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海
嫩江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耕地土壤肥沃的,是黑龍江省的產糧大縣,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素有“北國糧倉”的美譽。這里耕地沒有污染,生產的農作物以品質優良、無污染、綠色環保,并且都是非轉基因農產品。
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農民種植的作物種類也不短豐富。近年來,紅小豆的種植從無到有,面積不斷增加。為解決農戶種植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栽培問題,本文對此進行淺析,以滿足農戶的需要。
紅小豆又稱紅豆、飯豆、赤豆,屬豆科豇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我國,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種植,我國是世界栽培上紅小豆面積最大、產量也是最高的國家。紅小豆具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的功效。整粒食用,或用于煮飯、煮粥、做赤豆湯。常用來做成豆沙作為餡料,美味可口。
1 選地整地
紅小豆喜溫、喜肥、怕澇、耐旱、不宜連作、生長期短、適應能力強、耐貧瘠。
要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耕層深厚、肥力較好的地塊種植。而且要求土壤耕層通透性要好,排灌方便。紅小豆不宜連作,要選在2~3年內沒有種植過豆類作物的地塊種植,可與玉米、高粱、谷子、小麥、南瓜等作物進行輪作。
地塊要進行深翻,并且耙平耙細,耕地深度在20cm以上,要打破犁底層,而后起壟。
2精選種子,確保種子質量
種子是增產的內因。要選擇抗病能力強、品質優良、生育期與當地相對適應的高產品種。如龍小豆、寶清紅、大紅袍等。種子質量要達到凈度98%以上,純度98%以上,發芽率85%以上。剔除病粒、半粒、蟲口粒、破碎粒,以保證種子出苗整齊,確保苗全、苗齊。
3 適時播種,苗全苗壯
為了保證苗全苗壯,種植紅小豆不但要做到適時播種,而且要確保播種質量。當土壤耕層溫度穩定在14℃以上時就可以播種,嫩江縣一般在5月10日至5月20日播種。行距60~65厘米,中等肥力地塊公頃保苗22~25萬株,肥沃的地塊可以適當降低密度,土壤肥力低的地塊可以適當增加密度。紅小豆在出苗時,子葉不出土,留在土壤內,因此播種不宜過深,播種深度控制在3cm~5cm為宜,覆土要嚴密,播種后要及時鎮壓,防止失墑。
4 合理施肥
種植紅小豆每公頃施入磷酸二銨120~140公斤,硫酸鉀50~60公斤。在紅小豆進入初花期時,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能夠促進結實,提高產量。
5中耕管理
紅小豆出苗后要立即進行第一次趟地,既能消除部分田間雜草,而且通過松土還有利于幼苗根系發育,并且能夠提高地溫,促進紅小豆的生長。
第一次趟地以后,每隔7~10天進行一次趟地作業,爭取在封壟前進行2~3次中耕作業。紅小豆的生育后期要及時拔凈田間雜草。最后一遍趟地要同時進行培土,可以有效減少倒伏現象的發生。
6 化學除草
進行化學除草,既省工又省力,所用農藥可選用精穩殺得、精禾草克、虎威、蓋草能、拿捕凈、精喹禾靈等,具體用法根據使用說明和當地應用實踐進行。建議人工或除草機進行除草,不僅可以有效降低紅小豆化學農藥殘留,確保品質優良,而且還可以減少污染,減少支出。
7防治病蟲害
7.1紅小豆病毒病
紅小豆花葉病毒病主要癥狀為葉片皺縮或者花葉,小葉皺縮,植株矮小,不能開花結莢。該病嚴重時顆粒無收。病毒病用20%農用鏈霉素1000~2000倍液噴霧防治;
7.2紅小豆銹病。
紅小豆的莖、葉片和豆莢都能感染銹病。銹病病菌可借風雨在田間傳播,因此小豆播種時最易得銹病。在發病初期用25%粉銹寧2000倍液噴霧防治。
7.3 紅小豆角斑病。主要危害葉片,也能夠侵害葉柄、莖和莢等部位。該病由種子帶病菌傳染,風雨和農具傳播。發病最適溫度是30℃,致死溫度是50℃。此病防治辦法:(1)合理輪作、間套作。(2)清除病殘植株。(3)藥劑防治:用500倍代森鋅或1000倍多菌靈液及160倍等量波爾多液噴灑。間隔7~10天噴1次。
7.4蟲防治,蚜蟲的成蟲分為有翅蚜和無翅蚜兩種。有趣蚜蟲可以遷飛。發生蚜蟲時可以采用40%氧化樂果2000~3000倍液在無風天進行噴霧防治,噴霧的最佳時間為上午9~11時或下午2~4時。
7.5豆莢螟,豆莢螟鉆蛀豆莢內咬食豆粒危害,因此一定要在幼蟲未鉆進豆莢時進行藥劑防治。可用2.5%敵百蟲粉每畝1.5千克,或50%殺螟松乳劑800~1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
8適時收獲與安全儲藏
紅小豆的成熟時期不一致,當基部的莢果呈現黑色成熟時,植株上部的莢果還沒有成熟,或者還處于灌漿期。收獲時間要在田間大多數植株上有3/4莢果變黃時,進行收獲。收獲過早產量降低,收獲過完植株下部先成熟的豆莢會炸裂而加大收獲損失。收獲時間最好安排在早上或黃昏時進行,不要在烈日下進行收獲,可以有效避免炸莢,降低損失。收獲后,晾曬3-4天,當籽粒含水量降到18%以下時再進行脫粒。
紅小豆籽粒含水量必須控制在13%以下,才可以入庫儲藏,否則很容易變質,增加貯藏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