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崇飛
水稻是農業生產最主要的種植作物,大米又是人們不可缺少的主要糧食品質。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社會財富物質的積累富足。人們越來越注重和開始選擇用生態農業手段生產出來的安全、營養、健康的糧食產品,以往依靠化肥農藥及粗放手段生產出來的糧食產品,必然將退出和失去市場,產品沒有了銷路,生產也就沒有了效益,沒有意義也將就不復存在了。所以必須及早轉變現有的生產理念和種植模式。實現全新的生態農業理念,修復治理目前嚴重污染的土地,以使用有機肥、生物菌肥為主,采用農藝、物理、生物技術手段控制病蟲草害。生產出來安全無有害殘留、營養豐富、有益健康、口味純真的綠色有機的稻谷和大米品種,實現水稻生產的優質、高產和增效。
實現不使用化肥農藥種植水稻,在開始的短時間內可能會是產量稍低一點的,多數生產者會認為產量低了,效益減少了。通過幾次綠博會展銷及各大中城市的市場調查。較多數人們表示只要品牌信譽好、安全無殘留、營養指標高、食味值較高的大米。中等價位是認可,對于高檔收入人群,中上價位或是再高一點都是無所為的。只要產品好,價格不是問題。所以不是好的、質量高端的大米無人消費。而是很多人想買營養豐富、安全無殘留、口感好,食味值高的綠色有機大米買不到。事實證明擔憂好產品產量低效益少了是多余的。試算:我們用化肥農藥種植目前水稻,公頃產出稻谷9.0噸;以普通水稻收購價1.60元/500g,公頃收入為28800元;而用生物有機肥人工除草種植綠色有機水稻,公頃最低6.5噸,出米率高出5—8個百分點,出米率達到68—71%,以比普通大米稍高出40%價格,即4.00元/500g,公頃收入為35360—36960元。種植綠色有機水稻比以往種植的公頃增加收入6560—8160元,效益增加22.7--28.3%。2015年綏化市采用生態農業手段生產的“高彥灣”牌綠色大米在上海等大城市賣大256元/kg.就是一實例,公頃產大米4.5噸,收入達115.2萬元,是普通種植水稻收入的近40倍。
更新種植理念,采用生態農業的手段,以生物有機肥、微生物菌肥為主,附有少量必要的化肥,運用農藝、物理、生物技術進行水稻種植生產,是有完整成熟技術和富足物質支撐的是完全可以實施的:
一、首先要加強土壤修復、土地治理和田間工程投入,合理進行機械耕作。在水稻收獲后及時進行耕翻整地,通過土壤伐片晾曬和凍融作用,促進土壤熟化,殺死有害蟲卵和致病病原物,鳥類撿食雜草種子,使用生物有機肥,微生物菌劑,增加土壤有機質,轉化降解土壤中有害殘留,促進團粒結構形成,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生產能力。
二、使用生物有機肥(不使用粗劣未腐熟的農家肥),是畜禽糞便接種有益生物菌劑,投到專用的發酵場內,歷時36小時溫度升高到65°以上,維持7—15天發酵。制得有機肥(肥體中有害蟲卵、雜草種子、致病雜菌高溫下失去活力),公頃用量1.5—3.0噸,有益生物菌肥50—100kg,以有機態的NPK替代無機態的化學合成肥料,以微生物活動產生的生理活性物質刺激水稻生長發育,提高水稻植株的抗逆性,取消植物激素的使用。
三、發揚我國農民勤勞吃苦的傳統美德,按照水稻的生育規律,以不同生長階段及時調整水層深淺,晾曬結合進行灌水,調控植株的生長發育,提高抗病、抗倒伏、和抗危害能力。達到水稻后期活稈早熟,增加千粒重,提高產出水稻大米的品質。
四、采用農藝。物理和生物技術手段控制病蟲草危害,早春提前放水泡田或放水曬田,促進表層雜草種子萌動,插秧前精細打漿耙田整地,將先萌芽的雜草打碎耙入泥下。插秧返青后田間放養草魚,鴨雛、河蟹等依靠生物吃掉后萌發的雜草嫩芽,提前清除埂外、溝渠、荒地雜草,清除早代害蟲寄生源。設置誘殺燈具,掛蜂卡滅除害蟲卵塊,杜絕高殘留農藥。對突發性病蟲害,使用生物源農藥。對后期大草人工輔助薅除,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生產規程操作,建立田間追述系統。
五、種植較高檔的綠色有機品牌大米,還需要有自己特色的品種資源,也就是自己選育或選定一個好品種,要通過自己多年種植掌握其習性和特點,采用相應技術修復擬補其不足,達到優點最佳表現,生產出較完美的大米。
(作者單位:152300黑龍江省海倫市長發鄉農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