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北
我國已發現為害大豆的害蟲100多種,發生普遍、對生產影響較大的有10余種。為害大豆的地下害蟲與其他作物相似,嚴重影響大豆產量,現筆者根據生產實際,將大豆生產上常見的主要害蟲及其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一、大豆食心蟲
大豆食心蟲俗名小紅蟲,屬鱗翅目小卷葉蛾科。成蟲是暗褐色小蛾,體長5~6mm,翅展12~14mm,前翅雜生灰、黃、褐色,前緣有外斜的10余條黑紫色短斜紋。卵為橢圓形,稍扁平,黃褐色。初孵化的幼蟲淡黃色,頭部黑色;入莢后的2齡幼蟲體色乳白;4齡幼蟲逐漸變為鮮紅色;脫莢入土后的幼蟲由紅變黃。蛹為長紡錘形,赤褐色,體長5~7mm。繭有越冬繭和羽化繭之分。
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①遠距離輪作。大豆食心蟲只為害大豆,其越冬場所是豆田,成蟲飛翔能力很弱,不能遠距離飛翔。在距前茬大豆田1km以外種植大豆,可降低蟲食率90%左右。②深翻土壤,秋收后及時進行秋翻,增加越冬幼蟲死亡率。③選用優良品種。由于食心蟲成蟲產卵喜多茸毛豆莢,無毛品種的豆莢較有毛品種豆莢上的卵少,受害輕,因而可選用無毛品種,可減輕蟲害。
2、藥劑防治。當田間成蟲盛發期,連續3d累計100m雙行蛾量達100頭以上,或平均100莢卵量達20粒開始防治。①敵敵畏熏殺成蟲。在8月5日左右成蟲盛發期防治,方法是將玉米瓤每1cm分斷成1節,浸入敵敵畏原油中浸泡,然后將吸足藥液的玉米瓤按每隔4壟、每前進5步的密度夾在大豆分枝上。②防治幼蟲。于8月中旬用2.5%敵殺死乳油300mL/hm2,或30%桃小靈乳油400mL/hm2,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mL/hm2,對水150~300kg/hm2噴霧1次即可。
二、草地螟
草地螟屬鱗翅目螟蛾科,是一種暴食性害蟲。以幼蟲在大豆葉間取食葉肉,殘留表皮及葉脈,影響大豆的生長發育及產量。嚴重時可造成缺苗斷壟,甚至大面積吃光絕產。成蟲為灰褐小型蛾子,體長8~12mm,翅展20~28mm,前翅生有黃白色條紋和斑紋,后翅生有不明顯淡黃白色條紋。卵橢圓形,白色,卵面稍凸起,底部平。幼蟲頭黑色有白斑,前胸盾板黑色,有3條黃色縱紋。蟲體黃綠或灰綠色。幼蟲共有5齡,老熟幼蟲停止取食入土作繭。繭長筒形,直立于土表下。蛹淡黃色。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當草地螟成蟲把卵產在如灰菜、蒿等雜草上但還沒有孵化以前,清除田間雜草以及地頭、地邊雜草,可消滅一部分蟲卵,并減少早期孵化幼蟲的食料,對減輕蟲害有一定作用。
2、藥劑防治。當田間調查,大豆每100株有幼蟲30~50頭,旬平均氣溫20℃左右,大部分幼蟲在3齡期,進行防治。用2.5%敵殺死乳油300~450mL/hm2,或37%殺蟲先鋒乳油280~350mL/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1 000~1 500mL/hm2,對水150~250kg/hm2噴霧。
三、紅蜘蛛
紅蜘蛛屬蜱螨目葉螨科。幼螨及成螨均以刺吸式口器在植物葉背面吸取汁液。被害葉初呈黃白色斑點,以后漸變成銹褐色大斑,嚴重時全葉變黃卷縮,枯焦。造成植株枯死,減產嚴重。
5.1形態特征
雌性成螨橢圓形,體長0.4~0.6mm,紅褐色,體背兩側各有黑褐色長斑1塊,有時分隔成前后2塊。雄螨體長0.25~0.35mm,體色紅、黃、綠或黑綠色。卵圓球形,光滑,初產時無色,漸變暗紅黃色。幼螨近圓形,有足3對。初孵時無色透明,取食后變為暗綠色。若螨有足4對,紅色,體側有明顯塊斑。
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在秋收后進行秋翻地。在晚秋、早春清理田園和路邊枯枝落葉及雜草,以消滅越冬蟲源。
2、藥劑防治。用2%阿維菌素2 000~3 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2 000倍液,或73%克特乳油2 5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d噴1次,連噴2~3次。
四、蠐螬
蠐螬俗稱蛭蟲,是金龜子的幼蟲,屬鞘翅目金龜甲科。蠐螬棲息在土壤中,咬食作物幼根及莖的地下部分,造成植株斷根、斷莖,枯萎死亡,農田缺苗、斷壟嚴重。成蟲體長16~21mm,橢圓形,黑褐色,有光澤。卵橢圓形,白色。幼蟲體長3cm,頭部黃褐色,胴部乳白色,身體彎曲,多皺褶。蛹淡黃色。
防治方法:
田間調查,平均有蠐螬3頭/m2時,開始防治。
1、農業措施。結合中耕除草,將土層內的幼蟲挖出來殺死。
2、藥劑防治。①用3%呋喃丹顆粒劑25~30kg/hm2,結合播種施肥施于播種溝內。②用5%甲拌磷顆粒劑30~50kg/hm2,結合播種施于播種溝內。③用總含量不低于30%~35%,且克百威含量不低于藥劑總含量10%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
五、地老虎
地老虎俗名截蟲,屬鱗翅目夜蛾科。 地老虎幼蟲白天潛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以幼蟲為害大豆,將莖基部咬斷,造成作物嚴重缺苗斷壟,甚至毀種。白邊地老虎成蟲體長15~18mm,翅展42~45mm,灰褐色。前翅有明顯的灰白色寬邊,環形紋、腎形紋皆為灰褐色。幼蟲體長43~46mm,腹部背面毛片后面2個比前面2個稍大,臀板黃褐色,體表光滑無顆粒。
防治方法:
田間調查,平均有幼蟲0.5頭/m2時,開始防治。
1、農業防治。深翻滅卵,秋后在有地老虎蟲卵的地塊,實行深翻,卵翻入15cm以下土層中后死亡70%,可大大降低越冬蟲卵基數。
2、藥劑防治。①毒餌誘殺。用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0.5 kg、豆餅50kg、水50kg配成毒餌。先將豆餅粉碎、炒香,然后用水溶化敵百蟲,再與豆餅混拌均勻,于傍晚撒在被害田,用量15~20kg/hm2。幼蟲夜出活動取食毒餌后中毒死亡。②用總含量不低于30%~35%,且克百威含量不低于藥劑總含量10%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
(作者單位:161520 黑龍江省依安縣依龍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