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暢
一、霜霉病俗稱霜葉、枝干。一般9 月下旬開始發病, 10 月盛發于蓮座期, 氣溫忽冷忽熱、陰雨連綿發病重。該病主要危害葉片, 初期為水漬狀小斑,以后逐漸擴大, 色澤由淡綠色漸轉為黃色至黃褐色, 病斑受葉脈限制而形成多角形或不規則形, 在病葉背面長出白色霜狀霉層, 雨后、霧后或早晨露水未干時最易見到, 發病重時葉片變黃變枯。發病初期, 及時用50%多菌靈800 倍液、75%百菌清500 倍液、72. 2%普力克水劑600~ 800 倍液、64% 殺毒礬500 倍液、58%甲霜靈錳鋅500 倍液噴霧, 每畝噴對好的藥液60~ 70 公斤, 隔7~ 10 天噴1 次, 連噴2~3 次。霜霉病與白斑病混發區, 用40%乙磷鋁200 倍液加25%多菌靈400 倍液噴霧。霜霉病與黑斑病混發區, 用40%乙磷鋁200 倍液加50%撲海因1000 倍液, 或加70%代森錳鋅500 倍液, 兼防兩病效果優異。
二、軟腐病俗稱爛疙瘩、腐爛病、脫幫等。包心期雨水多、氣溫低發病重。常見有三種類型: ( 1) 外葉呈萎蔫狀, 晴天中午萎蔫, 早晚恢復, 持續幾天后, 病株外葉平貼地面, 心部或葉球外露, 葉柄或根莖處髓組織潰爛, 流出灰褐色粘稠狀物, 輕碰病株即倒折潰爛; ( 2) 病菌由菜幫基部傷口侵入, 形成水浸狀浸潤區,逐漸擴大后變成淡灰褐色, 病組織呈粘滑軟腐狀; ( 3) 病菌由葉柄、外部葉片邊緣, 或葉球頂端傷口侵入, 引起腐爛。三種類型的病爛處均散發出惡臭味, 成為本病重要特征, 別于黑腐病。應注意防治誘發軟腐病的各種蟲害, 如螻蛄、地老虎、菜螟及小菜蛾等。發病初期, 及時用72% 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或氯霉素100~ 200p pm 防治, 或畝用70%敵克松100 克對水50 公斤噴霧、48%瑞枯霉200 倍液噴灑、50%DT 殺菌劑每畝10克對水25~ 30 公斤噴治均可。
三、病毒病俗稱孤丁病、抽瘋、花葉病等。連續高溫干旱, 蚜蟲多, 病毒傳播快, 發病重。多發生在幼苗期, 初期心葉產生明脈, 隨即沿葉脈失綠, 呈淡綠和濃綠相間的花葉, 苗僵縮、畸形。葉背主側脈上可產生褐色條紋或壞死斑點。染病早的植株停止生長, 不能包心; 染病晚的植株生長緩慢, 能包心, 剝去外葉, 可見一些葉片有許多褐色壞死斑點。在幼苗8~ 10 葉期認真治蚜, 可噴灑50%敵敵畏或40%樂果1000 倍液, 每5~ 7 天1 次, 連治2~ 3 次, 以消滅病毒傳播源。發病時, 可用新型植物農藥抗霉劑1號200~ 300 倍液、83 增抗劑100 倍液,每7~ 10 天1 次, 連噴4~ 5 次。
四、白斑病常與霜霉病并發, 不僅影響產量和品質, 而且影響耐貯性。多雨季節, 田間濕度大, 發病重。只危害葉片, 初期葉面散生灰褐色細小斑點, 擴大后呈圓形或卵圓形, 中央部分逐漸變成灰白色, 周圍有淡黃綠色暈圈。潮濕環境下, 病斑背面生淡灰色霉狀物, 后期病斑呈白色, 半透明狀, 易破裂穿孔, 病斑成片后病葉枯死。發病時, 可用50%甲基托布津600~ 800 倍液、75% 百菌清600 倍液、80%代森錳鋅400~ 600 倍液、65%代森鋅500~ 600 倍液、50%多菌靈800 倍液, 每15 天噴1 次, 共防2~3 次。
五、黑斑病大白菜生長后期, 遇連陰雨病害最易發生。主要危害葉片, 嚴重時葉柄也受害。發病多從外葉開始,病斑近圓形、淡褐色或黑褐色, 具明顯的同心輪紋, 周圍常有黃色暈環, 病斑上生微細的黑色霉狀物。葉柄上病斑長菱形、暗褐色、凹陷, 具同心輪紋, 亦生黑霉。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 8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500 倍液、40%克菌丹400 倍液、70%敵克松600~ 800 倍液、50%多菌靈500 倍液噴治。
六、黑腐病幼苗被害時, 子葉呈水浸狀, 逐漸枯死。成株期, 發病多從葉緣開始, 呈 V 字形黃褐色病斑, 葉脈壞死變黑, 病葉變黃干枯, 病株能沿葉脈、葉柄擴延到莖部和根部, 造成維管束變黑,植株萎蔫枯死, 濕重時發生無臭味腐爛。發現病株及時噴灑72%農用鏈霉素或新植霉素100~ 200ppm、25%瑞枯霉800 倍液、70% 敵克松400~ 600 倍液、25%瑞毒霉和50% 福美雙1 : 1 混合均勻對水500 倍液, 間隔10~ 15 天噴1次, 共噴2~ 4 次。
七、炭疽病發病初期, 接近地面的葉片上出現褪綠的橢圓形小斑, 后變成灰褐色, 下陷成薄片狀, 葉柄背面的病斑菱形。病部變褐、腐爛, 組織逐漸塌陷,但表皮層仍能保持完好, 嚴重時, 葉柄正反兩面均產生病斑, 病葉中心部位常出現成片壞死區, 最后導致植株死亡。發病初期噴灑70%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80%炭疽福美800 倍液、70%甲基硫菌靈1000 倍液加75%百菌清1000 倍液,隔7~ 10 天噴1 次, 連防2~ 3 次。
八、干燒心過去較多研究認為此病是由于土壤中缺鈣引起, 現有報道認為土壤中活性錳的嚴重缺乏是造成大白菜干燒心的主要原因。此病主要發生在包心期球葉部分, 球葉外觀正常, 剝開球葉, 可見內部葉片局部黃化, 葉肉干紙狀, 葉組織呈水漬狀, 葉脈暗褐色。病區汁液發粘但無臭味, 病健交界清晰, 有時出現干腐或濕腐。據試驗, 噴灑0.7%硫酸錳, 每次每畝用水量50 公斤, 效果優異, 并可增產8%~ 10%。
(作者單位:150000黑龍江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