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歡
摘要:銀中楊是銀白楊與中東楊通過人工有性雜交育種選育的雄性無絮品種,具有樹形美觀、速生、抗病蟲能力強、耐寒、耐瘠薄等優良特性。既是營造速生豐產林的優良樹種,也是城鄉綠化、特別是大中城市綠化的首選樹種。由于該樹種具有城鄉綠化的廣泛性,已經被集體、個體和國有育苗單位看好。在當前林業及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時期,更為國有、集體和個體育苗帶來極大商機。然而,在育苗生產實踐中,銀中楊的成活率問題,已成為廣大育苗工作者倍受關注的焦點。如何提高銀中楊成活率,是銀中楊育苗技術過程中的關鍵性課題之一。
本文對銀中楊的苗木繁育技術、豐產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總結。
關鍵詞:銀中楊 育苗技術 栽培技術
銀中楊的選育成功為我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寒冷地區提供了優良的造林綠化樹種。銀中楊是以熊岳的銀白楊為母本,以中東楊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該品種為雄性無性系。樹干通直,皮灰綠色.披白粉;樹冠呈圓錐形。樹姿優美,葉大型,葉片兩色,葉面深綠色,葉背面銀白色,密生絨毛。為發揮銀中楊的這一優良特性。
一、銀中楊育苗法
1、“小棚”育苗法
即利用農業水稻育秧扣小棚技術進行銀中楊容器育苗。基本做法是小塑料棚的寬度是1.5米左右,用竹批子做拱桿,棚高80厘米—100厘米,將配制好的營養土(黑土6份、中粒河砂3份、馬糞l份)裝入直徑為12厘米—14厘米的無底塑料袋中,或裝在同樣規格的紙筒中,擺放在1米寬的苗床上,每平方米擺放200袋左右,將種穗扦插在袋內,澆足水,扣好棚。一般4月中旬即可扣棚,中午棚內溫度超過23℃時放風降溫1次,保持溫度在23℃左右,并保持袋內足夠的水分。扦插15天左右有少量的側根生出,25天左右插穗底部的愈傷組織開始形成,有少量“五杈股”根生出,6月初每天逐漸撤棚“練苗”10天左右,木質化開始形成。待6月下旬,撤掉棚。成活率可在51%左右。待到6月末7月初下伏雨時,將銀中楊容器苗移到70厘米垅上,做到“坐足底水”移栽,株距35厘米—40厘米,栽完后垅灌足水1次,可保證栽后成活率達到98%以上。苗木單株最終成本也不比常規育苗高。
2、“中棚”育苗法
棚寬5米,棚高1.6米,棚長20米左右,其它做法與小棚育苗法相同。由于棚內溫濕度優于“小棚”育苗,其成活率可達61%左右。
3、“大棚”育苗法
棚寬8米,棚高2米左右,棚長50米左右,其它與“小棚”育苗法相同,由于棚內溫濕度優于“中棚”育苗,其成活率可達72%左右。銀中楊中棚和大棚式容器育苗較小棚式容器育苗成本略高一些。(來源:《黑龍江林業》2002年第9期)
二、苗木繁育技術
銀中楊屬白楊派樹種,生根性較差(一般扦插),又是雄性無性系,因此,無性繁殖育苗技術是該良種廣泛推廣利用的關鍵技術。經多年試驗研究,總結出銀中楊育苗技術,扦插成活率可達到70-90%。
1、扦插繁育技術
1)插條地選擇
要選擇地勢平坦、易于灌溉、排水良好的沙壤或輕壤土地塊作為育苗地,壟作扦插育苗。秋季整地、起壟效果最佳。
2)整地時間與整地方式
秋季整地,翌年春扦插最好。采用機械或人工深翻細耙平整后起壟鎮壓。
3)采條時間與貯藏方法
銀中楊以秋采春插為好,割完后入窖貯藏。4月初將種條剪成15cm長插穗,捆好后用干凈濕潤的河沙埋藏,窖內溫度保持在0℃以下,在沒有貯藏條件的地方,可在背風蔭涼處挖埋藏溝,將種條平鋪沙埋,要設法降低溝內溫度,防止種條發熱霉爛。
