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偉
楊樹具有早期速生、成材快及廣泛用途等特點,在我國分布很廣。無論營造防護林,還是作為用材林,它都是主要的造林樹種。同時,作為道路綠化、園林景觀,楊樹又以其干行高大、迅速成林、樹姿美觀、吸收廢氣、防風護沙等優點而成為優秀的樹種。遵循科學規律,選用適當方法種植楊樹,不僅可以在短期內得到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能夠緩解我國實行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后木材緊張的局面。可見,種植楊樹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造林方法
1. 選地
選擇適宜楊樹生長的土層深厚、土壤質地較輕、地下水位適宜、土壤養分含量較高、土壤無鹽堿或輕度鹽堿的地塊造林。造林地最佳土質為砂土和青砂壤,砂土至輕黏土之間的質地也可選用;有效土層1 m以上;土層有機質含量在 1.5%以上。在造林前進行細致的深翻整地能使低產的林地轉變為豐產林。深翻整地能降低土壤的緊實度,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楊樹根系對深層土壤的利用。根據地勢在土壤封凍以前進行土地平整,也可開展冬季林業整地挖穴,挖穴時底土與表土應分開堆放。
2.苗木選擇
根據不同的培育目標選擇不同的楊樹品種,如適于培養膠合板材的主要是黑楊派的優良品種。選用根系發達完整、粗壯、枝梢木質化程度高、具有充實飽滿的頂芽、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的苗木。
3.栽植
以春季造林為主,從化凍之后開始至其放葉前栽植為宜。在放葉前造林,先生根,后放葉,苗木體內水分能保持平衡,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如果栽植過遲,先放葉,后生根,則會降低成活率。總之,在生根之前,要保證苗木體內水分平衡。根據造林密度,在定植點上挖80 cm×80 cm×80 cm以上的大穴,最好提前1年進行挖穴,使挖出的土壤能在這一年中進行熟化,增加肥力,穴距一般為3 m×3 m,樹穴呈“品”字形排列,如果有間作要求,也可以適當放大到3 m×4 m。楊樹速生豐產栽培,宜采用“三大一深”栽植技術,即大苗、大穴、大株行距和深栽。這樣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促進楊樹根系發育,增強抗旱、抗風能力,有利于培育圓滿通直的無節良材。在起苗、運苗、栽植的各個環節,都要防止苗木失水。在苗田應遵循先灌水后起苗的原則,苗木起運中要注意保護好根系,使根系完整、新鮮、濕潤,盡量做到隨起、隨運、隨栽。不能及時栽植的苗木,要用清水浸泡,然后隨栽隨取。栽前要剪去全部側枝和梢部。栽植時扶正,分層填土、踩實,使苗木根系舒展與土壤密接,栽后立即澆水,水滲后扶正苗木,培土封穴。
4.肥水管理
松土每年進行1~3次,深度5~10 cm,注意里淺外深,不要傷根。松土可安排在農林間作期間,也可安排在秋末冬初結合翻壓落葉一起進行,或在生長季節結合除草一起進行。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基肥是在植樹時施入穴中,一般施有機肥5~10 kg/株或過磷酸鈣250 g/株,將所施肥料與熟土摻勻,回填于30~60 cm的根系活動層內。施追肥在樹冠邊緣下開施肥溝,溝長80 cm、寬20 cm、深 20~30 cm,施尿素250 g/株。
5.整形
林木在生長過程中,為培養高干、大徑、少節、強壯的優質良材,一方面需要進行整形撫育,及時去除、剪掉或控制影響頂部主梢生長的競爭側枝,保留輔養枝,防止出現雙杈,并修除樹干基部的萌條,保證樹干通直,提高林木生長量;另一方面,需要進行修枝撫育,對于一至三年生的林木,要在秋冬樹木落葉后進行少量修枝,而對四年生以后的林木,要逐步修除樹冠下層生長衰弱的枝條,六年生以后可修枝到樹高 1/2~2/3。修剪于秋冬生長停止時行,修枝時應掌握合理的修枝強度和修枝方法,切口要平滑。應貼近樹干,不得留茬或撕裂樹皮。
二、病蟲害防治
楊樹是一個多病蟲害的樹種,隨著其造林面積的不斷擴大,導致楊樹病蟲害大面積頻繁發生。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視,采取綜合措施,在增強林木的抵抗力和忍耐力、提高樹體健康水平的同時,對于已發病蟲害的林木,要加強監測、預報、管理,采取措施及時除治,將病蟲害控制在經濟允許的水平以下,從而達到速生豐產的目的。雜草消耗土壤養分、水分,不利于林木的生長。除草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要及時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三、采伐
純林較密的林分(2 m×4 m或3 m×4 m),在樹齡4~5年、林地接近郁蔽時,應在休眠期內進行隔行間伐。寬窄行雙行帶狀林分進行隔株間伐,并清除間伐剩余物。
(作者單位:154004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郊區林業局群勝林場)