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晶
土壤的主要類型是黑土、黑鈣土等五大類。其中,鹽堿土和輕堿土(含碳酸鹽的土壤)分布廣,面積大,輕堿土面積較大。其土壤的鹽堿成分以蘇打鹽類為主,土壤和地下水中均含有此鹽類,因而使土壤呈堿性反應,危害程度較大。對不耐鹽堿的小苗,造成嚴重的威脅,常因干旱枯萎而死苗。這種堿除了直接危害作物外,還惡化土壤性質。所以,凡是含有堿的土壤,結構都不好,土壤粘朽,干時硬,濕時濘,冷漿等許多不良性狀。養分含量雖然不算太低,但是釋放不出來,作物產量低于東部和中部黑土地區。其對作物產生的不良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鹽分含量多,危害種子發芽及作物生長
鹽堿土中含有多量可溶性的有害鹽類,多為碳酸氫鈉和碳酸鈉,一般含量在0.12%左右。含鹽量雖然不算很高,但隨季節而變動,春季返鹽季節,含鹽量在0.1-0.14%間變動,對最不耐鹽堿的小苗,構成嚴重威脅,常因旱和小雨勾堿而死苗。一般土壤含鹽量超過0.1%種子發芽即受到影響。春季墑情差,土壤返鹽堿嚴重,不利作物出苗。墑情好時,抓苗較容易,故在墑情差時,座水種與抗鹽有密切關系。
鹽分可使作物體內的礦物質失調,由于土壤中有一定的鹽類,使作物體內正常離子平衡遭到破壞,故使某些元素在作物體內過多或過少造成營養失調,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
二、土壤質地粘重,透水性能差
鹽堿土所處地勢低洼,土壤長期受地上水及地下水的浸潤,土壤粘粒不斷沉積,使土壤逐漸變粘,結構性差。由于通氣透水條件不好,春季返漿遲緩,地溫低、冷漿、微生物活動弱,養分分解慢,苗期養分供應不足,小苗發銹不愛長。但到伏雨來后,地溫升高,有效養分分解較多,作物生長趨于正常。群眾所說的“不發小苗,發老苗”,“沒前勁,有后勁”就是這個道理。
三、對有效養分有固定作用
鹽堿土中含有的碳酸鹽,對微量元素鋅具有吸附固定作用,生成難溶于水的碳酸鋅。碳酸鋅只有在溫度升高時,才能慢慢地分解釋放。所以在這些土壤上播種的作物,前期低溫時表現小苗發銹葉色不正常,當溫度升高時,葉的顏色才逐漸恢復為深綠色。除此之外,土壤中的碳酸鹽和有效磷反應成難溶于水的磷酸鈣,降低了肥效。
四、不抗旱、不耐澇
氣候干旱,特別是春季降雨少,風大蒸發強烈,故土壤耕層水分消耗較多,尤其是鹽堿土下部水又不易向上補充,加之土質粘重,理化性質不良,濕時濘,干時硬,耕作非常費勁,容易起大垡條、坷垃,不保墑、不抗旱、不保苗。另外,由于鹽堿土所處地勢低平,夏季雨水多時,地下水位較高,土壤透水又差,地面排水及土壤排水均不好,容易造成內澇。
根據鹽堿土的類型及低產原因,決定了改良鹽堿土主要應采取以水肥為中心,多種途徑綜合治理。其中包括農業技術措施、化學措施和水利措施。
1、農業技術措施
(1)合理耕作:實行淺翻深松,蓄水隔鹽,增強透水通氣性能,有利鹽分向下淋洗。耕翻時間以伏翻及早秋翻地較好。翻后及時耙澇,不鎮壓,至春播前重壓接墑,達到播種狀態。一般淺翻15cm,深松15-20cm,能明顯減少返鹽。
(2)增施有機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減少地面蒸發,增加微生物活動,產生各種有機酸,中和土壤堿性,減輕鹽堿危害,養分易于釋放。蘇打鹽堿土增加有機肥后,能增強蛋白酶、脲酶的活性,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在施用化肥方面,宜適當增加磷肥施用量。鹽堿土缺磷,如施用過石較好。因過石中含大量石膏,能中和土壤堿性,代換過多的鈉鹽,消除鹽害。鹽堿土地不宜施用含氯離子的肥料。
(3)種植綠肥:用綠肥來改良鹽堿土具有肥分高、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據有關資料介紹綠肥翻壓后,每公頃可增氮素129.75公斤,相當于382.5公斤硝銨;又能促進磷的有效化,加速土壤脫鹽過程。當年可使耕層(0-30cm)總堿度降低1/8,代換性鈉鹽減少1/6,其后效可維持2-3年。還應實行秸稈還田來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通透性,協調水肥氣熱狀況,有利于提高地溫,有利于土壤中難溶性養分的分解釋放,來滿足作物正常生長的需要。
(4)選種耐鹽作物:這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鹽堿土的一項措施。應選種耐鹽能力強,而又適應本地氣候條件的作物。一般耐鹽能力較強的作物有向日葵、糜子、大麥、甜菜、水稻等。對于一般作物,為提高其耐鹽性能,可采取播前用鹽水浸種的方法,有一定效果。
2、化學措施
化學改良鹽堿土主要是清除土壤代換性鈉和游離的碳酸鈉,降低和消除堿害,改善土壤性質。在國內外一般采用化學改良的辦法,也有很好的效果。當然化學改良措施必須與灌溉、排水、深翻、施肥,生物等相配合,其效果更為顯著。主要改良方法:施用石膏、腐植酸類肥料、糖廠石灰沉淀渣等,均可結合本地條件,因地制宜。
3、水利措施
鹽堿土地區存在著旱、澇、堿的共同危害,因此,治旱、治澇、治堿必須采取綜合措施。同時要積極發展井灌,排灌結合。特別是井灌,能降低地下水位減少鹽分來源。
在地形低洼,地下水位較高(約2米),排水不暢的鹽堿地,必須建立排水系統,控制地下水位在臨界深度以下,從而保證作物在汛期不受濕澇,旱季不返鹽。
此外,還要營造農田防護林,創建優良的農田生態環境,借以達到生物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改變農田小氣候,控制返鹽。從長遠打算要解決挖堿土,嚴防破壞草原;還要防止亂墾草原,把產量低的堿地,應逐步退耕還牧。
(作者單位:151500黑龍江省蘭西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