年的總種植面積的24.3%,玉米套種指天椒是主要的套種方式,面積達到3387平方公頃,占據總套種面積的32.1%。然而,通過實地考察我們發現,玉米套種指天椒還存在著以下的三種問題【1】。
(一)套種密度不合理、套種規格不規范
在前茬作物玉米的種植過程中,種植規格基本為單行雙株,播種方式為平鋪開溝播種、不起畦,種植密度為每畝2500—2800株。不起畦經常導致田間的排水問題嚴重,很多農作物因為雨水堆積而導致死亡,產量得不到保證。后茬作物指天椒密度為每畝2800株,種植密度又相對過大。生長中后期指天椒會產生大量的枝條,這會導致作物通風性和透光性較差,從而引起植物病害。
(二)指天椒植株偏高、分叉節位高
播種人員對套種時間的把握不準確常常會產生過早移栽的問題,過早移栽會造成指天椒椒苗一直生長在玉米的遮蔭下,植株分節位較高,整體高度也相應偏高。指天椒如果失去了一級的分枝果和二級的分枝果,植株的穩定性也較低,很容易倒下折損。
(三)管理不科學、不系統
指天椒在生長過程中管理較為粗獷。具體來說,對指天椒的移植栽種時間把握不準確、種植較為粗放、移植時的基肥不充裕、指天椒的光照時間不充足、生長時期管理混亂等等。這些問題會導致指天椒幼苗較細較弱,影響后期的產量。
二、玉米套種指天椒關鍵技術環節
(一)高產優質品種的選擇
我國的農業長期處于靠天吃飯的狀況,通過專業人員的實驗,在種植玉米時選用正大619、正大818、迪卡007和迪卡008這四種雜交種子較為科學,能盡量減少自然天氣的影響。天指一號和天指二號是常用種植品種。除此之外,正大十二紅、紅麗、紅火等等也是新型的優質品種。
(二)把握合適的椒苗移栽期
準確的椒苗移栽期是套種成敗的關鍵。根據長期的播種經驗,春玉米的播種期一般把握在春節前后的15天內進行,2月25號以最后的期限期限。指天椒的播種時間一般把握在三月份,幼苗應該適當注意間苗和假植,幼苗間距的標準是5厘米,保證后期苗粗苗壯。移栽時間在幼苗期60天左右,幼苗一般具有8—10片葉子,移栽時間的取決于玉米的生育期,玉米收獲期30—40天一般是最適宜的時間,具體時間還要視情況而定。
(三)把握規格密度
根據人們的種植經驗, 玉米種植使用雙行單株形式,行距一般保持在50—80厘米,株距保持在30—50厘米,密度一般把握在每畝3000—3500株。在這個種植密度下,畝產量基本保持不變,超過每畝4000株后產量會有明顯的下降。指天椒的株距一般保持在45—50厘米,最適種植密度為每畝2000—2500株,把握這些種植經驗既可以減少人工的勞動強度還可以明顯的增加產量【2】。
(四)保證基肥
植株的健壯生長離不開充裕的基肥,基肥也是植株產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套種這種消耗地力的作業模式中,基肥更是異常重要。基肥的釋放量一般是每畝1000—1500千克,主要的物質是農家肥和復合肥。在放置基肥時要開穴施肥,保證土壤和基肥的混合,以免燒死植株。
(五)東西走向種植
種植的行向是光合作用效能的重要影響因素,關系著直射光的吸納時間。東西走向的種植方式可以保證全天的直射光,顯著地增加光合作用強度。這也是農戶長期以來的播種經驗,一定要認真領悟。
(六)玉米秸稈還田
玉米的秸稈直接還田既能培養地力、減少土壤水分流失,也能促進指天椒的生長。玉米秸稈在土壤中易為分解,第一年就能分解將近三分之一,其中的有機氮可以達到將近20%的利用率,這是非常有效的施肥方法。
(七)重點關注防治病蟲害
病蟲害直接影響指天驕的生長和產量,指天椒和玉米的主要害蟲是蚜蟲,在生長過程中要注意噴灑蚜虱靈等低毒農藥。
結束語
合理利用農作物之間的套種可以明顯的增加農作物產量,玉米套種指天椒是非常實用的套種方式,我們要在掌握套種基本方法的基礎上,積攢種植經驗和學習科學研究成果,使套種取得更好的產量,為我國的農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單位:162100黑龍江省甘南縣甘南鎮農村經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