4)插穗處理及扦插日期
銀中楊插前用清水浸泡可提高成活率。一般浸泡24~48小時既可。用中國林科院研制的ABT生根粉浸泡插穗基部2小時,效果良好。經驗證明,用100ppm奈乙酸或吲哚乙酸浸泡基部24小時效果也很明顯。扦插日期大致在5月10日左右,在氣溫達到14~17℃,地溫達到10~13℃的條件下便可扦插。在藥劑處理同時,覆膜扦插,效果更好,可提高成活率10~30%,增加收益約50%,應該在生產中廣為利用。
5)撫育管理
要保證合理灌水,扦插前灌透底水,在整個生長期都不能缺水,特別是在25℃以上的高溫天氣,地表一定要保持濕潤狀態,整個生長期可按照一般育苗方法管理,適時除草、松土、抹芽;追肥時,要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否則將導致插穗霉爛。根據銀中楊生長節律調查,生長高峰在6月中旬和8月下旬,最好是在6月中旬實行追肥,過晚會造成苗木徒長,木質化不好而產生凍害。銀中楊苗期主要害蟲有白楊透翅蛾和金鋼鉆。
2、根孽繁殖技術
銀中楊具有很強的根孽繁殖能力,而且根孽條發育階段年幼,苗木生活力強,可塑性大,扦插易于成活。經試驗發現,銀中楊根孽條0~3代為高成活率有效代數。利用圃地里其它繁殖方法還留下許多苗根,將根樁創除或深挖(翻、耙)進行斷根處理,及時灌溉,保持圃地濕潤。這樣所留下來的斷根,就萌發出新植株。這種方法不但苗木成本低、質量好,而且保證苗木如期復壯,防止苗木質量退化。
3、埋條繁殖技術
①是行距30cm,在5月中旬左右把種條一根接一根(種條嫩梢可剪去)地埋入地下,覆土厚度應為種條直徑的1倍左右。覆土以后用腳順著溝踩實,然后灌水;②是將種條對稍擺放在預先掘好的溝內,基部埋在水渠旁,然后培少量土,間隔露條,埋后往水渠內灌水,使種條基部吸收水份,向上運輸而使種條萌發生根。埋條繁殖方法是針對較粗的種條而進行的。此種繁殖方法,每畝可產條3000~4000條。
4、留茬繁殖技術
就是用培育出來的銀中楊種條,把苗干齊地表割下,作為種條用,根部仍留在土里繼續繁殖種條。此種繁殖關鍵技術要針對不同根齡定2~3個干,不宜留得過多,否則成苗率較低。其產苗量是當年扦插苗的1~3倍。
三、栽培技術
1、造林地選擇及整地方式
充分熟化的土地較撩荒地可成倍地提高銀中楊的產量,因此營造銀中楊宜選擇熟化后的土地。在新江實驗林場,同樣是銀中楊用材林,崗地明顯好于低濕地,前者6年生時樹高11.23m,胸徑12.99cm,后者9年生,平均樹高10.18m,胸徑10.7cm,因此,應選擇地勢平坦,排水、透氣性好的立地條件,以沙質壤土為好。
整地方式以全面整地為主,因地制宜地采用開溝整地和穴狀整地銀中楊在不同整地方式下,成活率、保存率、生長量、根系分布差異顯著。全面整地效果最好,開溝整地對改善土壤結構要好于穴狀整地;開溝整地適宜干旱區,有利于保持土壤濕度,增強抗春旱能力。
2、培育壯苗及適宜的苗齡
用二根一干造林,緩苗輕,生長量大,二根二干苗當年緩苗重,生長量小,三根二干苗緩苗期長;根樁以二年生生長量大,成活率高。因此,造林應選擇二年生根樁、二根一干或二根二干苗。
3、合理修枝
銀中楊幼樹(2~4年生)極易形成卡勃枝,即第一輪側枝著生在同一節間,而且粗壯,如得不到及時修整,會影響林木的干形和生長勢。根據多年的經驗,造林第三年開始修枝,修枝的時間在晚秋或早春為宜。這時的樹液停止流動或尚未流動,不影響生長。春季整枝與秋季整枝比較,以春季整枝為更好,整枝后便進入生長季,傷口容易愈合。第一次修枝以修去競爭枝(1.0~2.0m高的輪生側枝)為目的。第二次修枝約在5~7年,以保持合理的枝下高為目的,平均2m為宜。林分郁閉以后,可根據生長情況適當修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